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01 B 05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2020-01-03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2-03 实施 发 布 DB15/T 1816—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1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站、赤峰市林业种苗站、乌兰察布市林业种苗站、包头市 林木种苗站、鄂尔多斯市林业种苗站、锡林郭勒盟林木种苗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宁明世、邵文亮、宁瑞些、于丽丽、闫杰、张继刚、张磊、翟秀丽、时晓燕、 梁小荣、李森、薛利忠、支杰、康春凤、于凤强、周荣文。 I DB15/T 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对象、普查内容、普查方法、外业普查、内业整理、普查成果等方 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自治区境内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620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620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树 old tree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3.2 名木 notable tree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3.3 古树群 old trees 在一定区域内,成片生长3株以上古树的群落。 3.4 候选树 candidate tree 用作评选优树的待选树木,具有符合要求的表型特征。 1 DB15/T 1816—2020 3.5 龄级 age class 树木或林分按年龄的分级,即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及树种生物学特性,按一定年数作为间距将林分划 分成若干个级别。 3.6 每木调查 tally 对林分内每一立木按预定要求进行测量记载。 4 普查对象 4.1 天然林木种质资源 天然起源,处于野生状态的林木种质资源,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树种(含亚种、变种、变型) 的林分和单株。 4.2 人工栽培林木种质资源 人工栽培的林木种质资源,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树种(含品种、亚种、变种、变型)的林分 和单株。 4.3 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 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试验林、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保存林(圃)、种子库等特定场所 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 4.4 古树名木林木种质资源 达到古树名木标准的林木种质资源。 5 普查内容 5.1 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等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面积或株数)、分布、生长状况、群落类 型及立地条件等。 5.2 树种、品种、品系、优良单株、变异类型等林木种质资源的来源、特性、适应性、利用和保存状 况等。 6 普查方法 6.1 资料查阅 广泛查阅普查区域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资料: ——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森林资源分布图、林相图、遥感影像、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 计调查、森林资源档案以及林业区划等相关资料;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木良种基地、林木采种基地、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植物园、树木 2 DB15/T 1816—2020 园、品种园、各类苗圃基地的档案资料; ——植物志、树木志、植物图鉴、植物检索表、地方志、植物名录、种质资源名录、古树名木、标 本库(馆)等资料; ——气候、地理、土壤和社会经济等资料。 6.2 知情人访谈 通过会议或个人访谈等形式,了解普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6.3 线路调查 6.3.1 线路选择 通过资料查阅和知情人访谈,结合地形图、森林资源分布图、林相图和遥感影像数据,根据普查区 域内自然条件复杂程度、植被的分布情况等,在充分考虑林分的代表性、隐域性和调查可行性的基础上 进行线路设计,尽可能涵盖当地所有树种。 6.3.2 线路设计 山地,调查线路走向与主山脊的分水岭走向垂直;河谷,调查线路沿河谷走向设置;丘陵和平原, 调查线路沿固定方向平行、均匀设置;沙区,调查线路贯穿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低 地及沙区湿地。 依据普查区域的地形和植被情况,平行设置若干条调查线路。调查线路应贯穿预设的调查区域,包 括有水源的地方和至高点。植被复杂地带可补设线路。 6.3.3 调查内容和方法 沿线路调查所有树种,调查内容包括树种名称、起源、树龄、生长情况、地形地势、立地条件等, 同时进行标本采集和影像资料拍摄。 调查时沿调查线路辐射宽度为:山地和河谷20 m,丘陵和平原30 m,沙区40 m。 6.4 标准地调查 6.4.1 标准地设立 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地形地貌、不同群落类型、不同树种结构等,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 内设立标准地。针对珍稀树种专设标准地。 标准地面积依据树种多样性和地形地貌等确定,乔木林分内一般设为20 m×20 m 或20 m×30 m; 灌木林分内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一般设为5 m×5 m或10 m×10 m;干旱地区一般设为20 m×20 m。标 准地一般为正方形,特殊地形条件下可设为长方形。在山丘地区,于坡面垂直等高线设置长方形样地, 若山地坡度大于35°,标准地面积可减半。标准地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远离林缘。 6.4.2 调查内容 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乔木,树种名称、树种起源、树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郁闭度、树干通直度、结实 情况等,同时记录标准地的位置、地形、坡度等; ——灌木,树种名称、树种起源、树龄、丛高、分枝数、冠幅、盖度、结实情况等,同时记录标准 地的位置、地形、坡度等。 