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91—2016 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 of Hyphantria cunea(Drury)by airplane 文稿版次选择 2016 - 02 - 02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3 - 02 实施 发 布 DB34/T 2591—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宿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本标准起草人:董广平、陈义周、樊和平、刘圣清、杨李、姜秀芹、郭婉琳、袁绪玲。 I DB34/T 2591—2016 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国白蛾飞机施药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飞防区域、作业气象条件、作业设计、飞防作 业、作业质量测定、效果检查、资质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利用飞机喷洒农药防治美国白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 20813 农药产品标签通则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2004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网幕毛虫、秋螟蛾,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白蛾 属是 Hyphantria。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林木、农作物等植物,尤其以阔叶树为重。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识别特征参见附录A。 3.2 避让区 Preventing pass area 飞机喷药防治过程中需要避开的区域,包括学校、医院、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及蝉、 蜜蜂、鱼类等特种养殖区域。 4 确定飞防区域 4.1 美国白蛾发生达到轻度以上水平,且呈上升趋势。 1 DB34/T 2591—2016 4.2 发生(危害)程度按 LY/T 1681 相关规定执行。 4.3 林木相对集中成片或带状林带。 4.4 疫情新发生区不受以上条件限制。 5 作业气象条件 5.1 5.2 5.3 5.4 5.5 6 风速不超过 6 m/s,超过应暂停作业。 最佳喷药温度 20℃~30℃,温度超过 35℃时,应暂停作业。 相对湿度应在 30%~90%之间。 能见度需大于 2 km。 作业后 24 h 内无降雨。 作业设计 6.1 作业时期 第一代美国白蛾产卵高峰期和孵化高峰期之间为防治的最佳时期,幼虫龄期达到 4 龄后不适宜作 业。 6.2 作业区域 6.2.1 了解作业区域的基本情况,包括作业区域行政区划、规划、气象、地形、交通状况和森林资源 等资料。 6.2.2 根据美国白蛾发生资料,使用 GPS 卫星定位仪精确定位,使用谷歌软件或在 1:10000 地形图 确定作业区域。 6.2.3 以林业部门统计的飞防作业区域内美国白蛾寄主树种面积为基础,确定需要防治面积,根据飞 行架次、检查结果确定最终防治面积。 6.3 避让区 根据喷施农药的种类,划定避让区,使用 GPS 卫星定位仪确定避让区。避让区内应该采取其它措 施进行防治。 6.4 药剂选择 6.4.1 6.4.2 6.4.3 6.4.4 选用已取得登记的农药或经权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 农药应符合 GB 12475、GB 20813、NY/T 1276 规定。 选择可直接喷洒或兑制成液体的剂型。 选择药剂种类和剂量见附录 B 的规定。 6.5 机型选择 机型选择参见 LY/T 2004 相关规定。 6.6 起降点 选用经过批准的民航机场、军用机场。直升机可选择临时起降点,临时起降点选在地势平坦、表面 坡度不超过 1%,至少一个方向地势开阔,无高大建筑物,地面硬化度高,交通方便的地方。 2 DB34/T 2591—2016 6.7 飞行设计 6.7.1 航带设计 按照林相、山脊或河流走向确定航带,航带宽度应大于作业区宽度。 6.7.2 作业方式 作业方式分单程式、复程式、穿梭式。根据作业区的地势、长度、宽度、每架次喷药面积,确定飞 防作业的飞行方式。 6.7.3 航高与喷幅 航高距离树梢高度不得超过 15 米。每条喷幅的两侧各有 15%左右的重叠;地形复杂或风向多变 的地区,每条喷幅两侧各有 20%的重叠。 6.7.4 喷洒技术参数确定 喷洒技术参数见附录C。 7 飞防作业 7.1 组织协调 县级以上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设立后勤保障、技术、督查等小组, 协同做好飞防工作。 7.2 公示公告 飞防作业 15 d 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飞防通告,向社会公示公告飞防时间、飞防区域、飞防 用药、注意事项等。 向避让区内特种养殖户发放明白纸,签订合理避让、避害协议。 因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作业时间发生改变,及时通告更正。 7.3 试航 第一次正式作业前,用清水进行试航试喷,调整喷施设备,确定每架次飞防面积、有效喷幅。进行 空中或地面视察,熟悉航线、作业区范围、地形地势、航标位置及通讯等情况。 7.4 装药 按照 6.4 要求装载药液。严防杂物混入。 7.5 定位与导航 采用 GPS 定位和导航。 7.6 作业 按照作业区范围、航带、喷洒量、航高等设计要求作业,并根据风向、风速和地面林木着药情况及 时调整侧风偏流、移位及出药口开关。记录每架次药物装载量、飞防地点、作业时间等。 