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300—2016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10 - 26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1 - 26 实施 发 布 DB41/T 1300—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罗山县工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测试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凤萍、张应香、李巨、段庆虎、竹玮、上官端琳、尹川川。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应成、李彩丽、邹俊、柳楷婧、蓝黎明、易宏岩、黄靖元。 I DB41/T 1300—2016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耳段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环境、菌种制作、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病虫害 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银耳的段木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29368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又称白木耳、雪耳,属担子菌门、异隔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子实体由数片至十几 片纯白或乳白色胶质瓣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 3.2 银耳段木栽培 利用木段栽培银耳的方法。 3.3 耳杆 接种后的段木。 4 场地环境 4.1 场地环境应符合 NY 5358 的规定。 4.2 选择给排水方便,环境干净的北坡、东坡或西北坡,坡度 10°~30°。林下栽培要求 7 阴 3 阳, 通风条件好,场地有矮草者为佳。 5 菌种制作 菌种制作应符合GB/T 29368的规定。 1 DB41/T 1300—2016 5.1 培养基制作 5.1.1 母种培养基 5.1.1.1 配方 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 20 g,水 1000 mL。 5.1.1.2 制作 称去皮马铃薯 200 g 切片,加水 1000 mL,煮沸 30 min,双层纱布过滤,再加入琼脂和葡萄糖煮至 完全溶解,加水补至 1000 mL,分装试管,加塞,高压蒸汽灭菌,0.12 MPa (121 ℃) 保持 30 min。温 度降至 60 ℃时摆成斜面。 5.1.2 原种培养基 5.1.2.1 配方 硬杂木屑 77%,麦麸 20%,石膏粉 2%,蔗糖 1%,料水比 1:1.0~1.2。 5.1.2.2 制作 原料加水拌匀后装入 750 mL 菌种瓶,加棉塞,高压蒸汽灭菌, 0.15 MPa (126 ℃) 保持 2 h,自 然降压至 0 时出锅。 5.1.3 栽培种培养基 5.1.3.1 配方 硬杂木屑 76%,麦麸 20%,黄豆粉 2%,石膏粉 2%,料水比 1:1.0~1.2。 5.1.3.2 制作 栽培种用 15 cm×30 cm 袋子制种,加套环,插入接种棒灭菌。制棒同时,用等量套环加棉塞,与 料棒一并灭菌,以备接种时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由下往上第二层料温达 100 ℃时,保持 5 h 停火, 闷锅 4 h 出锅;高压蒸汽灭菌同原种培养基。 5.2 接种与培养 5.2.1 母种 取经优选的两种纯菌丝制成交合母种。方法是当银耳菌落直径约 1 cm 时接入少量香灰菌,25 ℃~ 28 ℃培养至长满斜面即可使用。 5.2.2 原种 斜面交合母种,按 1:1~2 瓶接入原种培养基,接种时使有菌丝的一面向上,培养至有银耳白毛团、 分泌棕色露珠,并产生银耳原基时备用。 5.2.3 栽培种 取适龄原种,无菌操作,剔除其表面的银耳原基,将两种菌丝扒碎拌匀,按 1:10~20 棒接满孔穴, 加已备的无菌棉塞,24 ℃~26 ℃立体培养 12 d~20 d 发菌透料。观察横断面,中心部位直径约 2.5 cm, 白色,以银耳菌丝为主;外层 0.5 cm~0.7 cm,透黑绿色,大部分为香灰菌丝;中层厚 3.0 cm~3.7 cm, 2 DB41/T 1300—2016 褐色、白色相间,两种菌交合比例适宜。透料后 45 d 内使用。 银耳段木栽培用种强调香灰菌占有足够比例,且发菌势要强,接种后尽快吃入段木深层,为岀耳蓄 积营养,多出大朵银耳。 6 栽培技术 6.1 耳棚的搭建 6.1.1 平地搭棚 一棚两厢覆瓦式起架出耳,每厢用两根圆竹沿棚纵向固定。