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CS 65.020.60 B 05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08 - 31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11 - 30 实施 发 布 DB41/T 1291—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适普、翟玉洛、石景尚、王静、郭杰、王亚光、刘小奎。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炯、姜宇、孙水娟、王婕、赵离飞、周根红、李彦科。 I DB41/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代料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 和干制。 本标准适用于黑木耳代料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6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GB 19169—2003 黑木耳菌种 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2007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NY/T 1838—2010 黑木耳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200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木耳 Auricularia heimuer F.Wu et al. 黑木耳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 3.2 代料 用来代替原木(段木)培植木腐性食用菌的原料(如木屑、玉米芯等)。 3.3 袋栽 在塑料袋内装填代料栽培食用菌的方式。 3.4 料袋 装入配制好的培养料,但未接入菌种的塑料袋。 3.5 外袋 在栽培过程中,接种后套在菌袋外面,用于防杂、保湿发菌的一层薄塑料袋。 1 DB41/T 1291—2016 3.6 菌袋 长有某种食用菌菌丝体的料袋。 4 场地环境 按 NY 5358—2007 的规定执行。 5 栽培季节 5.1 春季栽培 9~10月制菌种,11月至翌年1月制菌袋,3月中旬至5月出耳。 5.2 秋季栽培 5~6月制菌种,7~8月制菌袋,9月至11月出耳。 6 菌种 菌种质量应符合 GB 19169—2003 的要求,并按 NY/T 528—2010 的规定进行生产。 7 栽培技术 7.1 培养料选择 按 NY 5099—2002 的要求选择原材料。阔叶树木屑、玉米芯、棉籽壳以及大豆秸可作为主料。麦麸、 豆粉、糖、石膏及石灰可作为辅料。 7.2 配方选择 配方 1:阔叶树木屑 80%、麦麸 17%、糖 1%、石膏 1%,石灰 1%。 配方 2:玉米芯 30%,木屑 56%,麦麸 10%,豆粉 2%,石膏 1%,石灰 1%。 配方 3:大豆秸 20%,木屑 66%,麸皮 10%,豆粉 2%,石膏 1%,石灰 1%。 配方 4:苹果树木屑 40%、杂木屑 28%、玉米芯 15%、麦麸 15%、石膏 1%、石灰 1%。 配方 5:棉籽壳 40%、木屑 38%、麦麸 20%、石膏 1%、石灰 1%。 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 60%~65%,pH 值 6.5~7.0。 7.3 菌袋制作 7.3.1 拌料 按配方要求比例,准确称取各种物料加水搅拌,使原料吸水充分、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干湿均 匀。 7.3.2 装袋 7.3.2.1 按 GB 9687—1988 要求选择适宜常压灭菌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2 DB41/T 1291—2016 7.3.2.2 短袋 17cm×36cm×0.004cm(长×宽×厚),每袋装湿料 1.1kg~1.3kg,料袋中放置直径 2cm, 长度 12cm 的塑料棒打孔,袋口套上专用颈圈,用无棉盖体封口。 7.3.2.3 长袋 18cm×60cm×0.005cm(长×宽×厚),每袋湿料 3.0kg,专用扎口机封口。 7.3.2.4 外袋 20cm×65cm×0.002cm(长×宽×厚)。 7.3.3 灭菌 常压灭菌,每锅灭菌湿料 10000kg,底层料袋距地面不少于 20cm。开始大火猛烧,4h~6h 底层 (由 下往上数第二层)料袋中心温度达 100℃时,保持 18h~20h,停火焖 5h 以上。灭菌湿料每增加 1000kg,灭菌时间延长 1h,每锅灭菌湿料不得超过 20000kg。 7.3.4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出锅后,直接送入消毒过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冷却降温,当料袋中心温度降至 30℃~32℃时即可接种。 7.3.5 接种 7.3.5.1 消毒 料袋、菌种和接种工具放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后,按 5g/m3 的用量点燃气雾消毒剂对空间进行密闭 熏蒸消毒。接种室熏蒸 5h,接种箱熏蒸 30min 后开始接种。 7.3.5.2 接种 按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要求。