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852—2017 茶尺蠖测报与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orecasting and controlling Ectropis obliqua Prout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3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4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85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黄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农技推广中心、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庆市 种植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家侠、孙钦玉、葛超美、叶涛、丁勇、赵强、夏先江、鲍周明、杨学武。 I DB34/T 2852—2017 茶尺蠖测报与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尺蠖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茶区茶尺蠖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84 茶尺蠖防治标准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虫中心 Worm Center 同一个卵块孵化的幼虫,聚集在同一块采摘面上为害。一个聚集点即为一个发虫中心。 4 测报调查 4.1 越冬蛹调查 4.1.1 调查时间 于越冬蛹期调查,参见附录A。冬前的 11 月份和冬后的 2 月份各调查 1 次。 4.1.2 调查方法 2 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茶园 3 块作为调查茶园,每块茶园 667m 左右,采用五点取样 2 法,每块调查茶园取样点不少于 30 个,每样点查 1 m 茶丛根际表土,深度 5 cm。统计样点表土中活 蛹数,记录于表1,按公式(1)计算活蛹密度。 T t m1 s1 ........................................ (1) 式中: 1 DB34/T 2852—2017 T —— 活蛹密度,单位为头 /m2; t —— 各样点活蛹数; m1 —— 调查样点数; s1 —— 各样点面积,单位为 m2。 表1 茶尺蠖越冬蛹调查记录表 地点: 调查日期 年度: 茶园类型 调查人: 样点数 每样点 样点面积 活蛹数 死蛹数 活蛹密度 合计 头/m2 备注 4.2 成虫调查 4.2.1 调查时间 于各代成虫发生期调查,参见附录A,每天调查 1 次。 4.2.2 调查方法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蛾,灯高出茶丛 60 cm。从 3 月上旬开始点灯,到全年末代成虫终见后结束。 每晚 19 时至次日天亮灯光诱蛾,上午 10 时前定时查诱蛾量,记录于表2。 按公式(2)计算蛹羽化进度。 ——羽化率 16%左右,即为成虫始盛期; ——羽化率 50%左右,即为成虫高峰期; ——羽化率 84%左右,即为成虫盛末期。 H h 100 .......................................(2) w 式中: H —— 羽化率,单位为 %; h —— 开始日至计算日的累加诱蛾量; W —— 某代全部诱蛾总量。 表2 茶尺蠖灯诱蛾量调查记录表 地点: 调查日期 年度: 灯号 调查人: 当日蛾量 雌 雄 合计 逐日累计蛾量 4.3 卵量及孵化进度调查 4.3.1 调查时间 于各代卵发生期调查,参见附录A。在终见成虫后进行,每天调查 1 次。 4.3.2 调查方法 2 天气情况 备注 DB34/T 2852—2017 2 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茶园 3 块作为调查茶园,每块茶园 667m 左右,采用五点取样 2 法,每块调查茶园取样点不少于 30 个,每样点 1 m 茶丛。查样点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卵块数和被寄 生卵块数,同时随机标定茶丛上有卵叶片不少于 50 片,查叶片上卵块数、卵块孵化数,记录于表3, 按公式(3)计算卵块密度,按公式(4)计算卵块寄生率,按公式(5)计算卵块孵化百分率。 B b ........................................ (3) n1 s 3 式中: B —— 卵块密度,单位为块/m2; b —— 各样点卵块数; n1 —— 调查样点数; s3 —— 每样点茶丛面积,单位为 m2。 G g 100 ..................................... (4) b 式中: G —— 卵块寄生率,单位为 %; g —— 各样点被寄生卵块数; b —— 各样点卵块数。 F f 100 ...................................... (5) m3 式中: F —— 卵块孵化率,单位为 %; f —— 孵化卵块数; m3 —— 标定卵块数。 表3 茶尺蠖卵块密度及孵化进度调查记录表 地点: 年度: 调查 茶园 日期 类型 调查人: 每样点 序数 面积 2 m 卵块数 被寄生 卵块数 卵块 寄生率 标定卵 孵化卵 密度 % 块数 块数 孵化率 备注 4.4 幼虫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 4.4.1 调查时间 于各代幼虫期调查,参见附录A。从各代卵始盛期开始,每 5 天调查 1 次。 