ICS 65.020.01
B 15
DB13 03
秦皇岛市 地方标准
DB 1303/T342—2022
潜叶蝇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af miner
2022-11-26发布 2022-12-26实施
秦皇岛市 市场监督 管理局 发布
DB1303/T 342—2022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秦皇岛市农业农村局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秦皇岛市植保植检站、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农业农村局、秦皇岛市
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刘廷辉、董立新、尹宝重、 杨志辉、 王猛、谷文倩、田梦君、 杨纯斌、袁泉 。
DB1303/T 342—2022
2 潜叶蝇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潜叶蝇绿色防控的 防治原则、 防治指标和防治 措施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秦皇岛地区 蔬菜和中药材 潜叶蝇的绿色防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潜叶蝇
潜叶蝇属双翅目( Diptera),潜蝇科( Agromyzidae ) ,是多种 植物特别是 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大部
分种类以幼虫为害植物的叶或根茎,潜食造成隧道,致使叶片枯死。 具体种类见附录 A。
3.2
绿色防控
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允
许水平,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植物保护措施。
3.3
生物源农药
利用具有灭虫、防病、除草等作用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农药。
3.4
寄生性天敌 昆虫
DB1303/T 342—2022
3 寄生于其他昆虫或动物的体表 或体内的昆虫 。
4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
5 防治指标
定植后,防治指标为 成虫 20头/百株,潜叶蝇的发生程度经济允许损失率保持在 5%以下。
6 防治措施
6.1 农业防治
6.1.1 清洁田园
收获前茬作物后,及时将 田间及周边 杂草、老叶、病残叶集中深埋 ,或无害化处理 。
6.1.2培育壮苗
加强秧苗管理,科学追肥,合理 灌水,适时通风,培育适龄壮秧。
6.1.3 浅水灌溉
避免深水层灌溉,水层深时通过排水晾干措施控制潜叶蝇发生。
6.2物理防治
6.2.1 黄板诱杀
诱虫黄板距作物顶端 10 cm -20 cm,每亩悬挂规格为 25 cm×30 cm 的粘虫板 30张,诱杀潜叶蝇成
虫。
6.2.2糖醋液诱杀
红糖或白糖 10 g,白酒 10 mL,食醋 20mL,80%敌敌畏乳油 2 mL,水 400 mL。将配制好的糖醋
液分装于瓶或盆内,每亩悬挂 10个,高度 1.5m,每周更换一次糖醋液。
6.2.3防虫网
在保护地的通风口处设置 40目的防虫网。
6.3 生物防治
6.3.1 保护和利用天敌
选用绿姬小蜂、潜蝇茧 蜂、反颚茧 蜂、双雕姬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释放寄生蜂 500只/亩。
DB1303/T 342—2022
4 6.3.2 生物源农药
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金龟子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 )、球孢白
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等微生物药剂和藜芦碱、 印楝素、 苦参碱、 鱼藤酮等植物源药剂。 参照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具体使用方法见 表1。
表1防治潜叶蝇生物源药剂及施药方法
药剂类别 通用名 剂型和含量 有效成分使
用量
(g/hm2) 使用适期 使用
方法 安全
间隔期
微生物农药 苏云金杆菌 8000IU/微升 悬浮剂 3750~6000 作物整个生长期 喷雾 —
金龟子绿僵菌 100亿孢子 /克 油悬浮剂 375~525
作物整个生长期 喷雾 —
球孢白僵菌 100亿孢子 /克 可湿性粉剂 2400~3000
植物源农药 藜芦碱 0.5% 可溶液剂 1800~2100
田间天敌数量较
少 喷雾 — 印楝素 0.5% 乳油 1875~2250
苦参碱 1% 可溶液剂 750~1800
鱼藤酮 2.5% 乳油 1500~22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1303/T 342—2022
5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潜叶蝇种类及为害特征 A B
种类 形态特征 寄主范围 为害特征
美洲斑潜蝇 成虫:体长约 1.3~2.3mm ,体型小,淡灰黑色。头部双顶鬃着生处
黑色,额鲜黄色,侧额上面部分色深,甚至黑色。中胸背板亮黑色,
小盾片及腹面、侧板和足基节、腿节均为鲜黄色。
卵:长椭圆形,长 0.3~0.4mm ,宽 0.15~0.2mm 。初期淡黄白色,后
期淡黄绿色,水渍状。
幼虫:共3龄。蛆状,最长可达 3mm,初期无色,后期变为淡橙
黄色、金黄色。有一对形似圆锥的气门,后气门突末端 3分叉,每
叉有 1个开口,其中两个分叉较长。
蛹:椭圆形。 雌蛹长 1.7~2.1mm ,宽 0.5~0.7mm ; 雄蛹长 1.5~1.7mm ,
宽0.7~0.8mm 。初期淡黄色,中期黑黄色,末期黑色至银灰色。 大白菜、西葫芦、
芹菜、油菜、茄子、
番茄、辣椒、栝楼、
黄瓜、丝瓜、冬瓜、
西瓜、甜瓜、大豆、
蚕豆、豇豆、菜豆、
棉花、蓖麻、烟草
等。其中,以豆科
和葫芦科的植物受
害最为严重。 以幼虫危害叶片, 幼虫孵化后
潜食叶肉,呈曲折蜿蜒的食
痕,多为白色,有的后期变为
铁锈色, 其内有交替排列湿黑
色现状虫粪, 苗期 2~7叶受害
多,严重的潜痕密布,致叶片
发黄、枯焦或脱落。幼虫通过
取食还可传播病毒病等病害 。
豌豆彩潜蝇 成虫:雌虫体长 2.3~2.7mm ,雄虫体长 1.8~2.1mm 。体暗灰色,无
光泽。中胸背板、小盾片灰黑色。足黑色,仅腿节末端黄褐色。前
翅M1+2与M3+4脉间无横脉。
卵:长卵圆形,长 0.30~0.33mm ,灰白色,略透明。
幼虫:蛆型,共 3龄。老熟幼虫长 3.2~3.5mm ,宽 1.5~2.0mm ,乳
白色到黄色。前气门呈叉状前伸,各有 6~10个开口,后气门为 1
对呈圆锥状小突起,各突起上有 6~9个开口。
蛹:长椭圆形,略扁。长 2.1~2.6mm ,初化蛹时乳白色,后变为黄
褐色或灰褐色。 主要有豆科的豌
豆、菜豆、豇豆、
蚕豆;十字花科的
白菜、甘蓝、花椰
菜、芥菜、萝卜、
二月兰;还可为害
葫芦科、菊科、茄
科等科的多种植物 以幼虫潜入板蓝根叶片表皮
下潜食叶肉组织, 受害叶片正
反面均出现灰白色迂回曲折
蛀道,蛀道多从叶片边缘开
始,向内盘旋延伸,蛀道由细
变粗,内有颗粒状细小虫粪,
蛀道端部可见椭圆形蛹。 危害
严重时,叶片布满蛀道,可造
成叶片枯死。
DB1303-T 342-2022 潜叶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30 17:30: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