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05 楚 DB5323 雄 州 地 方 标 准 DB5323/T1—2010 代替DG5323/T1—2010 南华县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规范 2010-10-30 发布 2010-12-30 实施 楚雄彝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23/T 1—2010 前  言 为了规范人工食用菌的生产,提高种植水平,确保人工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广大消费者 的人体健康,促进人工食用菌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南华县人工食用菌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 本规范由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南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南华县农业局、南华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南 华县高原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盛安、彭俊。 I DB5323/T 1—2010 南华县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食用菌种植的菇场要求、原料要求、种植工艺、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等。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菌的人工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场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种植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菇场要求 3.1 环境 3.1.1 种植场地 距公路主干道和人口密集的村庄或居民点100m之外,烤烟栽培地块100m之外,粮食作物种植地块 50m之外,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等污染源500m之外。要求日照充足,有清洁水、交通方便、排水良好的 田地。 3.1.2 空气 产地空气未受工业烟尘污染,空气中总悬浮粒物(TSP)日平均0.3㎎/m3d以下。 3.1.3 水质 可用自来水、泉水、井水、河水、湖水、山水等,水质应符合GB 5749规定的要求。 3.1.4 土壤 采用地培方式种植食用菌,其种植田地应是未受工矿企业、养殖业、农业污染的偏酸性、有机质 含量丰富的土壤,不能选用垃圾场处理物或工业废料改造的土壤。 3.2 菇房 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应确定相应的种植模式,菇房的总体结构应有利于食用菌的科学种植管理和采 收管理。具有防雨、遮阳、挡风、隔热等基础设施,地面应坚实、平整,给水方便,通风透气及密封 1 DB5323/T 1—2010 性良好,保证食用菌生长对自然散射光的要求,菇房大小适中,内部结构适合种植方式的要求,以操 作方便为原则。 3.3 种植场的布局 应根据生产流程、种植工艺等,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等进行菇场的科学合理总 体设计安排。菇场的区域划分应该以方便操作,宜采用分区制种植模式,简化生产流程,同时提高种 植成功率为原则。 4 原料要求 4.1 水 人工食用菌种植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规定的要求。 4.2 原辅材料 4.2.1 人工食用菌种植基质用原辅材料应新鲜、干净、干燥、不发霉、不腐烂变质、无病虫瞒害。 4.2.2 用于人工食用菌种植的原辅材料配制成的基质,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 NY 5010 的规定。大球盖 菇等人工食用菌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其富集成分的含量必须控制在使该人工食用菌最终物 质含量不超标准的范围内。 4.2.3 稻草、麦草、大豆杆等作物秸秆作为人工食用菌种植原辅材料的作物不能施用高毒农药。 4.3 覆土材料 人工食用菌种植的覆土材料可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泥炭土、草炭土、林地腐殖土及农田耕作层 以下的土壤。覆土材料不能用高毒农药处理。 4.4 培养料添加剂 人工食用菌培养料添加剂可选用作物生长的肥料,如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氰氨化钙(石灰 氮)、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石灰、石膏、碳酸钙等,培养料添加剂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添加 后的培养料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NY 5010标准的要求。 4.5 不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 4.5.1 高毒农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得在蔬菜生产 中使用,人工食用菌作为蔬菜的一类也应完全参照执行,不得在培养料中加入。 4.5.2 混合型培养料添加剂: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培养料添加剂不允许用于种植 人工食用菌。 4.5.3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允许用于种植人工食用菌。 4.6 原料储藏 原料的储藏场地必须具有一定的隔离条件,严禁接触或混杂含有害物质或超标准的物质。 5 种植工艺 5.1 种植袋制作工艺流程 备料-拌料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 2 注 DB5323/T 1—2010 5.2 培养基推荐配方 杂木屑20%、麦粒60%、麦麸18%、石灰2%。 5.3 备料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准备好各项原辅材料。 5.4 拌料 将原辅材料混合搅匀,常规种植培养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5%左右。 5.5 填料与封口 根据人工食用菌类要求进行填料和封口。