3 DB15/T 1816—2020 6.5 优良林分调查 6.5.1 目的树种的选择 依据建立母树林或优树选择的需要确定目的树种。 6.5.2 调查内容和方法 按照本标准6.4.2执行。采用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 6.5.3 优良林分的确定 满足以下条件的林分确定为优良林分: ——天然林或者种源清楚的人工林; ——目的树种集中分布的中龄林或近熟林; ——同龄林或相差 2 个龄级以内的异龄林; ——密度适宜,乔木郁闭度不低于 0.6,灌木盖度不低于 0.5; ——林木生长整齐、生长量及其他经济性状明显优良; ——没有经过人为破坏或未进行上层疏伐的林分; 2 2 ——分布相对集中,天然林面积 7 hm 以上,人工林面积 4 hm 以上; ——林分中优良母树株数占 20 %以上。 6.6 优良单株调查 6.6.1 候选优树的确定 通过标准地调查,将林分内目的性状最优的单株确定为候选优树。 6.6.2 优势木的确定 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15 m半径范围内(其中包括30株以上的树木),选 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3~5 株作为优势木。 6.6.3 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重要特征描述等。其他调查内容依据选育目的确定。 采用每木调查法。 6.6.4 优良单株的确定 依据选育目的设定优良单株的入选标准,依据附录A规定的方法确定优良单株。 7 外业普查 7.1 天然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7.1.1 林木种类调查 在资料查阅、 知情人访谈的基础上, 开展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依次填写附录B中的表B.1~表B.5, 标本采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4 DB15/T 1816—2020 7.1.2 优良林分调查 按照6.5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查。填写附录B中的表B.6,标本采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7.1.3 优良单株调查 按照6.6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查。填写附录B中的表B.7,标本采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7.2 人工栽培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7.2.1 种类调查 在资料查阅和知情人访谈的基础上,对人工栽培并在生产中利用的树种(或品种)进行实地调查, 填写附录B中的表B.1和表B.2,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填写附录B中的表B.8、表B.9或表B.10,标本采 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7.2.2 优良林分调查 按照本标准7.1.2执行。 7.2.3 优良单株调查 按照本标准7.1.3执行。 7.3 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通过查阅资料、知情人访谈,掌握收集保存信息,并进行实地核查,填写附录B中的表B.1、表B.2 和表B.11,标本采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7.4 古树名木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通过资料查阅、知情人访谈,进行实地核实。依次填写附录B中的表B.1、表B.2和表B.12,标本采 集见附录C,影像资料拍摄见附录D。 8 内业整理 8.1 外业调查表整理 核对外业调查表格是否齐全,项目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准确,文字材料有无错漏,文字资 料、图表是否一致。补充遗漏调查内容。对外业调查表进行统计、汇总,并整理成册。 8.2 影像资料整理 对普查中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分类整理,并备份。核对照片和视频的编号、名称与外业调查表是 否一致。 8.3 标本整理 见本标准附录C。 8.4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将调查数据录入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5 DB15/T 1816—2020 8.5 图件绘编 按照调查结果绘制种质资源分布图和优良林分、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试验林、种质资源保存 林(圃)、植物园、树木园等位置图。 9 普查成果 9.1 普查报告 根据普查结果,编写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报告格式见附录E。 9.2 技术资料汇集 汇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管理与文书资料:文件、会议纪要、实施方案、培训照片、管理规章制度等; ——外业调查资料:调查表、记录表等; ——汇总表:天然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汇总表、人工栽培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汇总表、收集保存林木种 质资源调查汇总表、古树名木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汇总表; ——图件资料: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优良林分、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试验林、种质资源保 存林(圃)、植物园、树木园等位置图,相关照片和影像等; ——上述材料的电子文档。 6 DB15/T 1816—2020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优良单株选择方法 A.1 优势木对比法 又称三株优势木对比法或五株优势木对比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15m 半径范围内(其中包括30株以上的树木),选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3

pdf文档 DB15-T 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816—2020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9:13: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