4.4.2 调查方法 2 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代表性茶园 3 块,每调查茶园 667m 左右,采用 5 点取样法,每调查 2 茶园取样点不少于 30 个,每样点 1 m 茶丛。查样点茶丛上全部幼虫数、感病幼虫数和天敌数,同时 随机抽查 4~5 个样点上全部幼虫(不少于 200 头),逐头分龄观察,幼虫分龄外形特征参见附录B, 3 DB34/T 2852—2017 查各龄级幼虫数,记录于表4,按公式(6)计算幼虫虫口密度。按公式(7)计算各龄级幼虫占幼虫总 数的百分率。 D d ns 2 ....................................... (6) 式中: D —— 幼虫虫口密度,单位为头 /m2; d —— 各样点幼虫数; n —— 调查样点数; s2 —— 每样点茶丛面积,单位为 m2。 C ci 100 ......................................(7) m2 式中: C —— 某龄级幼虫百分率,单位为 %; ci —— 某龄级幼虫数; m2 —— 抽查幼虫总数。 表4 茶尺蠖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记录表 地点: 年度: 调查 茶园 日期 类型 5 调查人: 每样点 序数 面积 m 2 幼虫 天敌 数 数 各龄幼虫头数 虫口 密度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抽查 五龄 幼虫 备注 数 预测预报 5.1 发生期预测 5.1.1 根据羽化进度预测 成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即羽化率分别达到 16%、50%、84%),分别向后推加同时期的 产卵前期和卵历期,预测卵孵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4 月份气温上升快,此时若遇阴雨连绵的多雾 露天气,极有利于茶尺蠖成虫羽化和卵孵化,虫口会逐渐迅速上升,危害加重。 茶尺蠖卵孵盛期和防治适期预测,参见附录C。 卵孵盛期 = 成虫盛期 + 成虫产卵前期+卵历期 防治适期 = 卵孵高峰期 + 一龄幼虫历期 + 二龄幼虫历期 5.1.2 回归预测 3 月份平均气温高低直接关系到第 1 代茶尺蠖二、三龄幼虫期的早迟,按公式(8)进行计算预测: Y=45.878-2.375x .................................... (8) 式中: Y —— 为防治时期,从 4月1日始; 4 DB34/T 2852—2017 X —— 3 月份平均气温; 示例:x=12.1℃,则 y=45.878-2.375×12.1=17.1,即对“发虫中心”定点防治的时期为 4 月 17 日。 5.2 发生量预测 有效基数预测法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上一代有效虫口基数、雌成虫占雌雄总数比例、雌虫平 均产卵量、卵的孵化率、一、二龄幼虫的死亡率、预测下一代某虫态发生量。 P p0 式中: P —— po —— f —— m —— e —— h —— d —— 6 f e h 1 d .............................. (9) m f 某虫态发生量; 上一代有效虫口基数; 雌成虫总数; 雄成虫总数; 雌虫平均产卵量; 卵的孵化率,单位为 %; 一、二龄幼虫的死亡率,单位为 %。 防治 6.1 防治宗旨 6.1.1 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维持茶园生态系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6.1.2 当虫害发生未达到防治指标时,宜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控制,当虫 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应采用化学防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手段,将茶尺蠖控制在经济 阈值之下,使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的范围。 6.2 防治方法 6.2.1 农业防治 6.2.1.1 6.2.1.2 6.2.1.3 6.2.1.4 6.2.1.5 6.2.1.6 6.2.1.7 口基数。 引种抗病虫茶树品种。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定向定量施肥,均衡茶树营养供给,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恶化害虫滋生环境。 利用低龄幼虫的趋嫩为害习性,及时分批采摘鲜叶。 清除枯枝落叶,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杂草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减少越冬害虫。 适时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害虫。 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增强茶树抗性。 清园和封园,茶季采摘末期,利用茶园停采时期,将茶园残损枝叶清除并集中销毁,降低虫 6.2.2 理化诱控 6.2.2.1 灯光诱杀 2 2 利用鳞翅目害虫成虫的趋光性,采用太阳能频振杀虫灯诱杀。平地缓坡茶园 1 hm ~1.5 hm 安装 1 盏,山地茶园同一视线范围内需安装 1 盏,灯高应置于茶树蓬面 60 cm 左右。 5 DB34/T 2852—2017 6.2.2.2 性诱剂诱杀 利用人工合成的茶尺蠖性诱剂和诱捕器,于成虫发生期茶园每间隔 20
DB34-T 2852-2017 茶尺蠖测报与防控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40: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