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11.020 C 05 DB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3107—2020 肺胀中医康复规范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chinese medicine recovery standard 2020 - 03 - 16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 - 03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3107—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东凯、邹权、刘继民、田琳、王冬梅、李萌、刘通、徐雁南、佟洋洋、孙雪 莲、刘俊楠、范琦。 I DB22/T 3107—2020 肺胀中医康复规范 1 范围 本地方标准规定了肺胀的诊断、辨证、分证康复、其他康复方法和疗效评价。 本地方标准适用于肺胀的中医康复。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肺胀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肺叶胀满,不能 敛降的一种病证。 3 诊断 3.1 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 3.2 病情缠绵,时轻时重,病久可见面色、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胸水、腹水,甚 至喘脱等危重证候,严重者可见昏迷、抽搐或出血等症。 3.3 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 10 年~20 年形成本病,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 少见。 3.4 常有诱发因素,多由外感诱发,其次过劳、暴怒、炎热也可诱发。 3.5 体格检查可见肺气肿体征,肺部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啰音。 4 辨证 4.1 4.1.1 邪盛胀重期 外寒内饮 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或 面目肢体浮肿,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弦。 4.1.2 胆胃失和 咳嗽、咯痰色黄、量多,质黏难出,胸膈膨满、憋闷如塞,面红,睑肿,胁胀痛,心悸,乏力,时 伴反酸、烧心,食后腹胀,纳少,睡眠欠佳,大便质干或黏滞,舌红,苔黄厚腻或间见杂色,脉濡数、 滑数。 4.1.3 肠胃湿热 1 DB22/T 3107—2020 喘促,胸膈满闷如塞,咳嗽、咯痰,痰色黄质黏,口苦,口干,口中异味,鼻中干燥,腹胀,大便 质干或排便困难、便质黏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 4.1.4 痰热蕴肺,气阴两伤 咳嗽明显,痰色黄,质黏难出,喘促,动则尤甚,胸膈膨满、憋闷如塞,口干,咽干,汗出,乏力, 舌红苔少而干,脉弦细数。 4.1.5 肝阳偏亢 呛咳,咯痰少或不爽,喘促、动则加重,胸胁胀满或痛,情志易怒或时常噫气,时伴心中烦热或手 足心热,面赤、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 4.2 邪微胀缓期 4.2.1 脾肾阳虚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心 慌,形寒汗出,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4.2.2 肾精亏虚 咳嗽,痰少,质黏难出,喘促,活动后明显,胸膈满闷如塞,腰膝酸软,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胸 闷气短,舌红,苔少,脉细数。 5 分证康复 5.1 原则 宣畅肺气,愈劳复肺。 5.2 分证 5.2.1 外寒内饮 5.2.1.1 5.2.1.1.1 中医外治 中药熏洗 每日外用熏洗于双足约 30 min,每日 1 次,连续 4 周,处方见附录 A.1。 5.2.1.1.2 穴位敷贴 定喘(双侧) 肺俞(双侧) 大椎 中脘 膻中 上述穴位用 2 号药外用,药物组成见附录 A.2,每次 4 h,每日 1 次,连续 4 周。 5.2.1.1.3 灸法 患者平卧位,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穴,运用悬灸盒,施灸 30 min,每日 1 次,连续 4 周。 5.2.1.1.4 拔罐 定喘(双侧) 2 肺俞(双侧) 天突 足三里(双侧) 膈俞(双侧) DB22/T 3107—2020 将药罐运用闪火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 8 min,每周 1 次,连续 4 周。 5.2.1.1.5 针法 尺泽(双侧) 丰隆(双侧) 膻中 三阴交(双侧) 肺俞(双侧) 定喘(双侧) 脾俞(双侧) 肾俞(双侧) 中脘 足三里(双侧) 上穴辨证施针,定喘、肺俞、丰隆、尺泽行泻法,余穴行补法每日 1 次,留针 30 min;失眠者加 四神聪。便秘者加天枢;多汗者加合谷、复溜;心烦者,加内关、太冲;小便频数者加膀胱俞、中极; 咳嗽甚遗尿者加气海、关元、中极、太溪。 5.2.1.2 脏腑推拿 5.2.1.2.1 5.2.1.2.2 5.2.1.2.3 5.2.1.2.4 5.2.1.2.5 5.2.1.2.6 5.2.1.2.7 5.2.1.2.8 5.2.1.3 拿拨手太阴肺经 3 min。 拿(提)双侧胸大肌 1 min。 按揉双侧斜方肌 3 min。 推抹任脉,由天突穴至中脘穴 1 min。 指揉中脘穴、天枢穴 2 min。 