聚乙烯塑料袋应符合GB 9687规定,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 GB 9688规定。 5.6 灭菌与冷却 采用高压或常压方式灭菌。灭菌后的种植袋移放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中,待冷却至26℃ 以下接种。 5.7 接种 接种必须在无菌操作台上、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进行,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消毒剂 的使用应符合相应使用标准,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消毒剂。 5.8 菌丝培养 培养室应预先清洗消毒,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应标准,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消毒剂。接种后的 种植袋排放在培养架上,培养室应保持适宜生长环境条件。接种后一星期应检查种植袋,观察菌丝生 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此后,再做2~3次检查。待菌丝长满种植袋,生理 成熟后便可移放到种植室进行出菇管理。 6 种植管理 6.1 种植季节 根据种植品种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以及种植场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时间进行种植。一般秋季至 翌年春季都可种植。 6.2 种植方式 6.2.1 层架式种植 将菌袋列放于种植架上进行种植。层架材料必须无毒无害,牢固可靠。 6.2.2 墙式种植 菌袋横放堆砌成墙状进行种植,菌袋接触物要求卫生。 6.2.3 畦地床式种植 菌袋立放在平地上进行种植。 3 DB5323/T 1—2010 6.2.4 覆土式种植 覆土材料应符合GB 15618中二级以上标准要求。人工食用菌对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具有富集作用, 其覆土材料除应符合GB 15618中二级以上标准要求外,其中富集成分的含量必须控制在使该人工食用 菌最终该物质含量不超标的范围内。 6.3 种植管理 6.3.1 卫生管理 6.3.1.1 搞好种植环境卫生,种植前应预先打扫卫生、消毒菇房。 6.3.1.2 每次采菇后应清除种植料上残根和地面上掉落的菇体。 6.3.1.3 每批人工食用菌采收完毕,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菇房,重新消毒菇房。 6.3.2 湿度管理 种植环境湿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应以应保持在65%左右。 6.3.3 温度管理 温度应控制在15℃~22℃之内,20℃~22℃最适宜,温度的升降可利用自然气候变化或温度调节 器来控制。但所采取的方法必须卫生、安全。 6.3.4 通风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对通风要求不多,但出菇阶段,通风要良好,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1000ppm。 6.3.5 光线管理 光线强度应控制在种植人工食用菌对光线需求的范围内,可以利用自然光、人工光照或两者相结 合起来实现。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线,但散射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在适宜的光线下,子实体 色泽亮丽而健壮。 7 病虫害防治 7.1 虫害防治 7.1.1 菇房应安装防虫纱窗、纱门或防虫网等。 7.1.2 加强管理,保持菇房场地卫生,种植间歇期对菇房彻底清理,清除菌袋、杂物,并严格消毒。 7.1.3 如果有害虫侵害,必须及时采取杀虫措施。有针对性的利用化学农药、生物措施、杀虫灯等 方法杀虫。所用杀虫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1.4 如果发现螨虫害严重,必须立即采用功夫牌农药杀虫。但在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直接喷洒任 何化学药剂。 7.1.5 种植原料中不得添加任何防虫害的有毒化学药剂。 7.2 病害的防治 7.2.1 培养初期培养料发生杂菌感染,可将该菌袋重新灭菌后,拌入新料重新种植。为严格控制产品 质量,应及时将污染菌袋无害化处理。 7.2.2 培养中期培养料发生严重杂菌感染,应填埋或焚烧处理。 4 注 DB5323/T 1—2010 7.2.3 培养后期或出菇阶段种植袋出现局部杂菌感染,如果所感染杂菌的传播性不强,不引起其它菌 袋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出菇完毕应填埋或焚烧处理。 7.2.4 种植袋棉塞发生红色链孢霉感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处理。 7.2.5 培养料中禁止加入任何防治病害的有害物质。种植期间,不得向菇体喷洒任何化学制剂。 8 采收 8.1 根据人工食用菌的具体品种要求,当长至菌冒未开盘时应适时采收。 8.2 采收后应及时进行采后处理,小心去掉菌柄基部的碎屑杂质,拣出伤、残、病菇,分拣后称重或 归类堆放。移动时应小心轻放。 8.3 采集的人工食用菌及时按产品需求进行包装、保鲜或按要求进行加工。 8.4 所使用的包装、保鲜及加工的材料和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卫生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5323-T 1-2010 南华县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规范 楚雄彝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23-T 1-2010 南华县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规范 楚雄彝族自治州 第 1 页 DB5323-T 1-2010 南华县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规范 楚雄彝族自治州 第 2 页 DB5323-T 1-2010 南华县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规范 楚雄彝族自治州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6:00:2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