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01 B 16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426—2019 番茄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Rules for integrating control technology of tomato main pest 2019 - 09 - 27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1426—2019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番茄重要病虫害种类 ................................................................ 1 4 防控原则 .......................................................................... 1 5 综合防治技术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重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重要病害防治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重要虫害防治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 11 I DB52/T 142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大学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大学、贵阳市白云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贵州省息烽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遵义市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显慧、龙友华、吴小毛、李荣玉、胡安龙、袁圆、何建文、罗迷、尹文书、 杨森、李磊、赵赞伟。 II DB52/T 1426—2019 番茄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番茄重要病虫害种类、防控原则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番茄种植区重要病虫害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三部分: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3.1 番茄重要病虫害种类 重要病害 番茄晚疫病、青枯病、早疫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灰霉病、枯萎病、叶霉病、细菌性叶斑 病、疮痂病、病毒病、灰叶斑病、根结线虫、脐腐病等。 3.2 重要虫害 蚜虫、粉虱、小地老虎、棉铃虫、斜纹夜蛾和斑潜蝇等。 3.3 重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参见附录A。 4 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番茄重要病虫害为对象,综合考虑影响病虫害发生的 各种因素,协调运用综合防治技术,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以安全合理的化学防治措 施,达到有效、安全、经济和环保的目的。 1 DB52/T 1426—2019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5.1.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低温弱光、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应符合GB 16715.3 要求。 5.1.2 合理施肥 采取以施用有机肥为主,适当追施氮肥、磷肥、钾肥的平衡施肥技术,应符合NY/T 496要求。 5.1.3 培育壮苗 5.1.3.1 种子消毒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以下方法: a) 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摊开晾晒(秋冬季节 1 d;夏季早晨或夜晚 2 h~3 h); b) 温汤浸种:先将种子放在常温水中浸 12 min~15 min,再转入 50 ℃~55 ℃水中,边倒边搅拌, 使种子受热均匀,持续 15 min~20 min 后,水温降至 30 ℃,继续浸种 4 h~6 h; c) 药剂浸种:先用清水浸种 3 h~4 h,再放入浓度 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 20 min,捞出洗净, 预防病毒病;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消毒,预防番茄种子表面带有晚疫病、绵腐 病病菌等。 5.1.3.2 育苗要求 5.1.3.2.1 5.1.3.2.2 5.1.3.2.3 5.1.4 育苗设施:应配有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 2 苗床消毒:每1 m 苗床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1.5 g喷雾处理。 育苗方法:采用穴盘育苗、漂浮育苗或营养钵育苗。 科学管理 深沟高畦,根据不同品种合理密植,在晴天无风时定植,适时中耕除草,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 防止积水,采用地膜覆盖,合理施肥,及时采收。 5.1.5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及病虫果,采收后及时清除秸秆,拣除废弃地膜。清除的枝叶、病虫果集中进 行无害化处理。 5.2 5.2.1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 2 用黄板(25 cm×40 cm)诱杀蚜虫、白粉虱和斑潜蝇等。黄板在田间采取棋盘状放置,每667 m 安置 15块~20块,下端与植株高度齐平。 2 DB52/T 1426—2019 5.2.2 灯光诱杀 2 2 频振式杀虫灯每2 hm ~3.33 hm 安装一盏,安装高度与番茄植株长定后的冠层齐平,每隔2 d~3 d 清理一次接虫袋,但在诱杀高峰期(7月~8月),每天清理一次。 5.2.3 性信息素诱杀 2 每667 m 设立小地老虎、棉铃虫、斜纹夜蛾等诱芯3个~5个,每个诱芯使用时间为30 d~45 d。 5.3 生物防治 5.3.1 天敌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如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天敌杀伤力 低的农药。 5.3.2 生物药剂 用香菇多糖、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预防病毒病;用中生菌素、多粘类芽孢杆菌等防治细菌性病害; 用乙基多杀菌素、Bt系列、阿维菌素系列、苦参碱、烟碱和除虫菊等防治虫害。参见附录B、附录C。 5.4 化学防治 5.4.1 防治原则 按GB/T 8321.1~8321.9和NY/T 1276的要求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取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轮换 使用。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摘。 5.4.2 重要病害防治 常用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详见附录B。 5.4.3 重要虫害防治 常用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详见附录C。 3 DB52/T 1426—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重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表A.1 名称 病原菌 重要病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病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茎、果实等部位,病斑先从叶尖或叶 致病疫霉菌 晚疫病 缘开始,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湿度大时病 斑迅速扩大,扩散至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 Phytophthora 侵入到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最后受害叶边缘 infestans 长出一圈白色霉状物,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叶背最明 显;湿度大时正面也能产生,天气干燥时病斑呈褐色。 发生特点 气温在 25 ℃潜育期最短,仅 3 d~4 d, 过高温度则不利于流行。病菌对相对湿 度的要求较严,75%以上方可发生。植株 繁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害 的发生;土壤瘠薄、植株衰弱或偏施氮 肥造成植株徒长,以及番茄生长中后期, 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感病常见于结果中后期。病菌喜高温、 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发 青枯病 青枯雷尔氏菌 病后气温偏高,2 d~3 d 全株即凋萎。病茎表皮粗糙, Ralstonia 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 solanacearum 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 1 cm~2 cm 斑块,病茎维管 束变为褐色。挤压时维管束有白色菌脓溢出。 高湿、偏酸性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 为 30 ℃~37 ℃。土壤含水量超过 25% 时,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 发病重。常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 良、土壤偏酸、钙磷缺乏、管理粗放、 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梅 雨多雨、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幼苗、茎和果实。幼苗染病, 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 早疫病 片被害,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 病原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 规则形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的晕环,中部 播,从气孔、皮孔、伤口或表皮侵入, 茄链格孢菌 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严重时叶 病菌可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坐果盛 Alternaria 片脱落;茎部染病,病斑多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 期发病严重。20 ℃~25 ℃、相对湿度 solani 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具同 80%以上或阴雨天气,病害易流行。重茬、 心轮纹,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未成熟果实染 低洼、瘠薄、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 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 发病较重。 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叶柄、果柄染病,病斑灰褐色,长椭圆形,稍凹陷。 幼苗及成株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变 立枯病 立枯丝核菌 细,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 Rhizoctonia 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 solani 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 状霉,菌丝结成大小不等的褐色菌核。 4 病原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 为温度 20 ℃。主要发病盛期为 2 月。感 病生育期在幼苗期。土壤水分多、施用 未腐熟的有机

pdf文档 DB52-T 1426-2019 番茄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1426-2019 番茄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1426-2019 番茄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1426-2019 番茄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20:0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