圆竹离地 70 cm,间距 80 cm,固定在 每 4 m 一根的立柱上。其上横放一根 1.2 m 长的耳棒,再靠此棒斜立 5 根~6 根耳棒,再横放一根耳棒、 斜立耳棒,直至排完一厢。两厢间走道 70 cm,两侧走道 50 cm。两侧棚高 1.8 m,圆竹起拱盖薄膜, 两侧和两端薄膜可提起以调节通风。棚顶加盖草帘或稻草遮荫。 6.1.2 坑道式耳棚 棚内地面下挖 50 cm,挖出的湿土堆积在棚四周拍实,高 50 cm,两侧每 3 m 挖一通风窗,起架盖 膜后,棚顶加盖草帘或稻草遮荫。 6.1.3 林下搭棚 根据林木行距确定棚宽,棚架固定、盖膜后,距棚顶 50 cm 处搭一层遮阳网。 6.2 栽培季节 3 月初至 4 月上旬气温在 8 ℃~10 ℃时接种,发菌管理 60 d 左右进棚起架出耳,可出耳 2~3 茬, 9~10 月结束。 6.3 树种及树龄的选择 选用壳斗科的麻栎、栓皮栎等硬杂木,树龄 8~12 年,胸径 10 cm 以上。 6.4 砍树时期 应在林木落叶后,萌动前 15 d 的休眠期砍树。 6.5 截段和架晒 砍后平放 10 d~15 d 剔枝截段,截长 1.2 m。粗细分开,“井”字形起堆架晒 20 d~25 d,其间翻 堆 2~3 次。架晒至原重量的 80%~85%,两端截面有微裂时打穴接种。 6.6 打穴 台钻打穴。穴孔直径 1.6 cm~1.8 cm,深入木质部 1 cm。行距 4 cm~5 cm,穴距 8 cm~10 cm。 细棒穴距应比粗棒略大一些。 6.7 接种 将栽培种掰成长块接入穴孔,按压密接,略有凸起,用木棰打平,以防脱落,不封口,裸露培养发 菌。1 kg 菌种接种段木 60 kg~70 kg。 3 DB41/T 1300—2016 6.8 发菌期管理 6.8.1 温度管理 接种后两排顺码起堆盖膜发菌,堆高 1 m,前期 15 d~20 d 要加强光照,充分利用太阳能,把堆 温升至 25 ℃~30 ℃,促菌早生快发。随着气温回升,棚温维持在 25 ℃左右。 6.8.2 水分管理 掌握接种后在干爽条件下发菌,40 d 以前不喷水,发菌中后期,若菌棒偏干,应适量喷水。 6.8.3 翻堆管理 发菌前期 10 d~15 d 翻堆一次,中后期 6 d~7 d 翻堆一次。结合翻堆,将粗棒调架到上层和中层, 细棒分布在下层。 6.8.4 通气管理 当棒面偏湿时,应及时通气排湿,以防杂菌发生。 6.9 出耳期管理 6.9.1 起架 掌握发菌期60 d左右进棚起架催耳,不可贪早。棒子能否进棚的标准是,当两端截面香灰菌变黑, 有10%左右的耳棒见耳,也可择有耳子发生的菌棒进棚,分类起架岀耳。棒子进棚后仍为覆瓦式起架岀 耳。 6.9.2 温度管理 起架早期,棚温控制在28 ℃~30 ℃;岀耳期棚温控制在25 ℃左右。 6.9.3 水分管理 棒子进棚后应加大喷水管理,保持棒面、地面湿润,力求催耳整齐发生。耳子发生后应少量多次轻 喷育耳。若岀耳期推迟,赶上南阳风,应停止喷水,待南阳风过后催耳育耳。 6.9.4 通气管理 耳芽发生后,加强通风管理,促使展耳。 7 采收与加工 7.1 采收时机 耳片充分展开,手捏整朵变得膨松有弹性时应及时采收。 7.2 采收方法 采耳应在晴天。采收前停水 1 d~2 d,待耳片失水干爽后,手扒耳基采下。结合采收,剔除其基 部杂质。 7.3 间歇养菌管理 4 DB41/T 1300—2016 一茬耳完全采收后停水5 d~7 d,促使菌丝生长,为下茬出耳蓄积养分。 7.4 干制 采下的银耳及时晒干或烘干,应单层摆放在竹笆上摊晒,耳基朝下,其间不得翻动;若采用烘干法, 应尽快升至60 ℃,再逐步降至40 ℃,直至含水量适宜,不可过干。 7.5 包装和贮藏 干品装入符合食品标准的塑料袋于干燥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检查,若有返潮,择晴天翻晒; 操作不宜堆叠过高,以免压碎耳片。 8 病虫杂菌防控 8.1 防控策略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注意清洁耳棚,增加用种量,加强光、温、水、气的协调管理,为银耳发菌 岀耳提供最佳环境条件,以增强对病虫杂菌的抗性,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若使用农药应符合 GB 4285 的规定。 8.2 主要病虫杂菌的防控 8.2.1 食菌螨 蒲螨、粉螨等多在耳棚周围粪草等杂物中生存,转移到耳棚内为害银耳菌丝和子实体。 防控方法:清洁耳棚周围环境,用猪牛骨粉炒熟诱杀。 8.2.2 菇蚊 菇蚊在耳棚近处的杂物中生存,成虫飞入耳棚产卵孵化成幼虫为害银耳菌丝和子实体。 防控方法:及早防控成虫。利用黄板或诱虫灯进行防控。 8.2.3 菇蝇 常见的有果蝇、粪蝇和扁足蝇,主要以幼虫危害银耳菌丝和子实体。成虫能携带杂菌和线虫传播病 虫害。 防控方法:保持耳棚清洁,耳棚使用前彻底做杀虫和杀菌处理,采耳后清理残留耳基。也可对成虫 利用灯光诱杀,或用烂果、糖醋液诱杀。 8.2.4 截头碳团 截头碳团子座黑色,碳质,上部突起,多发生在耳木树皮缝中,受害耳杆材质变脆,造成银耳减产。 防控方法:保持耳棚空气流通,防高温、高湿。 8.2.5 绿色木霉 绿色木霉菌丝生长迅速,开始为灰白色,继而产生孢子变成深绿色,表面湿润。多发生在耳棒树皮 上,若条件适宜,高温、高湿,会蔓延到子实体上,引起耳子腐烂。 