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99 B 16 DB5206 铜 仁 市 地 方 标 准 DB5206/T 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Investigation on pests and diseases of Camellia oleifera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2020-09-30 发布 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12-31 实施 发 布 DB5206/T 122—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铜仁市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铜仁市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铜仁市林业局。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玉屏县林业局、碧江区林业局、思南县林业局、贵州大龙益寿植物油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斌、童蓉、代忠迪、黄河、贺彬、刘洪文、罗勇兵、汪建权、徐东、陆 红霞、叶润、何怡、吴志海、冉晓鸥。 I DB5206/T 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调查方法、调查统计、防治原则、 苗木检疫、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铜仁市辖区内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2011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 2348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LY/T 2680 油茶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有害生物 Pest 对油茶生产造成损失的所有病原物(含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 物)、害虫、螨类、软体动物、鼠害等各种生物因子的总称。 3.2 杀菌剂 Fungicide 在一定剂量或一定浓度下对真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 3.3 物理防治 Physical control 利用害虫趋性诱杀成虫(黑光灯、防虫网等);或人工清除油茶林中的虫卵块、幼虫、虫 茧(蛹)和成虫;应用机械设备(枝剪、砍刀、割灌机等)刮除病斑、清理病虫枝或杂草等有 害生物的方法。 3.4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达到控制油茶有害生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防治方法。 3.5 1 DB5206/T 122—2020 营林防治 Silvicultural control 通过抗病虫树种选育、林地选择、栽培、抚育、施肥、林地清理、整形修枝、间伐等营林 技术措施抑制油茶林病虫害发生、减轻为害或破坏其生存环境的防治方法。 3.6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及其加工产品控制油茶病虫危害的防治方法。 4 调查方法 4.1 踏查 根据油茶基地、苗圃的分布情况设计踏查路线,沿着选定路线边走边观察油茶病虫害发生 情况,踏查时及时采集标本,做好采集记录;踏查路线避免重复。调查数据录入附录 A。 4.2 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设立临时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为 666.67 ㎡~2000 ㎡,选择有代表性的油茶 树随机抽取 20 株标准树进行调查,记录病虫害的种类、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等,同时采集标本, 拍摄病虫害或危害状的照片。 4.2.1 病害标准地调查 a) 叶部、枝梢、果实病害标准地调查:抽取调查 20 株标准树,以叶片、枝梢、果实为单 位,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统计感病率。 b) 干(根部)病害标准地调查:抽取 20 株标准树,以株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健康、感 病和死亡的植株数量,计算感病率和死亡率。调查数据录入附录 B 表 B.1。 4.2.2 虫害标准地调查 a) 食叶、枝梢、蛀干害虫标准地调查: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抽样法抽取 20 株植株,统计 每株植株上害虫数量,并目测树冠、枝梢、树干受害的严重程度。 b) 种实害虫调查: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抽样法抽取 5 株样株,每样株在树冠上、统计每 株植株上害虫数量,并目测树干受害的严重程度。 c) 地下害虫调查:在虫害已发生区域,按各立地类型挖土坑进行调查,样坑数量每 2000 2 m 设 1 个,土坑均匀分布,同一立地类型土坑总数不超过 10 个,土坑规格为 1m×1m 或 0.5m× 0.5m,深度至无害虫止,统计害虫数量。调查数据录入附录 B 表 B.2。 5 调查统计 5.1 被害率 反映病虫危害的普遍程度,计算公式为: 被害率= 2 有虫(有病)单位数 调查单位总数 ×100% DB5206/T 122—2020 5.2 虫口密度 表示在单位面积上的虫口数量,或用百株虫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调查总虫数 调查面积 虫口密度= 5.3 ; 百株虫数= 查得总活虫数 调查总株数 ×100 病情指数 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 情指数,计算公式为: 病情指数= 5.4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 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 ×100% 损失率 损失是指产量或经济效益的减少,病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以生产水平相同的受害区与未受 害区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来对比计算,也可防治区和不防治的对照区产量或经济总产值来对比 计算。