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61 DB61 陕西省地 方标准 DB 61/T 1985.62025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第6部分: 造林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axus QinlingPart 6 : Practice for forestation 2025 -04- 18 发布 2025-05-17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 1985.6—2025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 4 造林作业设计 5 造林地选择 6 整地 6. 1 整地时间. 6. 2 整地方式. 植苗造林 7.1苗木. 7.2造林季节. 7.3无立木林地造林 7.3.1造林密度 7.3.2种植行的走向 7.4疏林地造林 7. 5 栽植方法. 8 抚育管护. 9 病虫害防治 2 10档案建立 2 附录A (资料性)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3 附录 B (资料性) 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DB61/T 1985.6—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61/T1985《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的第5部分。DB61/T1985已经确定以下部 分: 第1部分:优良林分选择; 第2部分:繁育基地建设; 第3部分:种子园建设; 第4部分:采穗圃建设; 第5部分:育苗; 第6部分:造林。 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宝鸡市林业工作中心站、商洛市林业 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雯蓓、范俐、张娇、章亮、王永涛、张晓梅、张毅。 本文件由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电话:029-8865233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正街233号 邮编:710082 II DB61/T1985.62025 秦岭红豆杉裁培利用技术规程第6部分:造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秦岭红豆杉造林的造林作业设计、造林地选择、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护、病虫害 防治的程序,规定了档案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秦岭红豆杉人工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2280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DB61/T495红豆杉造林技术规程 DB61/T1985.5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第5部分:育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秦岭红豆杉 Taxus Qinling 原生于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的红豆杉目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通称。包括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var.chinensis和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两种。 4造林作业设计 按照GB/T15776规定执行。 5 造林地选择 按照DB61/T495的要求执行。 6整地 6.1整地时间 春季造林,前一年秋季整地;秋季造林,宜提前一个月进行整地。 1 DB61/T1985.62025 6.2整地方式 乔木适当保留,清除杂草和灌木,穴状或带状整地,带状整地深度25cm~30cm。穴状整地规格50 cm×40cm×40cm,穴内土壤需打细碎。 7 植苗造林 7.1苗木 符合本文件DB61/T1985.5中8.1和8.2规定的I级及以上苗木,优先选用良种苗木。 7. 2 :造林季节 每年的春季或秋季进行。 7. 3 :无立木林地造林 7.3.1造林密度 生态公益林密度宜为3m×3m;用材林密度宜为2m×3m或3m×4m 7.3.2种植行的走向 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坡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 7.4 疏林地造林 疏林地造林前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清林: 清林时间一般选在造林前一年秋天进行; 保留乔木树种和珍贵植物,沿等高线带状或穴状清林; 一清林后高≤1.0cm。 7.5栽植方法 按照DB61/T495的要求执行。 8 3抚育管护 按照DB61/T495的要求执行。 9 病虫害防治 参照附录A、附录B的规定执行。 10 档案建立 按照LY/T2280规定执行。 2 DB61/T 1985.6—2025 附录A (资料性)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详见表A.1。 表A.1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初期凋萎,颈部淡褐色溢缩,未见腐败及水解 现象。颈部呈黄褐色稍凹陷之病斑,后期病斑组织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 根腐及茎腐病 崩解,造成植株缺水而死亡,有时整株呈水浸状黄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使用。 化。 1.摘除病株,及时销毁;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黑色小点,周围有水渍状黄 2.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病害扩展蔓 细菌性叶斑病 色圈,后变成圆形或椭圆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 延,50%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锰锌500 央灰褐色,严重时使叶片扭曲、干枯。 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药剂的交 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1.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苗木 由真菌中的多毛孢菌引起。得此病的红豆杉 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赤枯病 苗,先是顶梢叶片变黄,随后出现褐色病斑,病斑 2.发病期间每两周喷洒50%退菌特800 慢慢扩大,可以使整个顶梢枯死或整株苗枯死。 倍液、70%的百菌清500~800倍液。 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 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 剂2500倍液~3000倍液或每1000L水加制剂 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 33g~40g(有效浓度33mg/L~40mg/L)、 叶枯病 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 70%代森锰锌500倍、12.5%烯唑醇喷雾剂 病健界限明显。后期在病斑上产生一些黑色小粒 (每10kg水兑10g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 点。 治。 3 DB61/T 1985.6—2025 附录B (资料性) 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详见表B.1。 表B.1 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虫害 主要病状 防治方法 1.避免通风不良,清除中间寄生; 栖老叶之背后,受害叶片呈黄化斑点, 2.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 叶背可发现虫体、卵粒、丝网等分泌物,严 红蜘蛛 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 重时植株停滞生长,叶片枯干掉落,植株死 +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 亡。 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天~10天。 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 发现大量害虫时,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 嫩茎、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 蚜虫 液、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螺松乳剂 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 1000倍液喷洒。 死亡。 1.注意人工捕杀幼虫; 以叶为食,常严重伤害或损毁树木,食 2.在春芽萌发前半个月,喷洒90%晶体敌百虫 量大、暴发性强。如不仔细观察或防治不及 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 尺 时,会在1天~2天内将整株树的叶片吃光。 杀螺松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3000倍液; 然后抽丝下垂借风力转到其它树上为害,对 3.秋蚕停食后喷洒2.5%功夫菊酯,5%锐劲特悬 树木的生产和环境美化影响很大。 浮剂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1.结合管理,特别注意冬春修剪,剪除有卵块的 成、若虫喜于嫩枝和芽、叶上刺吸汁液; 枝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蜡蝉若虫 产卵与当年生枝条内,影响枝条生长,重者 2.为害期结合防治其它害虫兼治此虫。可喷洒茶 产卵部以上枯死,削弱树势。 树上常用菊酯类、有机磷,浓度800倍液~1000倍 液均有较好效果。 成、幼虫以齿舌刮食叶、茎,造成孔洞 1.使用蜗克星进行防治; 蜗牛 或缺刻,导致受害枝条枯萎。 2.人工捕杀。

.pdf文档 DB61-T 1985.6-2025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第6部分 造林 陕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1-T 1985.6-2025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第6部分 造林 陕西省 第 1 页 DB61-T 1985.6-2025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第6部分 造林 陕西省 第 2 页 DB61-T 1985.6-2025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第6部分 造林 陕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8 14:54: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