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6 DB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958—2020 桦边材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colytus ratzeburgi Janson 2020-08-28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9-28 实施 发 布 DB15/T 1958—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呼和浩特海关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二连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满洲里海关、二连浩特市森林病虫害 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宏、李菁雯、袁淑珍、刘玮琦、张志峰、张鹏飞、张永福。 I DB15/T 1958—2020 桦边材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桦边材小蠹Scolytus ratzeburgi Janson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检疫中的桦边材小蠹的检疫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沟间 interval 鞘翅目昆虫鞘翅上由细刻点形成的刻点沟之间的部分。 2.2 刻点 puncture 分布在鞘翅表面上大小稀密不一的凹刻。 3 基本信息 中文名:桦边材小蠹 异名:欧桦小蠹 、白桦小蠹。 学名:Scolytus ratzeburgi Janson , 1856. 异名:S. amurensis (Eggers, 1908);S. sahlbergi (Eggers, 1912); S. lineatus Kurentsov, 1941. 分类地位:象虫科 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 Scolytinae,小蠹属 Scolytus。 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4 方法原理 现场检查时,对发现的小蠹虫以及小蠹虫为害症状(见附录A3.1)进行取样,对发现的害虫进 行收集,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根据成虫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鉴定。 5 器材和试剂 5.1 器材 手工锯、电工起子、体视显微镜、剪刀、昆虫针、培养皿、镊子、生物培养箱、小毛笔、指形 管。 1 DB15/T 1958—2020 5.2 试剂 70 %乙醇溶液。 6 检疫与饲养 6.1 检疫 在检疫现场对发现小蠹虫为害症状的木样进行剖检,收集小蠹虫。发现幼虫,将截取部分带幼 虫木段带回室内饲养。记录采集时间、地点、寄主、来源、采集人等信息。 6.2 饲养 截取部分带幼虫木段,置于25 ℃~28 ℃,相对湿度75 % ~ 80 %的生物培养箱内培养羽化 至成虫若发现的蛹,还可放在烧杯或培养皿保湿成虫待羽化。 7 实验室鉴定 7.1 准备 用于观察的虫体表面一定要清洁,如体表有污物或粉屑,应将标本浸入70 %乙醇内,用毛笔刷 洗干净。 7.2 形态鉴定 7.2.1 小蠹属(Scolytus Geoffroy)主要特征 小蠹属成虫主要特征如下: ——成虫体背平直,从背面可见头部。眼长椭圆形; ——触角柄节最短,鞭节 7 节;锤状部长大,上面有 V 字型毛缝; ——前胸背板后缘和两侧有缘边; ——翅面水平,翅端不下倾,不形成斜面;腹部腹面自基向尾端逐渐向背上方收缩; ——腹部腹板上常有瘤齿等结构,雄虫强雌虫弱; ——各足胫节外缘平滑无齿列,只在胫端各有一向里面弯曲的端距。 7.2.2 桦边材小蠹的鉴定特征 桦边材小蠹成虫主要特征如下,相关图片见参见附录B: ——体长 4.5 mm ~ 6.5 mm。体暗褐色或黑色,具强光泽; ——雄虫额部深凹,有纵向条状纹,纹中具狭窄锐利的中隆线,纵贯额面的上下,额面的刻点 散布在纹中,额面下半部遍布颗粒;额毛黄色细柔,长而齐,均匀分布于全额面,不集中在周 缘上。雌虫的额部无凹陷,有纵向针状条纹,具狭窄锐利的中隆线,刻点散布在条纹中,呈椭 圆形,额下部两侧有少许颗粒。额面几乎无毛; ——触角锤状部有明显的 V 字型毛缝,触角鞭节 7 节; ——前胸背板端部红褐色,无茸毛,长小于宽,长宽比为 0.9。背板的刻点极少,中部疏散, 周缘稠密,有平滑无点的背中线,时断时续,背板上光秃无毛; 2 DB15/T 1958—2020 ——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4倍,为两翅合宽的1.2倍,刻点沟深陷,刻点纵向椭圆,规 则稠密,沟间部宽阔,刻点轻浅正圆,刻点在第2沟间部排成双列,其余沟间部单列。鞘翅尾端沿边 的刻点中心生挺直的刚毛,稀疏散布。背面观鞘翅侧缘自基部向尾端直向延伸,尾端收缩不明显, 整个翅面接近矩形; ——腹部急剧收缩,第1与第2腹板雄虫成直角,雌虫成钝角,雄虫第3腹节后缘有钝圆形纽扣状 短粗突起,第4腹节后缘的中央膨大而隆起,此膨大部分的中央有1凹窝,雌虫腹部无瘤凸起。 8 结果判定 以7.2.1和7.2.2主要依据,符合7.2.2判定为桦边材小蠹。 9 标本和样品保存 将边材小蠹及重要的为害状标本妥善保存,成虫制作成针插标本,记录种名、来源、寄主、截 获时间、地点、截获人、鉴定人等相关信息,一般保存期至不少于一年。 3 DB15/T 1958—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桦边材小蠹基本信息 A.1 地理分布 分布于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中国的内蒙古、 黑龙江(带岭、牡丹江)。 A.2 寄主植物 主要为害白桦(Betula platyphulla)、棘皮桦(B.dahurica)、硕桦(B.costata)等。 A.3 生物学特性及传播途径 A.3.1 生物学特性 该虫为害衰弱树或贮木。每年1代,以幼虫越冬,次年5月下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以 活树枝条的皮层为食。坑道主要深入韧皮部中,边材上也留有少许痕迹。母坑道单纵坑,长5.0 cm~ 10.0 cm,子坑道甚长,弯曲,呈波浪形。蛹室在韧皮部内,羽化孔接连成串,穿过树皮,排列在斑 驳多层的桦树树干上,呈很多暗色的、好像用枪打破的小圆洞,很容易发现(见图A.1、图A.2)。 图 A.1 桦边材小蠹成虫羽化孔 图 A.2 桦边材小蠹为害坑道 A.3.2 传播途径 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成虫爬行或飞翔,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各虫态借助寄主植物(原木)的运输。 4 DB15/T 1958—2020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桦边材小蠹成虫形态特征 桦边材小蠹成虫形态特征图见图B.1 ~ 图B.8 图 B.1 桦边材小蠹成虫(♂)背面观 图 B.3 桦边材小蠹成虫(♂)额面 图 B.2 桦边材小蠹成虫(♂)侧面观 图 B.4 桦边材小蠹成虫(♂)腹部瘤突 5 DB15/T 1958—2020 图 B.5 桦边材小蠹成虫(♀)背面观 图 B.7 桦边材小蠹成虫 (♀)额面 图 B.6 桦边材小蠹成虫(♀)侧面观 图 B.8 桦边材小蠹成虫(♀)腹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pdf文档 DB15-T 1958—2020 桦边材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958—2020 桦边材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958—2020 桦边材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958—2020 桦边材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3:41:1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