防控方法:清洁耳棚,通风降温、排湿,及时移除受害耳棒,抑制其蔓延;子实体成熟后及时采收, 以免老化,抗杂能力下降发生绿霉。 5 DB41/T 1300—2016 8.2.6 红黏菌 桔红色胶质状,多在闷气、湿热条件下发生,密集分布在耳棒上造成出耳减少或不能出耳。 防控方法:耳木含水量应适宜,利于银耳菌种快速定植,抑制这种杂菌的发生;养菌前期把堆温提 高到 30 ℃左右,同时加强通风换气,避免湿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41-T 1300-2016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16:2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552.5 K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20957-7 2024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Part 7 Rowing equipment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pdf
ISO 8362-2 2024 Injection containers and accessories — Part 2 Closures for injection vials.pdf
ISO-IEC 23773-3 202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User interfaces for automatic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ystems - Part 3 System architecture.pdf
ISO 19880-9 2024 Gaseous hydrogen Fuelling stations Part 9 Sampling for fuel quality analysis.pdf
ISO 32679 2024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adiographic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 of industrial radiographic gamma sources.pdf
ISO TR 5604 2024 Electrochemical noise measurement for assessing the prote.pdf
ISO 24163-2 2024 Clamp-in tyre valves for ty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s — Part.pdf
ISO IEC 4922-2 2024 Information security —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 Part.pdf
ISO 3506-7 2024 Fasten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rrosion-resistant stainless steel fasteners Part 7 Flat washers with specified grades and property classes.pdf
ISO 16000-11 2024 Indoor air — Part 11 Determination of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pdf
GB-Z 43410-2023 无损检测 自动超声检测 系统选择和应用.pdf
GB-Z 44564-2024 安全仪表系统 过程分析技术系统.pdf
GB-T 3564-1993 自行车部件分类、名称和主要术语.pdf
GB-T 10322.2-2000 铁矿石 评定品质波动的实验方法.pdf
GB-T 13760-2009 土工合成材料 取样和试样准备.pdf
GB-T 12265-2021 机械安全 防止人体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pdf
GB-T 6730.3-2017 铁矿石 分析样中吸湿水分的测定 重量法、卡尔费休法和质量损失法.pdf
GB-T 40109-2021 表面化学分析 二次离子质谱 硅中硼深度剖析方法.pdf
GB-T 4162-2008 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pdf
GB-T 18249-2000 检查铁合金取样和制样偏差的试验方法.pdf
1
/
3
10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552.5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