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01 B 61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888—2020 绣球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of sparassis latifolia pure culture production 2020 - 02 - 20 发布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5 - 20 实施 发 布 DB35/T 1888—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要求 .............................................................................. 2  5 生产技术 .......................................................................... 2  6 质量要求 .......................................................................... 3  7 检验方法 .......................................................................... 5  8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绣球菌母种培养基配方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绣球菌原种培养基配方 ............................................ 9  I DB35/T 1888—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天益菌业有限公司、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 发有限公司、福清市火麒麟食用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衍铨、马璐、应正河、肖冬来、张迪、杨驰、江晓凌、林智、吴先孟、王国强。 II DB35/T 1888—2020 绣球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菌种生产的要求、生产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绣球菌菌种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71—1998 化学试剂 硫酸镁 GB/T 1274—2011 化学试剂 磷酸二氢钾 GB 1886.2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琼脂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0463—2008 玉米粉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GB/T 20880—2018 食用葡萄糖 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846—2010 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15年修正版)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2728—2006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母种 stock 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GB/T 12728—2006,定义2.5.7] 3.2 种源母种 provenance culture 从具备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购买的试管母种。 3.3 生产母种 cultivate culture 从试管母种转接得到的菌种。 1 DB35/T 1888—2020 3.4 原种 mother 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 [GB/T 12728—2006,定义2.5.8] 3.5 锁状联合 clamp connection 一种锁状桥接的菌丝结构,是异宗结合担子菌次生菌丝的特征。 [GB/T 12728—2006,定义2.2.5] 4 要求 4.1 生产条件要求 人员要求、生产场地环境、厂房设置和布局、设备设施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NY/T 528— 2010的规定。 4.2 种源要求 从选育单位或具备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4.3 原料要求 4.3.1 母种 马铃薯新鲜、无发芽、无病斑、无霉烂。鱼粉蛋白胨干燥、无虫蛀、霉变。选用的葡萄糖应符合 GB/T 20880—2018的要求,硫酸镁应符合GB/T 671—1998的要求,磷酸二氢钾应符合GB/T 1274—2011 的要求,琼脂应符合GB 1886.239—2016的要求。 4.3.2 原种 选用的玉米粉应符合GB/T 10463—2008的要求。松木屑应新鲜且粗细均匀,不含有害物质,使用前 过筛除去杂质。 4.3.3 容器 各级菌种生产所用容器应符合NY/T 528—2010中4.7.1.2的规定。 4.3.4 水 菌种生产过程所用水源应符合GB 5749—2006的要求。 5 生产技术 5.1 菌种生产工艺流程 5.1.1 母种 配置培养基→高压灭菌→冷却摆斜面→接种→培养→母种。 2 DB35/T 1888—2020 5.1.2 原种 原料过筛→配置培养基→高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原种。 5.2 培养基配方 母种宜使用附录A的培养基配方,原种宜使用附录B的培养基配方。 5.3 培养基制作 5.3.1 母种培养基 按配方称取去皮的切块马铃薯,加水煮沸20 min~30 min,纱布过滤得到浸提液,加入琼脂后继续 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后,加入营养物质,定容至所需体积,分装试管,高压灭菌后,取出试管,摆斜面, 做成斜面培养基。 5.3.2 原种培养基 按配方称取各种原辅材料,加水搅拌均匀,调节含水量至60%~65%。装瓶时,培养基装至瓶肩位置, 中间预留接种孔洞,高压灭菌结束后自然降温冷却。 5.4 培养基灭菌效果检查 5.4.1 母种培养基 随机抽取3%~5%的试管,置于25 ℃条件下培养,48 h后检查,无微生物长出的为灭菌合格。 5.4.2 原种培养基 根据每批次灭菌数量,随机抽取1%作为样品,按无菌操作流程,挑取其中的基质颗粒接种于PDA培 养基中(培养基配方参见附录A),置于25 ℃条件下培养,48 h后检查,无微生物长出的为灭菌合格。 5.5 接种 按无菌操作流程,1支种源母种扩繁20~30支生产母钟,1支生产母种接种1瓶原种。 5.6 培养 5.6.1 母种 接种后置于23 ℃~24 ℃条件下,避光培养25 d~30 d,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菌种。 5.6.2 原种 接种后置于可控温培养间中,23 ℃~24 ℃条件下避光培养,原种培养50 d~55 d,培养期间定期 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菌种。原种培养好后,可直接作为栽培种使用。 6 质量要求 6.1 母种质量要求 6.1.1 感官要求 母种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 DB35/T 1888—2020 表1 检验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损 棉塞(或硅胶塞) 洁净、干燥、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接种块大小 (3~5) mm×(3~5) mm 菌丝形态特征 菌丝体白色、较浓密,稍有爬壁现象,气生菌丝长势较旺盛 菌丝体生长量 菌丝已长满斜面或占斜面 3/4 以上 菌落边缘 整齐 分泌物 无 脱壁 无 杂菌 无 菌种外观 6.1.2 母种感官要求 螨、虫 无 气味 有绣球菌特有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显微特征 菌丝呈管状,分支较多,菌丝直径2.10 µm~4.15 µm之间,平均(3.29±0.54) µm,有锁状联合。 6.1.3 菌丝生长速度 参考附录A规定的培养基配方,23 ℃~24 ℃条件下,菌丝长满斜面3/4以上需25 d~30 d。 6.2 原种质量要求 6.2.1 感官要求 原种感官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检验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损 棉塞(或硅胶塞) 洁净、干燥、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菌种外观 6.2.2 原种感官要求 菌丝形态特征 菌丝体白色、较浓密,有爬壁现象,气生菌丝长势较旺盛 菌丝体生长量 菌丝长满容器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瓶(袋)壁,有爬壁,无干缩 表面分泌物 无 杂菌菌落 无 螨、虫 无 气味 有绣球菌特有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菌丝生长速度 参考附录B规定的培养基配方,23 ℃~24 ℃条件下,菌丝长满玻璃瓶需50 d~55 d。 4 DB35/T 1888—2020 6.3 菌种质量判定规则 6.3.1 合格菌种 菌丝微观形态、菌种外观、杂菌、螨、虫、菌丝生长速度、气味等项均符合要求的,为合格菌种。 6.3.2 不合格菌种 菌丝微观形态、培养特征、菌种外观、杂菌、螨、虫、菌丝生长速度、气味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 的,为不合格菌种。 7 检验方法 7.1 感官检验 感官要求检验方法按表3逐项进行。 表3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容器 肉眼观察 棉塞(或硅胶塞) 肉眼观察 菌种外观 7.2 感官要求检验方法 菌丝形态特征 显微镜观察 菌

pdf文档 DB35-T 1888-2020 绣球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888-2020 绣球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888-2020 绣球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888-2020 绣球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5:50: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