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05 DB5306 DB5306/T70—2021 昭 通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6/T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21-03-31 发布 2021-04-16 实施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06/T70—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维际、胡祚、胡德波、李周、余进隆、普春、杨健康、张清凤、刘小红、赵 洁、王韵雪、王晓娇。 I DB5306/T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的产地要求、品种选择、种薯、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和贮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昭通市范围内的马铃薯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 31753 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春马铃薯 2月~3月播种的马铃薯。 3.2 早春马铃薯 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 3.3 秋马铃薯 7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 3.4 冬马铃薯 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 4 产地要求 4.1 种植适宜区 4.1.1 大春马铃薯:南部海拔 1600m、北部海拔 1200m 以上地区。 4.1.2 早春马铃薯:南部海拔 1500m~2000m、北部海拔 1000m~1500m 地区。 1 DB5306/T70—2021 4.1.3 秋马铃薯:南部海拔 1500m~2200m、北部海拔 1000m~1800m 地区。 4.1.4 冬马铃薯:南部海拔 550m~1000m、北部海拔 270m~700m 地区。 4.2 土壤条件 选择符合GB/T 33469 表B.6中一等至九等的土壤。 4.3 地块选择 缓坡或平地,且前茬未用过长残效或马铃薯对其敏感的除草剂,周边无污染源。 5 品种选择 5.1 选用通过审定或登记且适宜昭通市有关区域及季节种植的品种。 5.2 各季节品种选择。 5.2.1 大春马铃薯净作区选择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品种。如云薯 108、青薯 9 号、云薯 505、云薯 401、 云薯 105、昭薯 6 号、威芋 5 号、威芋 3 号、丽薯 6 号、宣薯 2 号等;间作区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如青薯 9 号、威芋 3 号、昭薯 6 号、威芋 5 号、丽薯 6 号、宣薯 2 号、云薯 505 等。 5.2.2 早春马铃薯选择成熟期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昭薯 6 号、宣薯 2 号、云薯 902、 威芋 3 号、威芋 5 号、希森 3 号、希森 6 号等。 5.2.3 秋马铃薯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品种。如为大春季生产种薯,则选用大春季需求的品种;如生产商品 薯,则选用霜前基本能成熟的品种。如丽薯 6 号、宣薯 2 号、威芋 5 号、希森 6 号等。 5.2.4 冬马铃薯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如丽薯 6 号、昭薯 6 号、云薯 902、云薯 304、宣薯 2 号、希森 3 号、希森 6 号、威芋 3 号等。 6 整地 6.1 播种前翻地,耙平耙细。 6.2 稻田种植秋马铃薯,可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在收获水稻后按 2m 等距开沟排水作厢,施足基肥。 7 种薯质量及处理 7.1 质量及薯块规格要求 7.1.1 符合GB 18133标准中的一级种(G3)以上级别的种薯。 7.1.2 播种至苗齐期间土壤墒情差,质量≦100g 的种薯整薯播种;播种至苗齐期间土壤墒情好,质量≦ 60g 的种薯整薯播种。 7.1.3 单薯质量重于前款规定的,切块播种。 7.2 种薯处理 7.2.1 切块 7.2.1.1 时间 播种前 1d~2d。 7.2.1.2 要求 2 DB5306/T70—2021 按薯块上芽眼分布,在靠近芽眼处依次旋转纵切为立体三角形或长条状,每个薯块保留 1~2 个芽 眼,块重不低于 7.2.1 规定高限的 1/2。作业时将两把以上切刀浸泡在 0.2%~0.5%冷开水溶解的高锰酸 钾溶液或 75%乙醇中消毒备用。当切到病烂种薯时,须换刀操作。 7.2.1.3 顶芽薯块与侧芽薯块分开堆放,分别播种。 7.2.2 催芽 7.2.2.1 时间 播种前15d~20d。 7.2.2.2 对象 采用秋薯作春播用种或春薯作秋播用种时,如未过休眠期,需催芽。 7.2.2.3 浸种 将切好的薯块洗净,用网袋装半袋薯块在5ppm~10ppm(休眠期极长品种可达25ppm)赤霉素溶液 中浸种,同批次赤霉素溶液可连续浸种3次,第一、第二、第三次的浸泡时间分别为10min、15min、20min。 7.2.2.4 方法 对浸种后的薯块或自然出芽时间略迟于播种期的薯块均用此法。即用粒径为2.0mm~5.0mm的无毒 颗粒材料、或稻草类材料,浸湿后用一种或两种,与薯块交替分层摆放,并完全掩盖种薯,一般5层, 上部及四周用通风透气可保湿的材料覆盖。催芽环境要求通风、温度25℃左右、有散射光。催芽期间保 持上述材料润而不湿。待种芽刚冒出“米子头”即可取出薯块,置于阴凉散射光下1d~2d待播。 