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CS 65.020 CCS B 60 DB63 青海省 地方标准 DB63/T 2470—2025 国家公园生态廊道构建技术导则 2025 - 09 - 24发布 2025 - 11 - 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T 2470 —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省林业工程监理中心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贺崐元、郭欣乐、 姚乃鑫、周鑫、 张应丰、索南东主、马少忠、 胡发祥、 代云川、拉本、 刘泽华、 李国刚、武佳琪、任庆旭 、闫福臣、孙燕、邓翰宇、许发强、常杨。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 监督实施 。 DB63/T 2470 —2025 3 国家公园生态廊道构建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公园生态廊道构建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原则、分类、数据采集、构建技术、质量 评价和监测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公园生态廊道的识别与构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1759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39736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 GB/T 37364.4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4部分:鸟类 LY/T 2016 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LY/T 2933 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规范 LY/T 3216 国家公园标识规范 HJ 1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NB/T 35054 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 SL 609 水利水电工程过鱼通道设计导则 DB63/T 1217 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廊道 连接隔离生境斑块并适宜生物生存、扩散和基因交流等活动的生态走廊。 [来源:GB/T 31759 —2015,定义 4.20] 3.2 栖息地 生物个体、种群能够正常生活或繁衍后代的自然场所。 [来源:GB/T 31759-2015,定义 3.7] DB63/T 2470 —2025 4 3.3 保护物种 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 ( The IUCN Red List )、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列为极危、 濒危和易危的物种,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附录一和附录二中的物种,国家和地方政府列入拯救 保护的极小种群物种,特有种等。 [来源:LY/T 2016 —2012,定义 3.2.1、HJ19—2022,定义 3.2,有修改 ]。 3.4 功能连接度 景观促进物种扩散和 迁徙的能力。 4 原则 4.1 完整性 保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确保生态网络的自然结构和功能完整。 4.2 适应性 根据山脉、河流、道路及当地自然资源特点设置生态廊道,保证物种的运动和迁徙。 4.3 连通性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与结构设计,为物种提供连续的迁移扩散路径,确保不同栖息地斑块之间的有 效连接。 5 分类 5.1 陆生野生动物通道 适用于陆地上迁徙和扩散的野生动物。 生态廊道包括草原牧道、公路铁路桥梁下的通道、隧道和涵 洞等。 5.2 过鱼通道 适用于鱼类的迁徙和繁殖。 生态廊道 包括阶梯式过鱼通道、竖缝式过鱼通道和仿自然通道等。 5.3 鸟类踏脚石 适用于鸟类迁徙和扩散过程中临时停歇和觅食的生态廊道,包括草地、湿地和森林等栖息地。 6 数据采集 6.1 物种数据 6.1.1 调查范围 DB63/T 2470 —2025 5 线性工程穿越生态敏感区时,以线路穿越段向两端外延 1 km、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 1 km 为参 考评价范围,实际确定时应结合生态敏感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生态学特征、项目的穿越方式、周边 地形地貌等适当调整。 当线性建筑设施 2km内有陡崖、峭壁、河流、湖泊等天然隔离地貌时,调查范围 以隔离地貌为界。当国家公园边界距离距构筑物中心线不足 5km时,调查范围扩大至国家公园边界。对 大坝、堤坝等纵向挡水工程, 调查范围不小于减水河段和淹没河段及其上下游各 5km的缓冲区。 对国家 公园生态廊道的专项规划,调查范围为国家公园全域及其边界 5km缓冲区。 6.1.2 调查内容 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栖息地质量、迁移扩散的时间和路线。鱼类还应包括体尺结构、繁殖特 征、感应流速和极限流速等生物学特征。 6.1.3 调查方法 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按照 LY/T 2016 执行,鱼类调查按照 DB63/T 1217 执行,鸟类调查按照 GB/T 37364.4执行。 6.2 环境数据 陆生野生动物环境数据按照 LY/T 2016 执行。鸟类环境数据按照 GB/T 37364.4 执行。鱼类的环境数 据包括:径流量、丰水期流速、水位、水面积、水质、底质、岸带、沉积物等资料。 7 构建技术 7.1 识别栖息地适合度 采用物种分布模型或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 7.2 提取核心栖息地斑块 采用75%分位数法对栖息地适合度进行分级,结果作为核心栖息地斑块。 7.3 基于栖息地适合度的阻力面 对栖息地适合度结果进行负线性拟合(公式 1)或负指数拟合(公式 2) 𝑅1=100−99×𝐻 ································ ································ ···· (1) 式中: 𝑅1——阻力面栅格; H——归一化的栖息地适合度栅格。 𝑅C=100−99×1−e−c×𝐻 1−e−c ································ ································ (2) 式中: 𝑅C——阻力面栅格; C——拟合参数,常数,取值为 1、4和8,取值越大代表目标物种对环境压力越敏感; e——自然常数。 