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40 CCS B 64 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558.1—2022 林下套种 菌药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大球盖菇 Code of practice for interplanting edible fungi and medicinal plant under forest canopy — Part 1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 ex Murrill 2022 - 12 - 19发布 2023 - 01 - 19实施 浙江省市场 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2558.1 —2022 I 前言 本部分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部分是 DB33/T 2558《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的第 1部分。DB33/T 255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 第1部分:大球盖菇; —— 第2部分:黑皮鸡枞; —— 第3部分:羊肚菌; —— 第4部分:皇菊; —— 第5部分:白及 。 请注意本 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 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江山市特 色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魏海龙、胡传久、王玲平、冯博杰、程俊文、李海波、贺亮、 王坚娅、 袁卫东、 张作法、蔡为明、宋吉玲、包金亮、程长标、巫优良。 DB33/T 2558.1 —2022 1 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大球盖菇 1 范围 DB33/T 2558的本部分确立 了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 程序,规定了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林地选择、林 下栽培、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 各个阶段的操作指示,以及各阶段的转换条件,描述了档案管理、标准化 生产模式图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林下套种大球盖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部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部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 ex Murrill 隶属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伞菌目( Agaricales )、球盖菇 科(Strophariaceae )、球盖菇属( Stropharia )的一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 4 栽培程序 大球盖菇 林下栽培程序见图1。 DB33/T 2558.1 —2022 2 图1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程序 5 林地选择 宜选择交通便捷,近水源,不积水,土壤肥沃疏松,向阳,坡度≤ 20度,郁闭度在 0.7以下的林地。 生产用水、空气质量、土壤应达到 GB 5084、GB 15618 、NY/T 5010的要求。 6 林下栽培 菌种选择 6.1 林地选择 培养料配制 整地播种 发菌管理 菌种选择 栽培季节 原 料 出菇管理 栽培管理 林 下 栽 培 病虫害防治 采 收 DB33/T 2558.1 —2022 3 宜选择种源和种性明确,并经过两年以上生产试验,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 强的品种。菌种应从具相应资质的制种单位购买,菌种质量应符合 NY/T 1742 规定要求。 栽培季节 6.2 宜10月下旬~ 11月下旬播种,次年 3月~5月出菇。 原料 6.3 宜选稻草、砻糠、菌渣、木屑(竹屑)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质量应 符合NY 5099的要求。 培养料配制 6.4 6.4.1 培养基配方 宜选用以下配方: 配方一:稻草 50%,砻糠50%; 配方二:稻草 70%,菌渣30%; 配方三:稻草 100%; 配方四:竹屑或木屑,添加菜籽饼 4%或麦麸10%。 6.4.2 培养基预处理 栽培料亩用量为 6000 kg~7000 kg。 如选用配方一、配方二或配方三,将稻草于 2%生石灰水中预湿,与砻糠或新鲜菌渣充分混合均匀, 堆闷2 d~3 d备用。接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 72%~75%为宜,pH值自然。 如选用配方四,竹屑或木屑提前自然预堆 2个月以上,与菜籽饼 4%或麦麸10%充分混合均匀后,浇透 水,建堆发酵,料堆宽度不超 1.5 m,长度不限,当料堆内中心温度达到 55 ℃时翻堆一次,中心温度达 到65 ℃时二次翻堆, 中心温度达到 70 ℃以上时三次翻堆, 保持 24 h后摊晾散热到料温 28 ℃以下时备用。 接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 60%~65%,pH6.8~7.2为宜。 整地播种 6.5 沿等高线开沟建畦,沟宽 30 cm~40 cm,深25 cm~32 cm;将配制好的培养料平铺在沟中压实,厚度 为15 cm~18 cm,将菌种掰成 2 cm~3 cm大小的块状,按 8 cm~10 cm间距梅花状铺于料面,再覆盖 10 cm~ 15 cm的培养料,亩用种量 250 kg~300 kg。播种后,覆土 3 cm~5 cm,喷水至覆土层湿润。低洼处开排 水沟。 发菌管理 6.6 播种后15天内,不宜直接向畦面喷水。 15天后,如畦面干燥发白,需喷水保持畦面湿润。 出菇管理 6.7 当畦面出现大量菌丝时,喷 1次大水催蕾;畦面菇蕾大发生时 ,早晚各喷水 1次,保持土层湿润。若 遇低温或降雨,少喷水或不喷水。 7 病虫害防治 DB33/T 2558.1 —2022 4 主要病虫害 7.1 主要病害:黏菌、霉菌、细菌等。 主要虫害:螨虫、跳虫、蛞蝓、蜗牛、菇蚊和菇蝇等。 防治原则 7.2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必要时, 应选用已在国家登记的可在食用菌生产上 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3的要求。出 菇期间不 应向菇体喷洒任何农药。 农业防治 7.3 加强栽培管理,清洁基地环境,控制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物理防治 7.4 采用人工捕捉、粘虫黄板、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粘虫黄板每 2 ㎡~4 ㎡放置一张,距离地面高 度10 cm~20 cm;杀虫灯每 100 ㎡~150 ㎡放置一盏,悬挂高度 2.0 m~2.5 m。 8 采收 当子实体菌柄 4 cm~5 cm,菌盖呈钟形或菌盖边缘内卷时采收,剔除病菇、虫菇。采收时应避免松 动周围小菇蕾。采后及时补平菌床上留下的洞口,清除菌床上的残菇。鲜菇 0 ℃~2 ℃保存。产品质量 应符合NY/T 749 的要求。 9 档案管理 建立可追溯的生产管理档案,包括林地环境,原辅材料、菌种及其他投入品的来源、数量、购买时 间与地点、用法与用量,使用时间,基质配方,栽培管理操作的过程,收获与销售等信息。栽培者应做 好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并将记录内容保留不少于 2年。 10 生产模式图 大球盖菇林下套种 生产模式图见附录 A。

.pdf文档 DB33-T 2558.1-2022 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大球盖菇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2558.1-2022 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大球盖菇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2558.1-2022 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大球盖菇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2558.1-2022 林下套种菌药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大球盖菇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53:0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