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07.060 A 47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594—2016 主要气候要素评价方法 Assessment method of main climate elements 2016 - 08 – 22 发布 2016 - 11 – 22 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5/T 1594—2016 目  次 前 言................................................................................................................................................................... II 引 言................................................................................................................................................................. III 1 范围................................................................................................................................................................... 1 2 术语................................................................................................................................................................... 1 3 主要气候要素评价方法................................................................................................................................... 2 附录 A.................................................................................................................................................................... 6 I DB35/T 1594—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候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气候中心、厦门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燕、林卫华、金丰军、文明章、林昕、许金镜、严平勇、陈笑晨、高学群。 II DB35/T 1594—2016 引  言 气候条件不仅是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环境条件,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而气候要素 是表征某一地点和某一时段内的气候条件的参量。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对这些气候要素的平均状态和偏离 程度进行表征将直接关系到对气候特点的整体把握是否合乎实际。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客观定量化气 候要素统计方法,是科学认识气候特征和气候状态的必要前提,也是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以及 预防和减轻气候灾害的重要基础。 然而,对气候要素的统计方法数十年来并不连贯。早期,由于对气候观测站的数据收集依靠人工翻 译电码和人工统计分析,因此对气候要素代表站的选取非常有限,统计特征量也多限于均值。随着数据 传输的发展、计算机自动译码平台的建立、历史数据库的增加以及计算机自动化分析的实现,对主要气 候要素的统计方法从代表站到统计特征量的选择经历多次变化。目前代表站正逐渐扩展到全省各县 (市) ,统计特征量的选取更加有针对性和多样化,如对气候要素的平均态采用平均值,对气温和日照 的偏离度多采用异常度,对降水量偏离度则采用距平百分率。 鉴于不同历史时期对气候要素的统计方法存在差异,为提高对气候监测及其影响评价的前后一致 性,有必要在对比不同统计方法结果的差异基础上,借鉴国内成熟的统计方法优势,对代表站、统计量 进行构建更为合理、规范和易业务化的气候要素统计方法。 III DB35/T 1594—2016 主要气候要素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气候要素的术语和统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农业和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气候条件评价和大型工程设计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中的 气候背景分析。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空气温度 air temperature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简称气温。 2.2 降水量 precipitation 从云中降落到单位面积平面上(假定无渗漏、蒸发、流失等)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层深度。 降水量单位以毫米(mm)表示。 2.3 日照时数 sunlight hours 2 太阳每天在垂直于其光线的平面上的辐射强度超过或等于120W/m 的时间长度。 2.4 气候要素 climatic element 表示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 2.5 气候平均值 climatic normal 气象要素连续30年或以上的平均值。本标准的气候平均值设定见附录A.1。 2.6 距平 departure 表征某一序列中的某一个样本值与平均值的差。 1 DB35/T 1594—2016 2.7 距平百分率 percentage 表征某一序列中的某一样本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公式表示为 (样本值-平均值)/ 平均值×100 %。 3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D:距平。 R:距平百分率。 4 主要气候要素评价方法 4.1 统计量的选择及说明 4.1.1 主要气候要素 选择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三个气候要素。 4.1.2 统计量的选择 空间尺度上包括单站和全省平均。时间尺度上包括年、季、月平均。 4.2 气温评价方法 4.2.1 年平均气温的评价方法 单站和全省的年平均气温的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年平均气温评价标准 距平(AD)/℃ AD≥0.6 0.4≤AD<0.6 0.2≤AD<0.4 0.2<AD<0.2 0.4<AD≤0.2 0.6<AD≤0.4 AD≤0.6 4.2.2 评价结果 异常偏高 显著偏高 偏高 正常 偏低 显著偏低 异常偏低 季平均气温的评价方法 单站和全省的季平均气温的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距平(AD)/℃ AD≥1.1 0.7≤AD<1.1 0.4≤AD<0.7 0.4<AD<0.4 2 季平均气温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异常偏高 显著偏高 偏高 正常 DB35/T 1594—2016 表 2 (续) 距平(AD)/℃ 0.7<AD≤0.4 1.1<AD≤0.7 AD≤1.1 评价结果 偏低 显著偏低 异常偏低 4.2.3 月平均气温的评价方法 单站和全省的月平均气温的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月平均气温评价标准 距平(AD)/℃ AD≥1.6 1.1≤AD<1.6 0.6≤AD<1.1 0.6<AD<0.6 1.1<AD≤0.6 1.6<AD≤1.1 AD≤1.6 评价结果 异常偏高 显著偏高 偏高 正常 偏低 显著偏低 异常偏低 4.3 降水量评价标准 4.3.1 年降水量评价标准 单站和全省的年降水量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百分率,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4。 表 4 年降水量评价标准 距平百分率(R)/% R≥30 % 20 %≤R<30 % 10 %≤R<20 % 10 %<R<10 % 20 %<R≤10 % 30 %<R≤20 % R≤30 % 评价结果 异常偏多 显著偏多 偏多 正常 偏少 显著偏少 异常偏少 4.3.2 季降水量评价标准 单站和全省季降水量的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百分率,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5。 表 5 季降水量评价标准 距平百分率(R)/% R≥60 % 40 %≤R<60 % 20 %≤R<40 % 20 %<R<20 % 40 %<R≤20 % 60 %<R≤40 % R≤60 % 评价结果 异常偏多 显著偏多 偏多 正常 偏少 显著偏少 异常偏少 3 DB35/T 1594—2016 4.3.3 月降水量评价标准 单站和全省月降水量的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百分率,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6。 表 6 月降水量评价标准 距平百分率(R)/% R≥110 % 60 %≤R<100 % 30 %≤R<60 % 30 %<R<30 % 评价结果 异常偏多 显著偏多 偏多 正常 表 6(续) 距平百分率(R)/% 60 %<R≤30 % 80 %<R≤60 % R≤80 % 4.4 评价结果 偏少 显著偏少 异常偏少 日照时数评价方法 4.4.1 年日照时数评价方法 对单站和全省年日照时数的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百分率,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7。 表7 距平百分率(R)/% R≥15 % 10 %≤R<15 % 5 %≤R<10 % 5 %<R<5 % 10 %<R≤5 % 15 %<R≤10 % R≤15 % 4.4.2 年日照时数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异常偏多 显著偏多 偏多 正常 偏少 显著偏少 异常偏少 季日照时数评价标准 对单站和全省季日照时数的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百分率,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8。 表8 距平百分率(R)/% R≥30 % 20 %≤R<30 % 10 %≤R<20 % 10 %<R<10 % 20 %<R≤10 % 30 %<R≤20 % R≤30 % 4.4.3 季日照时数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异常偏多 显著偏多 偏多 正常 偏少 显著偏少 异常偏少 月日照时数评价标准 对单站和全省月日照时数的评价指标选择距平百分率,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见表9。 4 DB35/T 1594—2016 表9 距平百分率(R)/% R≥40 % 30 %≤R<40 % 15 %≤R<30 % 15 %<R<15 % 30 %<R≤

pdf文档 DB35-T 1594-2016 主要气候要素评价方法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594-2016 主要气候要素评价方法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594-2016 主要气候要素评价方法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594-2016 主要气候要素评价方法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24:2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