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16 DB4107 新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21—2019 大白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Chinese Cabbage Diseases, Insects and Weeds 2019 - 10 - 12 发布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4107/T 421—2019 前 言 本标准根据新乡市大白菜生长发育规律及生产特点而制定。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获嘉县植保植检站、新乡市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清军、郭会芳、宋培品、周应军、郭静、刘福海、冯威。 本标准于2019年10月12日首次发布。 I DB4107/T 421—2019 大白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白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术语、施药原则、农药种类、数量及方法等具体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宜新乡市产地环境、投入品的质量及其它田间栽培技术措施,符合无公害产品生产要求的 大白菜种植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农业部公告第194号、第199号、第274号、第322号、第2567号、第2445号、第2032号 NY/T5004-2001无公害食品 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 3.1 安全间隔期 从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消耗作物前的时期,即自施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的时间。 在农业生产中,最后一次施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 3.2 性诱剂技术 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类寻求交配的雄 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以减低该类害虫后代种群数 量而达到防治目标的绿色防控技术。 4 防治原则 4.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植保理念。 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基础,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化学 农药的技术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确保大白菜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4.2 禁止使用无国家登记证、无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无执行标准号的农药。 1 DB4107/T 421—2019 4.3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遵照附录 A 的规定。 4.4 无公害大白菜生产中常用农药使用准则,遵照附录 B 的规定。 5 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 5.1 病害 包括根肿病、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干烧心病、菌核病等。 5.1.1 病毒病 病毒性病害,在大白菜各个时期均可发生,以苗期为主,特别是 7 叶前是发病敏感期。在毒源和蚜 虫多、大白菜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邻作、管理不精细、缺水、缺肥地块发病均重。 5.1.2 霜霉病 真菌性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均易发病,最适发病环境为日平均温度 14 ℃~20 ℃,空气相对湿度 90 %以上。霜霉病的发生跟温湿度、露水与栽培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早晚温差大、多雾重露、晴雨相 间气候条件易引起发病。连作地、地势低洼积水、湿度大、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 5.1.3 软腐病 细菌性病害,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在莲座期及包心期较为严重,在田间、 贮运和运输期间均易发病。该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白菜伤口的多少及黑腐病发生程度大小等有关。高温 多雨季节,排水不良、地势低洼的土壤极易发生。 5.1.4 干烧心病 生理性病害,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发病频繁,是由于土壤中可被利用的钙素不足造成的。造成生理性 缺钙的原因是土壤盐碱含量较高,大白菜吸收钠离子过多,抑制了根对钙的吸收;水分供应不足,使根 区的盐分浓度过高,抑制了根对钙的吸收;使用过多的氮肥,抑制了根对钙的吸收。 5.1.5 根肿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大白菜地下部分。发病适宜的温度为 19 ℃~25 ℃,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 为 50 %以上。土壤含水量达 70 %以上,土壤偏酸性,特别是 pH 值为 5.4~6.5 时,利于该病的发生, 连作、低洼地和水田改旱作地病害加重。 5.1.6 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病害,发病适温 25 ℃~27 ℃,空气相对湿度 85 %以上。白菜叶面有水滴是发病的重要条 件,进入莲座期遇上连续阴雨,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多雨特别是暴风雨后发病重。 5.1.7 菌核病 真菌性病害,一种低温高湿病害,当气温在 20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 85 %以上,有利于病菌的发 育和侵入危害,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徒长、种植过密、湿度过大等有利于菌 核病的发生。 5.1.8 黑斑病 2 DB4107/T 421—2019 真菌性病害,发生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低温高湿的条件较易发生。最适生长条件温度 17 ℃~ 25 ℃。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如遇多雨、多露天气或田间湿度较大时,病害会迅速流行。早播的发病重, 晚播的发病轻。大水漫灌底肥不足的田块发病重。 5.2 虫害 包括黄条跳甲、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种蝇、蚜虫、蟋蟀、蜗牛等。 