7.2.3 药剂拌种 用60%吡虫啉FS67mL加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67mL,或用52.5%噁酮·霜脲氰WG35g,加清 水1.5kg~2.0kg溶解农药后喷洒100kg薯块。晴天随喷随播,阴天平铺1h~2h后播种。 8 栽培 8.1 轮作 8.1.1 轮作方式 1年1轮或2年1轮,忌连作。地块可休耕代替轮作。 8.1.2 轮作作物 与禾本科或豆科等作物轮作,勿与茄科类作物轮作。 8.2 播种 8.2.1 下线及小行距 1.2m下线。双行打塘或开沟平播,小行距约35cm,形成宽窄播种行。 8.2.2 种薯放置 3 DB5306/T70—2021 薯块芽眼向上,置于塘(沟)底部。 8.2.3 密度 株形高大的品种、晚疫病严重地区、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密度宜小;株形小的品种、早熟品种、土 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应增加密度。净作密度3368株/667㎡~5000株/667㎡,间套作密度2000株/667㎡~2500 株/667㎡。选带壮芽的薯块按株距22cm~33cm播种。 8.3 基肥 8.3.1 种类及用量 8.3.1.1 有机肥及大量元素肥料 净种,按每 667 ㎡施腐熟农家肥 1000kg~1500kg 或商品有机肥 300kg~400kg;纯 N14.0kg~19.0kg、 P2O59.0kg~13.5kg、K2O7.5kg~12.5kg。间作按净种的 1/2 数量施用。 8.3.1.2 中微量元素肥料 同时适量施用钙肥、硼肥、锌肥。 8.3.2 安全距离 化学肥料离种薯2.0cm~3.0cm。 8.4 盖土 播种后及时回细土覆盖。在干旱地区或土质疏松深厚地,盖种细土厚 10cm~15cm;在高海拔地区、 土质较粘或播后雨水充沛的地方,盖种细土厚≦10cm。盖土后形成低垄。 8.5 旱地苗前化学除草 8.5.1 时间 播种后 7d 内。 8.5.2 药剂及用量 50%乙草胺 EC,每 667 ㎡用药量为 195mL,配制成 300 倍药液。 8.5.3 用法 喷于全田地面。 8.6 覆膜 8.6.1 适宜季节 早春、秋马铃薯栽培采用降解膜覆盖栽培。 8.6.2 膜规格 膜宽 900mm,厚≧0.008mm。 8.6.3 播前浇水 4 DB5306/T70—2021 浇足底水。 8.6.4 播后覆膜 膜边入土压实,压土后膜面宽≧50cm,种薯位置凹陷,每隔 1.0m~1.5m 用细土压膜。 8.6.5 膜上覆土 出苗前 7d~9d 在膜上覆盖约 5cm 厚细土。 8.7 冬马铃薯半沟栽培 单行开沟,开沟土堆在沟两侧表面,开沟土堆顶部至沟底全深 30cm~35cm,相邻两沟的中心距离 约 70cm;沟底摆种;每 667 ㎡施 1000kg~1500kg 农家肥、40kg 马铃薯专用肥;细土(厚约 7cm)盖 种;苗高 10cm~15cm 时,每 667 ㎡用约 5m3 左右清粪水溶化 10kg~15kg 尿素浇施;之后 7d~15d 期 间,在离主茎 2.5cm~3.5cm 处,每 667 ㎡施用 200kg 商品有机肥和 60kg 马铃薯专用肥,然后用细土培 土,厚度 10cm~15cm。 9 田间管理 9.1 中耕、锄草和培土 苗高 15cm~25cm 时,第一次中耕锄草,修补垄脚,圧实地膜;第二次中耕锄草距第一次约 25d, 同时培土,形成高度>20cm 的高垄。 9.2 旱地苗后化学除草 9.2.1 时间 杂草 2~3 叶龄期。 9.2.2 药剂及用量 每 667 ㎡用 13%砜嘧·精喹 OD 或 48%灭草松 AS 分别为 84mL、135g,分别配制成 700 倍、500 倍药液。 9.2.3 用法 喷于全田地面。 9.3 追肥 9.3.1 时间及用量 首次在第一次中耕锄草时,每 667 ㎡施尿素 10kg~15kg;第二次在结薯时,每 667 ㎡追施硫酸钾 5kg~10kg。之后视苗情可再追肥。 9.3.2 停追时间 成熟前 30d。 9.4 灌溉和排水 5 DB5306/T70—2021 9.4.1 灌溉 按 GB/T 31753 4.7.3 灌溉执行。 9.4.2 排水 雨季及时开沟排水。 9.5 防止徒长 植株高大的品种或因肥水条件好造成徒长的,在现蕾末期至开花初期时,用多效唑50ppm或烯效唑 WP0.5g兑水20kg间隔3d~5d叶面喷施2次。 10 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检疫、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开 展化学防治。 10.2 主要病虫害 10.2.1 主要病害 晚疫病、早疫病、疮痂病、粉痂病、病毒病。 10.2.2 主要虫害 蛴螬、小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叶蝉、蓟马、粉虱、马铃薯块茎蛾、二十八星瓢虫及黄 蚂蚁。 10.3 植物检疫 禁止从疫情发生区往非疫情发生区调种。 10.4 农业防治 使用脱毒种薯,培育壮苗,合理布局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留生苗及杂 草,降低病

pdf文档 DB5306-T 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昭通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6-T 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昭通市 第 1 页 DB5306-T 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昭通市 第 2 页 DB5306-T 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昭通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4:10:4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