掌振全腹 5 min,以达到全腹温热。 开背三阳经,用抓痧法,以身微汗出为佳。 加点按肺俞、曲池、丰隆、血海 2 min。 运动疗法 5.2.1.3.1 运用四肢联动训练器、功率车、跑台等。 5.2.1.3.2 运动耐量测验应包括 6 min 步行试验、运动时经皮血氧饱和度、运动中气短指数。 5.2.1.3.3 肺功能或支气管舒张试验。 5.2.1.3.4 根据运动耐量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5.2.1.3.5 有氧运动配合运动疗法,采用循环训练法和间断训练法。 5.2.1.3.6 运动时间每日 10 min~30 min。 5.2.1.3.7 运动频率每日 1 次。 5.2.1.3.8 运动疗程应为 6 周~12 周,不短于 3 周。 5.2.1.3.9 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器械,调节不同运动强度,心率控制在 90 次 /min~130 次/min。 5.2.2 胆胃失和 5.2.2.1 5.2.2.1.1 中医外治 穴位敷贴 定 喘(双侧) 肺 俞(双侧) 大 椎 中 脘 膻 中 上述穴位 3 号药外用,药物组成见附录 A.2,每次 4 h,每日 1 次,连续 4 周。 5.2.2.1.2 拔罐 肺 俞(双侧) 天 突 大 椎 膈 俞(双侧) 定 喘(双侧) 胆 俞(双侧) 将药罐运用闪火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 8 min,每周 1 次,连续 4 周。 3 DB22/T 3107—2020 5.2.2.1.3 背部刮痧 5.2.2.1.3.1 患者采取俯卧位,用酒精棉球清洁刮拭部位,然后涂抹润肤油以起到润滑作用,取水牛 角制刮板先刮拭背部正中线,采用重刮法,由上向下刮拭,从大椎至长强分段刮拭为宜。 5.2.2.1.3.2 重点刮拭大椎穴,应在大椎穴上下浮动 5 cm~10 cm 的区域,从上往下刮拭 10 cm~20 cm 左右即可出痧。 5.2.2.1.3.3 再分别刮拭肺俞穴、膈俞穴、胆俞穴,应在相应穴位处涂抹刮痧油,穴位上下浮动 5 cm~ 10 cm 的区域,从上往下轻轻刮拭,20 cm~30 cm 左右出痧即可。 5.2.2.1.3.4 刮拭完毕后,嘱患者饮下大杯白开水以促进水液代谢。 5.2.2.1.4 针法 定 喘(双侧) 天 突 肺 俞(双侧) 大 陵(双侧) 蠡 沟(双侧) 尺 泽(双侧) 膻 中 足三里(双侧) 三阴交(双侧) 丰 隆(双侧) 内 关(双侧) 中 脘 膈 俞(双侧) 上穴辨证施针,定喘、肺俞、膈俞、天突、大陵、丰隆、尺泽、蠡沟、内关行泻法,余穴行补法每 日 1 次,留针 30 min。 5.2.2.2 脏腑推拿 5.2.2.2.1 5.2.2.2.2 5.2.2.2.3 5.2.2.2.4 5.2.2.2.5 5.2.2.2.6 5.2.2.2.7 5.2.2.2.8 5.2.2.3 掌摩全腹部 5 min,以温热为宜。 按揉中脘、下脘、双侧天枢穴 2 min。 推拨手太阴肺经 5 min,至双上肢有酸胀感。 一指禅推中府、云门穴 2 min。 点按风池、风府 1 min,以痛为宜。 推擦膀胱经,由上至下,以微热为度。 掌振丹田、气海、以全腹热为度。 按揉两侧肺俞、胃俞、太冲、足三里 2 min,以酸胀为度。 运动疗法 按照 5.2.1.3 执行。 5.2.3 痰热蕴肺,气阴两伤 5.2.3.1 中医外治 5.2.3.1.1 中药熏洗 每日外用熏洗于双足约 30 min,每日 1 次,连续 4 周,处方见附录 A.3 5.2.3.1.2 穴位敷贴 膈 俞(双侧) 丰 隆(双侧) 大 椎 中 脘 肺 俞(双侧) 上述穴位 2 号药外用,药物组成见附录 A.4,每次 4 h ,每日 1 次,连续 4 周。 5.2.3.1.3 定 胃 4 拔罐 喘(双侧) 俞(双侧) 肺 俞(双侧) 心 俞(双侧) 天 突 大 椎 DB22/T 3107—2020 将药罐运用闪火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 8 min,每周 1 次,连续 4 周。 5.2.3.1.4 背部刮痧 按照 5.2.2.1.3 执行。 5.2.3.1.5 针法 列 缺(双侧) 肺 俞(双侧) 尺 泽(双侧) 膻 中 定 喘(双侧) 中 脘 足三里(双侧) 三阴交(双侧) 内 关(双侧) 大 椎 膈 俞(双侧) 丰 隆(双侧) 膏 肓(双侧) 上穴辨证施针,大椎、定喘、肺俞、膈俞、天突、丰隆、尺泽、内关行泻法,余穴行补法每日 1 次, 留针 30 min。咽喉痛加少商;肝火灼肺加行间、鱼际;多汗者加合谷、复溜;心烦者,加内关、太冲; 咳血者加孔最;咳嗽甚遗尿者加气海、关元、中极、太溪。 5.2.3.2 脏腑推拿 5.2.3.2.1 5.2.3.2.2 5.2.3.2.3 5.2.3.2.4 5.2.3.2.5 5.2.3.2.6 5.2.3.2.7 5.2.3.3 推拨手太阴经 5 min,至双上肢有酸胀感。 拿提双肩井 5 min、由重至轻。 点拿双风池、风府 2 min,以痛为佳。 拿双侧胸大肌 1 min,双腋以微痛为佳。 推擦膀胱经,由上至下,以微热为度。 掌振丹田、气海、全腹温热为度。 点按极泉、丰隆、内关、足三里 2 min,以酸胀为度。 运动疗法 按照 5.2.1.3 执行。 5.2.4 肠胃湿热 5.2.4.1 中医外治 5.2.4.1.1 中药

pdf文档 DB22-T 3107-2020 肺胀中医康复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3107-2020 肺胀中医康复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3107-2020 肺胀中医康复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3107-2020 肺胀中医康复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9:12: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