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上海市地方标准《车载紧急报警系统 需求及总体架构》 编制说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 着不断加剧的交通压力及交通事故问题。在此背景下,车辆联网通信作为信息通信技术在汽 车和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体现了汽车工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的深度结合,成为提升汽车产业 竞争力和产品定位,改善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交通事故处理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当 前国内外汽车产业、信息产业、智能交通产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车载紧急报警系统可以将车辆的卫星定位坐标、事故时间、事故车辆车牌号、甚至车辆 中乘客信息等与救援相关的数据及时传送给救援中心,帮助乘客与救援中心建立语音联系, 然后由救援中心采取相关救援和事故处理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在推动制定《基于公众电信网 汽车网关技术要求》和《紧急情况下移 动终端位置信息传送技术要求》等相关标准,为进一步推进车载紧急报警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和普及,提高交通应急事故处理响应能力,制定车载紧急报警系统的系列标准。 一、 工作简况 为贯彻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推动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 业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向上海市技术质量监督局提出了《基于公众电信网 车载紧 急报警系统 需求及总体构架》地方标准的立项要求,同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标准制定的前 期研究工作。 2016 年 11 月 23 日,上海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同意立项,批准成立了上海机动车检测 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 作组” ) 。 工作组成员及分工见表 1 单位 承担任务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 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总体规划、框架搭建、标准先进性确定, 、协助试验验证、文 本编制。承担标准的验证工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二、 标准技术路径的确定,框架搭建标准文本编制、标准的验证。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 标准编制原则: 目前,国内 110、120、122 等公共紧急报警/应急救援平台尚不具备紧急报警的统一接 入能力,同时已有多厂家作为第三方提供车载紧急报警系统解决方案。本项目在编制过程中 对国内紧急报警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广泛调研,并结合行业现状对车载紧急报警系统的需 求及总体架构进行规范。 2. 主要技术内容: 本部分的技术内容包括车载紧急报警系统的系统需求、应用场景、系统架构、业务流程、 总体技术要求等方面。 2.1. 系统需求 对车载紧急报警系统提出各方面的需求指标。强调车载紧急报警系统应满足(1)提供 语音、短信、数据等多媒体业务、 (2)支持接入方式多样性、 (3)支持用户漫游及服务质量 (QoS)机制、 (4)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同时对系统平台(包括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和车辆 应急救援平台) 、系统网络能力、终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确保系统从终端、网络传输 能力以及平台功能的统一,支持跨厂家产品的互联互通。 2.2. 应用场景 对报警模式提出要求,对业务场景进行描述。明确了自动报警的触发条件以及手动触发 报警的能力。同时对自动报警以及手动报警的业务场景进行了规定。确保标准规范中的系统 业务场景统一。 2.3. 系统架构 描述了车载紧急报警系统的系统架构。明确车载终端应包含定位、通信、车辆信息采集 和环境信息采集等模块;车载紧急报警系统支持车载终端通过公众电信网直接连接到 110、 119、120 等应急联动指挥平台(PSAP) ;此外,车载紧急报警系统支持车载终端首先接入到 预设的车辆应急救援平台(或车载紧急报警终端先向车厂云平台报警,车厂云平台将报警信 息转发至车辆应急救援平台) ,车辆应急救援平台完成警情真实情况筛选和初步处理,并根 据警情严重程度和具体需要将信息上报给应急联动指挥平台(PSAP) 。车厂云平台在系统方 案中不做具体要求,其实现方法和技术要求也不在本部分的范围内 2.4. 业务流程 明确了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和车辆应急救援平台受理报警的正常业务流程,以及异常业务 流程的处理方法。确保标准规范中的正常或异常业务流程的一致统一。 2.5. 总体技术要求 明确了平台总体性能要求、网络传输要求、数据要求等总体技术要求。在平台总体性能 要求和网络传输要求方面,标准规范总体上没有超出目前国内行业内已有第三方紧急报警平 台的性能指标,具备较好的可执行性。在数据要求方面,本部分在编制过程中对国内已有的 第三方紧急报警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广泛调研,数据结构能满足系统功能需求的同时,也 不会对已有系统提出颠覆性新要求,同样具备较好的可执行性。 3. 编制过程 (1)2016 年 6 月-8 月进行标准预研,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提出标准制定意向,给出标准 框架内容,并提交标准制定立项申请; (2)2016 年 11 月 23 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6 年下半年上海市地方 标准制修订立项计划的通知, 《基于公众电信网 车载紧急报警系统 需求及总体构架》标准 立项正式获批; (3)2017 年 1 月,根据立项计划,正式组建标准工作组,开展标准研究起草工作;在 在起草过程中,专家提出“基于公众电信网”一般用于限定使用移动运营商网络技术(即 3GPP 网络技术)的系统,并不包括使用数据流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即 OTT),但本 标准的范围希望包括 OTT 型车载紧急报警系统,建议将标题中的“基于公众电信网”删除。 根据参与专家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车载紧急报警系统 需求及总体架构》; (4)2018 年 10 月 31 日至 2018 年 11 月 30 日在智能网联工作组及其他相关单位中广 泛征求意见,截止至标准审查会前并无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5)2018 年 12 月 25 日,在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及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的召集下在上海 召开了标准的审查工作,最终本部分获全票通过。 三、 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标准的可操作性分析:本项目在编制过程中,先后组织九五智驾、启迪云控、联通智网、 中移物联、曼荼罗、江铃、江淮、北汽福田等国内行业内从事第三方紧急报警服务的主要厂 家开展研讨,确定本项目的规范内容既能满足车载紧急报警的功能需求,也不会对现有厂家 的产品方案造成颠覆性影响,具备较好的可执行性及可操作性。以下对标准中出现的具体指 标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在标准第 5.2 节中“支持至少 30 路语音话路并发”:车辆应急救援平台支持多路语音话 路并发是必然,否则会导致同时只能为 1 位用户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平台服务的总人数限 制。此外,当前呼叫中心普遍采用 E1 语音接口实现话音接入,E1 专线的单线容量是 30 路 话音并发,因此车辆应急救援平台支持 30 路话音并发是基本要求。 “应支持 7*24 小时运行” “IT 可用性应大于 99.99%” :这两个指标定义了车辆应急救援 平台稳定性和可靠性,按照业内惯例,IT 可用性至少达到 99%,最高要求达到 99.999%,其 中可用性达 99.99%代表平台具有一定故障自动恢复能力的可用性,考虑到车载应急救援平 台涉及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对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将 IT 可用性定义到 99.99% 从技术难度和可实现性上相对合理。 四、 专利问题 本部分未涉任何专利权问题。 五、 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本部分对车载紧急报警系统中需求和总体架构进行了规范,发布后会推动和促进车载紧 急报警系统的发展。 六、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作为地方标准,本部分未突破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框架,在架构方面与 CCSA 行业 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在系统总体要求、技术要求等方面没有突破 CCSA 行业标准的限值。 七、 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 本部分标准属地方性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基本一致。 八、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 ; 无。 十、 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一、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车载紧急报警系统 需求及总体架构》编制工作组 2018-12-20

pdf文档 DB31-T 1189.1—2019  车载紧急报警系统 第1部分:需求及总体架构 上海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1-T 1189.1—2019  车载紧急报警系统 第1部分:需求及总体架构 上海市 第 1 页 DB31-T 1189.1—2019  车载紧急报警系统 第1部分:需求及总体架构 上海市 第 2 页 DB31-T 1189.1—2019  车载紧急报警系统 第1部分:需求及总体架构 上海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7:54:0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