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04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906—2017 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The specific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rice main bacterial diseas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6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7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90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起草人:陈雨、高同春、戚仁德、姚剑、张爱芳、杨雪、谷春艳、李云飞、陈雪娇、臧昊昱。 I DB34/T 2906—2017 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 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稻细菌性病害 rice bacterial diseases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2.2 植物检疫病害 plant quarantine disease 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 治的植物病害。 3 基本信息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及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症状见附录A。 4 防治原则 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培育壮秧,结合肥、水管理,辅 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5 5.1 防治措施 严格检疫工作,杜绝种子传病 无病区要严禁从病区引种,确需从病区调种时,要严格做好种子消毒工作。 5.2 选用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高产、优质、抗(耐)病品种,并进行合理布局与轮换种植。 抗病品种参见附录B。 1 DB34/T 2906—2017 5.3 培育无病壮秧 选用无病种子,选择地势较高且远离村庄、草堆、场地的上年未发病的田块做秧田,避免中稻、晚 稻秧田与早稻病田插花;避免用病稻草催芽、盖秧、扎秧把;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秧 苗3叶期和移栽前 3-5 d 各喷药 1 次。 5.4 加强肥水管理 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严禁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 施用过迟、过量。 5.5 药剂防治 5.5.1 种子处理 种子带菌是细菌性病害异地传播的主要途径,种子处理是防止细菌性病害异地传播的最经济有效的 手段。 5.5.1.1 种子准备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杂、晾晒(不可放水泥地面上暴晒),可提高种子活力,杀灭部分病菌。 5.5.1.2 药剂浸种 其中: ——方法 1:石灰水浸种 每 100 kg 水中加入 1 kg 新鲜的熟石灰搅拌均匀,倒入稻种,水面要高出 3 cm,浸种 3 d, 中间不要搅拌,不要破坏石灰水表面的结膜,否则杀菌效果不好。浸好的种子要用清水洗 净,然后催芽。 注意石灰水中不要加入其它药剂。 ——方法 2:二硫氰基甲烷浸种 选用 5.5%二硫氰基甲烷乳油 5000 倍液浸种 48 h,然后催芽。 ——方法 3: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浸种 用清水将稻种预浸 12 h 后取出,放入 40%强氯精 500 倍的稀释液中,药液要高出种子, 浸种 12 h,时间不宜过长。 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防止残留药物对种芽造成药害,再用清水浸泡 1~2 d,再进行催 芽。 同样药液中不要加入其它药剂。 5.5.2 秧苗期药剂防治 此时发生的主要细菌性病害有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 5.5.2.1 防治适期 在大田期,特别是水稻进入感病生育期后,要及时调查病情,对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 药封锁发病中心,防止扩大蔓延。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出现发病中心的感病品种高产田块,应进行全田 防治病害常发区在暴风雨之后应立即喷药。 5.5.2.2 2 防治对象田 DB34/T 2906—2017 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出现发病中心的感病品种高产田块。 5.5.2.3 适用药剂与施用方法 2 20%噻枯唑(叶枯宁)可湿性粉剂 1500~1875 g/hm ,兑水 750 L 喷雾或者弥雾,以叶面喷湿 为宜。 20%噻唑锌悬浮剂,剂量和用法同噻枯唑。 20%噻菌铜悬浮剂,剂量和用法同上。 a) b) c) 5.5.3 分蘖期~拔节期药剂防治 此时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有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 5.5.3.1 防治适期 初见发病中心。 5.5.3.2 防治对象田 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出现发病中心的感病品种高产田块。 5.5.3.3 适用药剂与施用方法 同 6.5.2.3。 5.5.3.4 防治次数 视病情发展决定施药次数,如果第一次防治后仍见病害继续发展,再防治 1~2 次,施药间隔期 7 d 左右。 5.5.4 穗期药剂防治 此时发生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是细菌性 病害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5.5.4.1 防治适期 加强田间病情监测,初见发病中心时应积极开展防治。 5.5.4.2 防治对象田 细菌病害零星发生的田块或前期有细菌性病害发生的田块。 