短袋,拔出预置的塑料棒,将菌种塞满孔穴,再用无棉盖体封口;长袋, 用打孔器沿料袋的一个平面纵向单行打四个接种穴,穴深 3cm~4cm,直径 2.5cm,将菌种塞满孔穴,并 突出料袋表面 1mm~2mm,再套上外袋,并扎紧袋口。 7.4 发菌管理 7.4.1 摆放 培养室在使用前进行消毒。短袋顺码2~3层,或袋口朝上竖直排放在培养架上;长袋顺码排放4~6 层,或“井”字形堆放在地面上,堆高4~6层,每层3~4袋。 7.4.2 温度 室温控制在22℃~24℃,严防烧菌,避光培养。 7.4.3 湿度 控制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4.4 检查 培养13d后,检查菌袋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处理菌种未成活、污染的菌袋。长袋松开外袋口,15d~ 20d后脱去外袋。一般30d~50d菌丝长满菌袋。 7.5 菌丝后熟 3 DB41/T 1291—2016 培养时,控制培养室温度在 24℃~28℃,空气相对湿度 80%左右,增加光照和通风,继续养菌 7d~ 10d。 7.6 出耳管理 7.6.1 出耳场地 7.6.1.1 露天 起 20cm 的高畦,畦床宽 100cm,床间留 50cm~70cm 宽步道。将畦床喷水湿透,摆袋前喷 3%~5% 生石灰水消毒备用。 7.6.1.2 出耳棚 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好、环境卫生、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地方搭建宽800cm,脊高280cm~300cm, 边高180cm~200cm的出耳棚。棚上覆盖遮阳网和薄膜。 7.6.2 菌袋划口 7.6.2.1 时间 春季日平均气温回升到 8℃以上,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 18℃以下时,将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运到出 耳场地,去掉颈圈和无棉塞,用绳扎紧袋口。在晴天的早上或下午用 5%的石灰水或 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 毒后进行划口。 7.6.2.2 划口 用划口机给菌袋划口,或用消过毒的刀片从距袋口2cm处沿着袋身向袋底方向划“1”或“)”型口,长 度1cm,深度0.3cm~0.5cm。短袋每袋划口60个,长袋每袋划口100个。 7.6.3 出耳方式 7.6.3.1 地畦式 7.6.3.1.1 短菌袋 袋口朝下竖直摆放在畦床上,间距 10cm。 7.6.3.1.2 长菌袋 在每个床面纵向拉 5 根铁丝,间距 25cm,铁丝距床面高 25cm~30cm,铁丝两端用 地锚固定,中间每隔 300cm 设一顶柱。 将划好口的菌袋交叉斜靠于铁丝上,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 60°, 菌袋间距 10cm。 7.6.3.1.3 摆放后,畦床上覆盖草帘,草帘要用 5%石灰水浸泡 30min,捞出沥水,不滴水时覆盖。 7.6.3.2 层架式 7.6.3.2.1 大棚内设 90cm 宽的棚架 6 层,层间距 30cm,底层距地面 20cm。 7.6.3.2.2 短菌袋 层架上铺设较为平整的板材,菌袋竖直排放于层架上,袋与袋间距 7cm~10cm。 7.6.3.2.3 长菌袋 层架上架设两根直径 2cm~3cm 的钢管或竹竿,菌袋横卧摆放于架杆上,间距 10cm, 尽量使出耳口避开架杆,以免影响正常出耳。 7.6.3.3 吊袋式 4 DB41/T 1291—2016 7.6.3.3.1 在棚内承重横杆上每隔 20cm~25cm 按品字形系紧一组共三根塑料绳用于吊挂菌袋,离地 面 30cm~50cm,相邻横杆的间距为 60cm~70cm。每 200cm 长为 1 档。 7.6.3.3.2 把划好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三根塑料绳中间将菌袋串联,垂直悬吊在大棚内的承重横杆 上。袋与袋上下间距 20cm,串与串之间距离不少于 30cm,底层菌袋距离地面 30cm。每组用绳吊挂长袋 4~5 袋,短袋 7~8 袋。最后,将每组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防止菌袋相互碰撞。 7.6.4 原基形成期 7.6.4.1 露天管理 催耳期温度保持在 10℃~15℃,空气湿度保持在 80%~90%,早上 6~7 时将覆盖物揭开 15cm 宽的 一条缝,通风换气透光。经过 7d~10d,在划口处形成黑色耳基。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5%左右,保 持床面湿润。如床面干燥、耳芽表面不湿润,可在早晚向栽培袋及床面各喷一次雾状水,5d~7d 后耳 基逐渐膨大伸展,形成参差不齐的耳芽。 7.6.4.2 棚内管理 菌袋划口上架至耳基形成大约需要 7d~10d 的时间。上架后 2d~3d 内以保温、保湿为主,适量通 风。出耳口伤愈后,喷雾状水将菌袋、地面淋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左右,控制棚内温度在 18℃~22℃之间,每天早晚结合喷水通风 30min,适当增加光照。5d~7d 可见出耳口处开始变黑,显现 耳基;提高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 90%以上,增加通风,2d~3d 后即可见到划口处形成耳芽。 7.6.5 耳片生长期 7.6.5.1 露天管理 耳芽形成后,结合喷水加大通风量,每天 3~4 次,每次 1h,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90%以上,空气清 新。若遇 10℃以下阴冷天气时,要盖膜保温保湿。若遇日均温超过 21℃时,要加强通风,仅于早晚气 温低时少量喷水或者不喷水。当耳芽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降低出耳温度至 18℃左右,减缓其生长发 育速度。加强通风的同时增加喷水量,每天喷水 2~3 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0%~95%,人为拉大干湿 差。当耳片发育至 5 成熟时,间隔喷水和停水,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 75%~95%。 7.6.5.2 棚内管理 从颗粒状的耳芽分化形成耳片大约需要 5d~8d。此期