5.2.1 黄条跳甲 主要取食叶片的幼嫩部位,苗期受害最重,常造成毁苗。喜群集在叶背取食,体型小、能 飞善跳、性情活泼,啃食叶片,常造成被害叶面布满稠密的椭圆形小孔洞,使叶片枯萎,光合 作用降低。 5.2.2 小菜蛾 具备典型的昆虫进化优势:体小,只要有少量食物就能存活,易于躲避天敌;生活周期短,气温 28 ℃~30 ℃时,完成一代最快只要 10 d;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防治困难;生态适应性强;抗药 性强。小菜蛾逐渐取代菜青虫而成为蔬菜首要害虫。 5.2.3 菜青虫 1~2 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叶片出现小形凹斑,3 龄以上幼虫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轻则影 响大白菜包心,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脉和叶柄,使幼苗死亡。 5.2.4 甜菜夜蛾 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的卵块附近或者心叶内取食为害,稍大后分散为害。2 龄后在叶面吐丝结网, 取食后形成透明小孔,或只留表皮。4 龄后幼虫食量大增,为害大白菜叶片成孔洞或缺刻状,严重时吃 成网状,或仅残留叶脉和叶柄,或造成无头菜。高温干旱对其种群暴发有利。 5.2.5 蚜虫 以成蚜或若蚜成群密集在菜叶或菜心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变形,影响包心,且大量分泌蜜露, 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同时为害留种株嫩茎、叶、花梗及嫩荚,使之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果。此 外,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给蔬菜造成的为害远大于蚜害本身,受害严重的菜株大量减产甚至全株死 亡。 5.2.6 蟋蟀 属直翅目,蟋蟀科,是一大类杂食性害虫的通称,1年发生1代,以成虫、若虫取食叶片、种子,轻 者造成叶片缺刻、不包心,品质下降,重者可造成缺苗断垅直至绝收。 5.2.7 种蝇 主要为害出苗前的种子和成株根部。取食其胚乳、子叶,引起种芽畸形、腐烂而不能出苗。成株受 害,咬食根部,使根茎腐烂或整株枯死,伤口易导致软腐病的侵染和流行。 5.2.8 蜗牛 在临近河道或地势低洼潮湿地块发生严重,8、9 月份大白菜苗期取食叶片。 3 DB4107/T 421—2019 5.2.9 草害 大白菜田间土质肥沃,墒情较好,有利于杂草发生,如防治不及时,杂草与菜苗争水、争肥、争光, 将严重影响幼苗生长,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大白菜田间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牛筋草、硬草和狗 尾草等单子叶杂草,以及藜、铁苋、马齿苋、蓼等双子叶杂草。 6 病虫草害 6.1 严格植物检疫 禁止危险性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随种子、种苗、无性繁殖材料及有害生物的载体传播,一旦某种危险 性有害生物被传入,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铲除。 6.2 农业防治 6.2.1 选用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贮藏、商品性好、性状稳定的品种,如新乡小包 23、秦白2号等。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 6.2.2 轮作 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4年轮作种植。 6.2.3 间作套种 与葱蒜套作可减轻小菜蛾、菜青虫的发生;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作套种可减轻霜霉病、病毒病发生; 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茬或邻作;安排适宜茬口,适时适量播种,切忌过早播种,避开一些病虫害的发 生高峰期。 6.2.4 耕作管理 清理田间病株残体与杂草,集中堆沤或深埋,并深翻土壤,减少越冬或越夏病虫害数量;小水勤浇, 切忌受旱;及时间苗、定苗,剔除病苗;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6.2.5 测土配方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优质腐熟农肥,提倡使用生物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6.3 物理防治 6.3.1 黄蓝板、反光膜等诱杀蚜虫 利用害虫趋黄趋蓝性,每 667 ㎡悬挂 30 cm× 40 cm 黄蓝板 40~50 张,并均匀分布。黄蓝板下缘 高于植株 5 cm~10 cm 并随作物的生长调整高度,也可张挂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膜避蚜,有条件者应 利用防虫网预防害虫。 6.3.2 杀虫灯诱杀成虫 利用害虫趋光性,每 2 hm²~3 hm²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在田间,虫害成虫发生期每天 日落后开灯 3 小时。 4 DB4107/T 421—2019 6.3.3 性诱剂诱杀成虫 在田间每 667 ㎡放置 3~4 套专用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成虫。 6.3.4 温汤浸种 将白菜种子用 55 ℃温水浸种 5 min~10 min,搅拌至 30 ℃,再用 1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30 min 后冲洗干净,晾干后播种。 6.4 生物防治 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释放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捕杀害虫,或采用银纹夜蛾病毒、甜菜夜 蛾病毒、小菜蛾病毒及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制剂防治鳞翅目害虫,或用性诱剂诱杀鳞翅目成虫。 6.5 化学防治 6.5.1 病毒病 苗期用 20 %吡虫啉乳油或 10 %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或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 倍~3000 倍液喷雾 预防治蚜虫。发病初期喷洒 20 %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1.5%植病灵乳油 1000 倍液,隔 10 天喷 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 6.5.2 霜霉病 用 70 %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750 倍
DB4107-T 421-2019 大白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4:59: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