7.4 路径识别 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法和电路理论法识别生态廊道路径。 DB63/T 2470 —2025 6 8 质量评价 8.1 生态廊道的交互作用评估 采用改进的重力模型,并按公式 3和公式4计算。 𝐺𝑎𝑏=𝐿𝑚𝑎𝑥2×𝑆𝑎×𝑆𝑏 𝐿𝑎𝑏2×∑𝑃𝑓𝑆𝑎𝑓𝐹 𝑓=1×∑𝑃𝑓𝑆𝑏𝑓𝐹 𝑓=1································ ·························· (3) 式中: 𝐺𝑎𝑏 ——连接成对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生态廊道的交互作用 ; 𝐿𝑎𝑏 ——连接成对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生态廊道的阻力值 ; 𝑃𝑓 ——第𝑓类斑块的阻力值 ; 𝑆𝑎,𝑆𝑏——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面积; 𝑆𝑎𝑓,𝑆𝑏𝑓——核心斑块 𝑎和𝑏中对应的第 𝑓类斑块的面积; 𝐿𝑚𝑎𝑥 ——所有生态廊道的最大阻力值。 𝐺𝑎𝑏𝑖=𝐺𝑎𝑏×𝐿𝑎𝑏𝑖÷𝐿𝑎𝑏×∑𝑃𝑓𝐿𝑎𝑏𝑓÷𝐹 𝑓=1 ∑𝑃𝑓𝐿𝑎𝑏𝑖𝑓𝐹 𝑓=1 ································ ··· (4) 式中: 𝐺𝑎𝑏 ——连接成对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生态廊道的交互作用 ; 𝐺𝑎𝑏𝑖 ——连接成对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生态廊道中的第 𝑖段对𝐺𝑎𝑏的交互作用 ; 𝐿𝑎𝑏 ——连接成对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生态廊道的阻力值 ; 𝐿𝑎𝑏𝑖 ——连接成对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生态廊道中的第 𝑖段的长度; 𝐿𝑎𝑏𝑓 ——连接成对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生态廊道与第 𝑓类斑块相交的长度; 𝑃𝑓 ——第𝑓类斑块的阻力值 ; 𝐿𝑎𝑏𝑖𝑓——连接成对核心斑块 𝑎和𝑏的生态廊道的第 𝑖段与第𝑓类斑块相交的长度。 8.2 质量分级 交互作用 大于75%分位数的,分级为一级廊道; 交互作用 小于25%分位数的,分级为三级廊道;其他 分级为二级廊道。 9 管控策略 生态廊道管控策略按 GB/T 29736 和LY/T 2933 执行。 10 监测管理 陆生野生动物通道按 LY/T 2016 执行。 过鱼通道按 NB/T 35054和SL 609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63/T 2470 —2025 7
DB63-T 2470-2025 国家公园生态廊道构建技术导则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7:39:04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483.0 K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25649-5 2017 Floating leisure articles for use on and in the water Part 5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Class C devices.pdf
ISO 3864-3 2024 Graphical symbols 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 Part 3 Design principles for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safety signs.pdf
ISO18000-6 200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t 6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General.pdf
ISO 14528-2 1999 Plastics — Melamine-formaldehyde powder moulding compounds (MF-PMCs) — Part 2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pdf
ISO 10460 2018 Gas cylinders Welded aluminium-alloy carbon and stainless steel gas cylinders Period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pdf
ISO 5116-3 2021 Improving transparency in financial and business reporting — Harmonization topics — Part 3 Mapping between DPM and MDM.pdf
ISO 6217-1982Shipbuilding. Inland navigation. Pilot craft. Identification painting and inscriptions.pdf
ISO 7056 1981 Plastics laboratory ware — Beakers.pdf
ISO 10973 1995 Cranes — Spare parts manual.pdf
ISO 25947-2 2017 Fireworks — Categories 1, 2 and 3 — Part 2 Categories and types.pdf
GB-T 7307-2001 55°非密封管螺纹.pdf
GB-T 36393-2018 土壤质量 自然、近自然及耕作土壤调查程序指南.pdf
GB-T 22132-2008 显微镜 可换目镜的直径.pdf
GB-T 37380-2019 面向个人移动便携终端智能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应用数据交换协议.pdf
GB-T 13890-2008 天然石材术语.pdf
GB-T 41954-2022 色漆和清漆 内墙涂层现场质量评定试验方法.pdf
GB-T 22418-2008 工业车辆 车辆自动功能的附加要求.pdf
GB-T 30473-2013 涂附磨具 筒形砂套.pdf
GB-T 17861-1999 办公机械 胶印机 印版的安装特性.pdf
GB-T 29114-2012 燃气轮机液体燃料.pdf
1
/
3
7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483.0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