DB41-T 1291-2016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13:46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541.9 K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5642 2024 Tea polyphenol extracts Definition and basic requirements.pdf
ISO 6887-1 2017-Amd 1 2024 Microbiology of the food chain Preparation of test samples initial suspension and decimal dilutions for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Part 1 General rules for the preparatio.pdf
ISO 17438-2 2024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ndoor navigation for personal and vehicle ITS stations Part 2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 for indoor maps.pdf
ISO 17973 2024 Surface chemical analysis Medium-resolution Auger electron spectrometers Calibration of energy scales for elemental analysis.pdf
ISO 11898-1 2024 Road vehicles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Part 1 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df
ISO 18081 2024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coustic emission testing (AT) Leak detection by means of acoustic emission.pdf
ISO 18562-3 2024 Bio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of breathing gas pathways in healthcar.pdf
ISO-IEC 19763-3 2020-AMD1 2024 Amendment 1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etamodel framework for interoperability (MFI) - Part 3 Metamodel for ontology registration - Alignment with Edition 4 of ISO-IEC .pdf
ISO 5603 2024 Rubber vulcanized Determination of adhesion to wire cord.pdf
ISO 22036 2024 Environmental solid matrices —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s using inductivel.pdf
GB-T 30481-2013 木工机床 涂胶机 术语.pdf
GB-T 33145-2023 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pdf
GB-T 5713-20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pdf
GB-T 16971-1997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130 mm可重写盒式光盘.pdf
GB-T 23662-2009 混凝土道路伸缩缝用橡胶密封件.pdf
GB-T 22406-2008 摄影 加工用化学品 颗粒状硼酸.pdf
GB-T 80-2007 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pdf
GB-T 32853-2016 地理信息 要素概念字典与注册簿.pdf
GB-T 16731-2023 建筑吸声产品的吸声性能分级.pdf
GB-T 24951-2010 船舶和海上技术 船用雷达反射器.pdf
1
/
3
10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541.9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