3 DB34/T 2591—2016 8 作业质量测定 作业质量包括喷洒量、有效喷幅宽度、雾滴覆盖密度、雾滴分布均匀度,测定方法参见附录D。 9 效果检查 9.1 检查时间 第一次效果检查飞防后 7-15 天内进行,第二次检查在飞防 30 天后进行,期间可以根据不同情况 进行多次随机检查。 9.2 检查内容与方法 在飞防区域内随机设立若干个标准地,其累计面积不少于防治区总面积的 5%,每块标准地不少于 100 株。每块标准地选取不少于 5 个网幕,调查和记录网幕中的活虫数和死虫数,确定死亡率。在树 冠上、中、下层分别剪取一定数量的小枝,记录叶片损害情况,确定保叶率。 每块标准地随机抽取不低于 30 个标准株,记录有虫株数,确定虫株率。 计算方法如下: 死亡率(%) 死虫数 100 .......................... (1) 活虫数  死虫数 保叶率(%) 损失叶片数 100 ............................ (2) 总叶片数 虫株率(%) 有虫株数  100 .............................. (3) 调查株数 9.3 补防 检查发现飞机漏喷或效果差的区域,应补防。 10 资质要求 10.1 机组人员需具备 CCAR-61-R4 规定的资质要求。 10.2 承担飞防作业的防治公司需要具备省一级以上防治公司资质。 11 注意事项 11.1 飞行作业结束后,对飞机及装药池(缸、桶、罐)、喷洒部件进行清洗。 11.2 飞防一个月以内,禁止防治区域内放蜂、放牧、采集野菜等活动。 4 DB34/T 2591—2016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识别特征 A.1 识别特征 A.1.1 成虫 白色中型蛾子,体长 13 mm~15 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多数 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 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 mm~34 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 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 33 mm~44 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雄虫越冬蛹个 别前后翅都有黑斑)。 A.1.2 卵 圆球形,直径约 0.5 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 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A.1.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28 mm~35 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 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 形,具黑边。 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 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 A.1.4 蛹 体长 8 mm~15 mm,宽 3 mm~5 mm,暗红褐色。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 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 8 根~17 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5 DB34/T 2591—2016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药剂及参考用量 B.1 25%灭幼脲Ⅲ悬浮剂 2 2 2 2 2 2 2 2 2 2 2 飞机低量喷雾 480g/hm ~600g/hm ,加展着剂 30g/hm 。 B.2 20%除虫脲悬浮剂 飞机低量喷雾 300g/hm ~450g/hm ,加展着剂 30g/hm 。 B.3 5%杀铃脲悬浮剂 飞机低量喷雾 480g/hm ~600g/hm ,加展着剂 30g/hm 。 B.4 25%阿维· 灭幼脲悬浮剂 2 飞机低量喷雾 450g/hm ~600g/hm ,加展着剂 30g/hm 。 B.5 25%阿维· 灭幼脲悬浮剂与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2 2 2 飞机低量喷雾 450g/hm ~600g/hm ,加展着剂 30g/hm 。 6 DB34/T 2591—2016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喷洒技术参数 C.1 每秒作业面积 每秒作业面积(hm 2) 航速(m / s) 喷幅宽度(m) 10000 C.2 每架次作业面积 每架次作业面积(hm 2) 每架次载药量(kg) 每公顷作业量(kg / hm 2) C.3 每架次作业时间 每架次作业时间( S) 每架次作业面积( hm 2) 每次载药量( kg)  每秒作业面积( hm 2 / S) 每公顷作业量( kg) 每秒作业面积( hm 2) C.4

pdf文档 DB34-T 2591-2016 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591-2016 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591-2016 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591-2016 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23: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