计算公式为: 损失率= 6 未受害区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区平均产量或产值 未受害区平均产量或产值 ×100%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 7 苗木检疫 按照 LY/T 2348 规定执行。 8 防治方法 宜采用营林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9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9.1 主要害虫 茶黄毒蛾、油茶象、油茶尺蠖、油茶绵蚧、茶织镰蛾、黑附眼天牛等。 9.1.1 茶黄毒蛾 茶黄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油茶毛虫、毛辣虫、 茶辣子。幼虫取食叶片,吃光后也取 食嫩树皮和幼果等,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大发生时造成树势衰弱,茶籽减产,甚至造成树 木死亡。雌蛾体长 10 mm~13 mm,全体黄褐色。雄蛾体长 7mm,全体黑褐色。卵乳黄色、球形, 卵块外有黄色茸毛覆盖。幼虫体长 11 mm~20 mm,第 4 节~11 节两侧各有黑瘤突起两对,背上 一对较大,瘤上簇生黄色毒毛。一般 1 年 2 代~3 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 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 9.1.2 油茶象 3 DB5206/T 122—2020 油茶象又名山茶象、中华山茶象、茶籽象甲,是为害油茶籽实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幼 虫均可造成危害,但以幼虫蛀害较严重,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为害籽仁,使油茶严 重减产。成虫体长 8 mm~11 mm,黑色。卵黄白色,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幼虫体长 10 mm~20 mm,多为金黄色。蛹长 9 mm~11 mm,黄白色。卵长椭圆形,一端稍尖,乳白色。一般 2 年 1 代,跨 3 个年度,世代重叠。成虫喜阴,有假死性。 9.1.3 油茶尺蠖 油茶尺蠖又名相思叶尺蝶、量尺虫、吊丝虫,是油茶的主要食叶害虫。为害严重时,常吃 光叶片,造成落果;如连续受害 2~3 年,则全株枯死;大发生时可将成片油茶树叶吃光,受害 部形似火烧,造成果实早落。成虫体长 14 mm~18 mm,灰褐色。幼虫体长可达 54mm,黄色,杂 生黑褐色斑点,头顶有显著的三角形凹陷。蛹棕黑色,椭圆形,头顶两侧具有刻纹的耳状突起 2 个。1 年 1 代,以蛹在茶蔸附近疏松潮湿土面及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翌年 2、3 月成虫羽化。 成虫于 3 月上旬开始产卵于枝干上,至 4 月中旬孵化,幼虫 6 月上旬开始陆续入土化蛹。成虫 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 9.1.4 油茶绵蚧 油茶绵蚧又名油茶卷毛蜡蚧、蜡丝蚧、日本卷毛蚧。其主要吸食油茶叶子和枝干的汁液, 分泌蜜露,导致煤污病发生,受害植株大量落叶落果,甚至成片死亡。雌成虫体长 4 mm~5 mm, 无翅,长椭圆形。雄成虫有翅 1 对,体淡黄色,尾部有 1 对细长的蜡丝。卵极小,肉白色,长 圆形。初孵若虫淡黄色,2 龄后开始分泌蜡毛。1 年 1 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 9.1.5 茶织镰蛾 茶织镰蛾又名油茶蛀茎虫、茶枝蛀蛾、茶钻心虫,是油茶的主要害虫。其幼虫从上向下蛀 食枝干,致茶枝中空、枝梢萎凋,日久干枯,大枝也常整枝枯死或折断。十年生的幼树为害最 严重,常全株死亡。成虫体长 16 mm~20 mm,前翅中央有两个圆圈白斑。卵马齿形,淡米黄色, 具网状刻纹,散生。幼虫体长 25 mm~30 mm,头部黄褐色。蛹长 18 mm~20 mm,黄褐色,腹末 有一对突起。1 年 1 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中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 4 月下旬后化蛹,5 月上、中旬进入化蛹盛期,5 月下旬至 7 月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6 月上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6 月下旬幼虫盛发,8 月上旬后开始见到枯梢。成虫喜在下午或夜间羽化,白天隐蔽,夜晚活动, 有趋光性。 9.1.6 黑附眼天牛 黑附眼天牛又名油茶红颈天牛、蓝翅天牛、油茶蓝翅天牛、茶红颈天牛。黑附眼天牛常绕 食茶树皮层一周,然后蛀入干心为害,被害处形成多个瘤状节结,轻则生长不良,重者易折断 或枯死,对油茶树势及产量影响很大。成虫体长 9 mm~12 mm,体被长竖毛,头部橙黄色,复 眼黑色。幼虫体长 18 mm~22 mm,黄白色,头部黄色。蛹长约 10 mm,橙黄色。2 年~3 年 1 代,分别以上年和当年的幼虫越冬。成虫产卵时,将树皮咬破成新月形刻槽,然后产卵于刻槽 裂缝皮层下。 9.2 主要病害 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煤污病、油茶白绢病、油茶半边疯、油茶茶苞病等。 4 DB5206/T 122—2020 9.2.1 油茶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病害发生后,引起严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 衰亡。油茶常年因该病减产 10%~30%,重病区可达 50%,甚至 100%。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 最主要因素。果实、枝梢、叶片均可发病。果实上出现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典型病斑。发病初 期果面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的病斑上轮生小黑点,为病菌的 分生孢子盘。雨后露

pdf文档 DB5206-T 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铜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06-T 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铜仁市 第 1 页 DB5206-T 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铜仁市 第 2 页 DB5206-T 122-2020 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 铜仁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11:4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