5.5.4.3 a) b) 适用药剂与施用方法 白叶枯病和条斑病 2 1) 20%噻枯唑(叶枯唑)可湿性粉剂 1500~1875 g/hm ,兑水 750 L 喷雾或者弥雾。 2) 20%噻唑锌悬浮剂,剂量和用法同噻枯唑。 2 3) 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 900~1350 g/hm ,兑水 750 L 喷雾或者弥雾(不宜与其它 药剂一道使用)。 2 4) 30%噻森铜悬浮剂 1050~1275 mL/hm ,兑水 750 L 喷雾或者弥雾。 基腐病 2 1) 20%噻菌铜悬浮剂 1500 g/hm ,兑水 750 L 喷雾或者弥雾。 3 DB34/T 2906—2017 2) 5.5.4.4 2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 600~900 g/hm ,兑水 750 L 喷雾或者弥雾。 防治次数 视病情发展决定施药次数,如果第一次防治后仍见病害继续发展,再防治 1~2 次,施药间隔期 7 d 左右。 5.6 5.6.1 5.6.2 4 检疫性病害的无害化处理及铲除 种子如检出带有细菌性条斑病菌,应就地销毁,不得种植。 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的田块,其病草应就地烧毁;下一年改种其它作物。 DB34/T 2906—2017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及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症状 A.1 水稻白叶枯病症状 由于品种、环境条件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叶枯型症状:最常见的水稻白叶枯病典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多 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迅速向下扩展成条斑,长可达叶 片基部,宽可及叶片两侧。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粳稻品种)或直线状(籼稻品种)。 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多见于籼稻)或黄白色(多见于粳稻)。湿度高时, 病部常见鱼卵大小的蜜黄色珠状菌脓。 ——急性型症状: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和品种感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 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也有菌脓。此种症状 的出现,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凋萎型症状:又称为枯心型,国外称为 Kresek,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 叶下 1~2 叶先是水渍状、青卷,而后枯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 1~2 个分蘖青 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或整丛枯死。用手挤压病株的茎基部,则可见到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在刚 刚青枯的心叶上,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根据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等特征, 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黄叶型症状:仅在我国广东省发现。病株新叶均匀褪绿或呈现黄绿色宽条斑,较老叶片颜色正 常,以后病株生长受抑制。在显现此症状的病叶上没有病原细菌,而在病株基部以及紧接病叶 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原细菌。 A.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症状 病斑可生于叶面任何部位,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沿叶脉扩展形成受叶脉限制的暗绿色 至黄褐色窄条斑,大小为 3~5 mm×0.5~1 mm。感病品种上病斑可长达 6~8 cm 或更长。多个病斑可 相互联合成较大枯斑,对光观察仍可见半透明窄条斑。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病斑上产生很多细小的 露珠状蜜黄色菌脓,干燥后呈鱼子状,附于病叶表面而不易脱落。 抗病品种上病斑较短,长度不到 1 cm,且病斑少,菌脓也少。 A.3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症状 水稻分蘖期病株茎基部褐色至灰黑色,重病株心叶青卷,随后枯黄,茎基部进一步变黑,腐烂,叶 片自下而上依次枯黄,直至全株枯死。病株极易齐泥拔断,挤压时可见乳白色混浊细菌液溢出,有恶臭。 拔节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枯黄,表现“剥皮死”。孕穗期至灌浆期病株叶片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 孕穗”或“白穗”。 “剥皮死”及“枯孕穗”或“白穗”的病株基部也均发黑腐烂有恶臭,挤压时也有乳白色菌液溢出。 5 DB34/T 2906—2017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抗(耐)病品种名录 B.1 白叶枯病的抗(耐)病品种 9311、皖稻163、皖稻89、协优9308、特优63、华优1号、春优1号、Ⅱ优2070、鄂糯7号、天协6号、 汕优84、协优63、扬两优6号、嘉优04-1、丙03-33、嘉优22-5、常优03-7、A5/6237、秀水63、A1/6211、 02-E8、株两优816、扬籼优418、C两优343、深两优5814、宜S晚2号、天晚优472、开优8号、HY20109、 76优6号、天优218、II优30、泸优22400、川两优728、盐优888、丰优126、C815S/1102丰两优6号、两 优3926、丰两优2号、丰两优3928、皖稻149、丰两优4号、丰两优香8、丰两优1号、丰两优香1号、绿旱 1号、沪旱15。 B.1.1 细菌性条斑病的抗(耐)病品种 特三矮2号、皖稻68、太湖糯、天优998、鄂糯7号、冈优118、钱优1号、
DB34-T 2906-2017 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4:27:4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