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40 CCS B 64 DB61 陕西省地 方标准 DB 61/T 1976—2025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fforestation for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2025-04-18 发布 2025-05-17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 1976—2025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作业设计 5 苗木要求. 造林. 3 7 栽后管理. 8 档案管理. 附录A (资料性) 樟子松苗木质量等级 附录 B (资料性) 病虫害防治措施 DB61/T 1976—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榆林学院、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和种苗工作站、神木市林业局、榆林市横山区林业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泽宁、张惠、石长春、温燕、邓蕾、高荣、贾艳梅、刘蛛玲、刘生权、蒋伟 李强、乔占国、肖建明、郭胜伟、张婵婵、郭彩云、马存平、许凌霞、方小艳、马雅莉。 本文件由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电话:0912-3383356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上郡中路1号 邮编:719000 II DB61/T1976—2025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作业设计、苗木要求、造林、栽后管理和档 案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樟子松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NY/T1905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树冠为椭圆形或圆锥形,针叶两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长卵形。 3. 2 土球苗(balled-and-burlapped seedling) 起苗时围绕苗木周围切断平行根系,根据造林要求,在保持根系完整的前提下,从深处铲断主根, 使苗木根系和原生土不分离,根系形成一个圆球状土块。 3. 3 自然式混交(natural mixed forest) 根据地形、地貌将两个以上的树种随机栽植的方式。 3. 4 冻土栽植(Frozen soil planting) 在土壤冻结或部分冻结条件下栽植带土球苗木,挖掘时要保持根系完整。 4作业设计 1 DB61/T 1976—2025 4.1基本原则 按照LY/T1607的规定执行。 4.2造林设计 4.2.1小班面积 667 m²~200100 m²。 4. 2.2 设计依据 森林资源调查成果、造林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以及相关规定 4.3造林地选择 4.3.1风沙地 植被盖度30%~40%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地和盖沙黄土地,中小型流动沙丘迎风坡中、下部及丘 间低地。 4.3.2黄土地 土层较厚的平原、山地、丘陵,不宜选择盐碱地及土层厚度小于20cm的石(砾)质山地。 4.4现状调查 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土地利用概况、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地形图等基本信息。 4.5设计内容 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抚育管理、造林年限,用工、苗木、肥料用量及费用。 5 苗木要求 5.1质量等级 见附录A。 5.2起苗 5.2.1土球苗 起苗3d前,苗圃地灌足水。可采用草绳、或纱布、或麻袋片、或无纺布等材料将根部土球绑紧。 5.2.2容器苗 起苗3d前,苗圃地灌足水。起苗时轻拿轻放。 5.3包装运输 装卸时轻拿轻放。土球苗分层装车。苗高30cm~50cm的容器苗用箱(袋)装载运输,苗高大于60cm 的容器苗分层装车。 5.4苗木假植 2 DB61/T 1976—2025 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应假植。 6造林 6.1造林地清理 带状、团块状清理杂草、石块等。 6.2整地 6.2.1时间 造林前1个月。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随整地随造林。 6.2.2搭设沙障 选择粘土、砾石、秸秆、树枝等,在流动沙丘中、上部搭设100cm×100cm或100cmx200cm沙障, 在流动沙丘下部、平缓沙地、丘间地搭设250cm×250cm沙障。沙障地上高20cm。 6.2.3整地方式 6.2.3.1穴状 沙地、滩地、涧地、黄土地等平缓立地条件,采用圆形或方形坑穴,直径或长宽40cm~100cm, 穴深40 cm110cm。 6.2.3.2鱼鳞坑 坡度大于25°的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区采取鱼鳞坑整地,长径80cm~120cm、短径60cm~ 100cm、深40cm~80 cm。 6.2.3.3带状 植被较好的地块采用带状整地,带宽100cm~200cm,带间距依据行距而定。 6.3树种配置 6.3.1配置原则 适地适树,营造乔灌草、针阔叶混交林。 6.3.2混交树种(草) 6.3.2.1乔木树种 河北杨、榆树、小叶杨、刺槐、杜梨、臭椿等。 6.3.2.2灌木 紫穗槐、柠条、沙柳、怪柳、花棒、踏郎、沙地柏等, 6.3.2.3草本 沙打旺、草木、首等。 3 DB61/T 1976—2025 6.3.3混交方式 6.3.3.1带状混交 适宜于滩区造林、防护林带或混交树种的生物学习性与樟子松有明显差异的树种。 6.3.3.2块状混交 适宜于地形破碎的立地条件。 6.3.3.3自然式混交 适宜于退化林分改造和补植补造工程。 6.4苗木选择 苗高50cm~250cm,地径1.5cm~6cm。 6.5造林密度 与其他树种混交,樟子松初植密度14株/667m²~33株/667m²。 6.6混交比例 樟子松与其他树种(草)面积混交比例1:0.5~2。 6.7造林时间 3月中旬~5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冬季采取冻土栽植。 6.8植苗造林 栽植时保持苗木土球、营养土完整,去除不可降解的营养杯(袋)或其他包装物,栽至第一轮侧枝 处或原土印上10cm~20cm。沙地栽植,穴内换入适量黄绵土。栽后浇足定根水,树高小于50cm的树 盘覆膜,规格100cm×100cm或60cm×60cm 7栽后管理 7.1浇水 栽后3a内,根据天气、土壤情、苗木生长状况等及时浇灌。土壤封冻前灌越冬水。 7.2搭设支架 200cm以上的树应及时搭设支架。 7.3补植 造林后一个生长季或一年内造林成活率低于75%的地块,应及时进行补植, 7.4修枝 对高度大于150cm的植株,剪除基部2层~3层轮枝 7.5松土除草 4

.pdf文档 DB61-T 1976-2025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 陕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1-T 1976-2025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 陕西省 第 1 页 DB61-T 1976-2025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 陕西省 第 2 页 DB61-T 1976-2025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 陕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8 14:45: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