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1411 山 西 省 吕 梁 市 地 方 标 准 DB1411/T 33—2020 代替DB141100/T 033-2014, DB141100/T 017-2005 肾型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2020-03-01 发布 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3-01 实施 发布 DB1411/T 33—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41100/T 033—2014《绿色食品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141100/T 017-2005《无公 害农产品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其主要变化如下: ——名称变更为《肾型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在4.2.2.3.1中调整了肥料使用量; ——在5.1中修改了主要病虫害; ——在5.3.2中,修改了色板,增加了近年来推广使用的糖醋液的防治方法; ——在5.3.3中修改了生物防治病虫害办法; ——在5.3.4中修改了药剂防治病虫害办法。 本标准由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吕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吕梁农产品市质量安全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才 成殷贤 薛志强 成美清 张海萍 柳 婧 本标准于2020年3月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向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馈。联系电话: 0358-3386009 0358-8226297 I DB1411/T 33—2020 肾型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肾型大豆的生产基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及产品质量溯 源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吕梁市范围内肾型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 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肾型大豆生产基地须选择在无污染和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区。 基地必须远离工矿区和公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城 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具体要求生产基地要距高速公路、国道 1000 m 以上,距地方主干道 500 m 以上, 距医院、生活污染源 2000 m 以上,距工矿企业 1000 m 以上,上风口不得有工业污染源。 3.2 土壤条件 土壤耕层深厚,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有机质丰富、耕性好,通风透光的田块进行种植,在茬 口调配上应忌重茬,避迎茬。 4 生产技术措施 4.1 种子 拒绝使用转基因大豆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 的要求。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 性强,适合当地栽培的大豆品种。 4.2 播前准备 4.2.1 种子处理 播前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及杂粒。 4.2.2 整地施肥 4.2.2.1 施肥原则 施肥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尽量减少肥料使用次数,提倡使用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绿色食品和 有机食品专用肥。使用的有机肥料应符合NY 525的规定。 4.2.2.2 整地 1 DB1411/T 33—2020 采用深松、细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方法精细整地。前茬收获后,深耕20 cm以上,耕后细耙1遍~2 遍,耙深12 cm~15 cm,做到上虚下实、深浅一致、地平土碎。 4.2.2.3 施肥 4.2.2.3.1 施肥量 施用肥料执行NY/T 394的相关规定。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比例氮:磷:钾(N:P 2 O 5 :K 2 O) 一般为3:5:2。若有条件尽量采取测土配方,若无条件可参照以下实践建议:底肥至少667 ㎡施充分 腐熟的有机肥(堆肥、厩肥等)2000 ㎏、三元复合肥20 ㎏+根瘤菌肥5 ㎏(或磷酸二铵12 ㎏+硫酸钾 5 ㎏+根瘤菌肥5 ㎏)。豆科作物不需再追施氮肥,可在开花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4.2.2.3.2 施肥方法 底肥:将基肥均匀地撒在地面上,耕翻入土;追肥:根据大豆的生长情况,可采用追肥或叶面喷肥 及时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肥料。 4.3 播种 4.3.1 播种期 当田间5 ㎝~10 ㎝耕层温度达到10 ℃~12 ℃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 4.3.2 播种量 适宜密度为每667 ㎡1.2万株~1.8万株。每667 ㎡播量2 ㎏~4.5 ㎏。 4.3.3 播种方法 穴播或条播。穴播每穴3粒~5粒,条播行距40 ㎝~50 ㎝,播深3.5 ㎝~4 ㎝。土壤疏松、墒情较 差宜深些。覆土厚度均匀一致。 4.4 田间管理 4.4.1 查苗、补苗 子叶出土后及时查苗、补苗,缺苗断垄的应移稠补稀或育苗移栽,严重缺苗的要带水补种。 4.4.2 间苗、定苗 真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间苗后3 d~5 d定苗。 4.4.3 中耕、培土 真叶展开后,进行中耕。第一次中耕应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一般中耕2~3次。培土在最后一次 中耕时进行,培土高度为5 ㎝~7 ㎝。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虫害 大豆花叶病毒、叶斑病、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双斑萤叶甲等。 5.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规范栽培管理的预防措 施为主,采用综合防控的技术。使用农药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5.3 防治措施 5.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精耕细作。 5.3.2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用色板、杀虫灯、机械人工捕捉、糖醋液诱杀害虫。 5.3.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5.3.4 药剂防治 优先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按照 NY/T 393 规定执行。 如大豆食心虫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大豆叶斑病可用吡唑醚菌酯、蚜虫可用抗蚜威等药剂防治。 2 DB1411/T 33—2020 6 收获贮藏 6.1 收获 在大豆黄熟期,豆叶全部脱落,手摇植株有响声,豆粒归圆时收获。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适当推迟 1 d~3 d。 6.2 贮藏运输 大豆的贮藏运输应符合NY/T 1056的规定。脱粒后及时晾晒,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方可入库贮 藏。仓库需有良好的防湿、隔热、通风、密闭性能,可防霉变、虫蛀和污染。尽量保持稳定低温、干燥 环境条件,门窗设网防止鸟、鼠、虫入内。 7 产品质量溯源 7.1 建立统一农户档案制度 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 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 7.2 建立统一的生产记录档案 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农事活动、投入品使用、产品销售趋向等,建立完善的可追溯制度。 3

pdf文档 DB1411-T 33-2020 《肾型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吕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411-T 33-2020 《肾型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吕梁市 第 1 页 DB1411-T 33-2020 《肾型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吕梁市 第 2 页 DB1411-T 33-2020 《肾型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吕梁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7:58:1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