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31 53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035—2021 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05 - 25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8 - 25 实施 发 布 DB53/T 1035—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云南农垦蔬菜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丽琴、和江明、胡靖锋、兰梅、杨红丽、徐学忠、罗红、雷加和、蔡荣靖、 朱世银、罗惠昆、冯鑫。 I DB53/T 1035—2021 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结球生菜生产中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及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结球生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漂浮育苗 floating-seedling system 指使用温室或塑料棚等保温设施,使用育苗盘填充基质,播种并催芽后,将育苗盘用营养液漂浮在 育苗池中,完成种子萌发生长及成苗的过程。 3.2 翻心 expose heart 指在结球生菜莲座期,从外叶片开始,用双手对称翻平下压叶片,使叶片呈辐射状,并使心叶充分 外露,整株叶片松散的方法。 3.3 安全间隔期 safety interval 最后一次施药到采收时农药残留量降至允许最大值的间隔天数。 4 产地环境 宜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的田块。 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种植季节选用抗病、优质、耐抽薹、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5.2 种子质量 1 DB53/T 1035—2021 种子纯度≥96%,净度≥98.0%,发芽率≥85%, 水分≤7.0%。 5.3 育苗 5.3.1 育苗方式 宜采用漂浮育苗。 5.3.2 育苗盘 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穴盘,规格为长 66 cm、宽 34 cm、高 5.5 cm, 每盘≤162 穴。二次使用的苗盘, 使用前应消毒。 5.3.3 育苗池 育苗池宜为长方形,长、宽以育苗盘刚好覆盖营养池,池底不宜见光。育苗池高 15 cm~20 cm,液 深不低于 10 cm。 5.3.4 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符合以下要求: a) 具有较好保水、保肥性能,通透性好,能够提供一定量的养分,不积水、不含有毒物质并能固 定整个植物体等性能; b) 选用市售的育苗基质或就地取材,利用草炭、腐殖土、蛭石、珍珠岩、椰糠、锯末、菇渣、等 按一定比例混配; c) 草炭与蛭石按 2:1 比例或草炭:蛭石:珍珠岩按 1:1:1 比例的混合基质; d) 配制基质时可在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 15:15:15 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0.7 kg~1.2 kg。 5.3.5 种子处理 气温高于 25℃时种子宜进行低温催芽处理,方法如下: a) 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 4 h,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起沥干; b) 用湿纱布包好放在 15℃~18℃下催芽,或置于 5℃~6℃的冰箱中存放 24 h,再将种子置阴凉 处保湿催芽; c) 70%的种子宜在露白后进行播种,其他季节播种不用进行处理直接播种。 5.3.6 播种 每穴播1 粒种子,播种深度不宜超过0.5 cm。 5.3.7 5.3.7.1 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 出苗前适宜温度 15~20℃。出苗后,白天 18~20℃,夜间 12~14℃为宜。高温时应通过遮阳网、 湿帘等降温设备降温;低温时,通过多层覆盖保温。 5.3.7.2 湿度管理 育苗棚内空气湿度≤80%。 2 DB53/T 1035—2021 5.3.7.3 水肥管理 苗出齐后,在育苗池中施入硝酸钙 490 mg/L、硝酸钾 405 mg/L、磷酸二氢铵 108 mg/L、硫酸镁 250 mg/L、硼酸 2.86 mg/L。 5.3.7.4 炼苗 菜苗出现突长时应脱水炼苗,或在定植前 10 天,使苗盘脱离营养液 2 次~3 次,每次 1 d~2 d 炼 苗。 5.3.7.5 壮苗标准 具有 4 片~6 片真叶,生长健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抽薹。 5.4 定植 5.4.1 选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的田块。 5.4.2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 667 m2 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 1 500 kg~2 000 kg,N:P: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 50 kg,硫酸钾 6 kg,深耕细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 5.4.3 移栽 选取壮苗带基质移栽,不应损伤根系。 5.4.4 定植密度 株行距宜为 30 cm×35 cm。每 667 m2 定植 4 500 株~5 000 株。 5.5 田间管理 5.5.1 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a) b) c) d) e) 5.5.2 昼温不超过 25℃,夜温 10℃以上为宜; 定植时浇足定根水,缓苗后保持墒情; 发棵期适当进行蹲苗; 根据天气、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浇水; 定植成活后用 0.4 %左右的硝酸铵钙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1 次。 莲座期管理 莲座期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a) 昼温 20℃~22℃,夜温 10℃左右为宜; b) 追施 N:P:K( 15:15:15)三元复合肥 1 次,用量为 10 kg~15 kg/667 m2; c)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d) 在移栽后 30 d~35 d,植株叶片数达 12 片~14 片时,于晴天下午 3 点后,开始采用人工或吹 风机进行翻心; 3 DB53/T 1035—2021 e) 翻心结束后,根据长势叶面喷施 62%丙环唑乳油 8 000~10 000 倍液。 5.5.3 结球期管理 结球期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a) 昼温 20℃~25℃,夜温 10℃~15℃为宜; b) 冬春季节应保持光照充足,秋季应遮阳降温; c) 结球期前期,追施 N:P:K( 15:15:15)三元复合肥 1 次,用量为 10 kg~15 kg/667 m2; d) 结球中期追施钾肥, 追施 N:P:K( 15:15:15)三元复合肥 1 次,用量为 15 kg~20 kg/667 m2; e) 结球前期和中期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结球后期适当控制水分,采收前 7 d 左右停止浇水。 6 病虫害防控 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软腐病、灰霉病;主要害虫有蚜虫、斑潜蝇、白粉虱、蓟马 等。 6.2 防控措施 6.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符合以下要求: a) 实行轮作倒茬,不应与菊科植物连作; b)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 c) 平衡施肥; d) 严防积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株及杂草。 6.2.2 物理防治 采用银灰膜避蚜、防虫网阻隔与黄板、蓝板诱杀等措施。 6.2.3 药剂防治 推荐药剂见附录 A。 6.2.4 病害防治 病害种类及防治药剂见表1。 表1 病害种类 霜霉病 6.2.5 4 病害种类及防治药剂表 防治药剂 双炔酰菌胺、霜霉威、精甲霜灵 氟菌•霜霉威等 灰霉病、菌核病 嘧霉胺、腐霉利、啶酰菌胺、异菌脲等 软腐病 噻菌铜、喹啉酮、噻唑锌、宁南霉素、中生菌素、春雷王铜等 病毒病 氨基寡糖素、菇类蛋白多糖等 虫害防治 DB53/T 1035—2021 虫害种类及防治药剂见表2。 表2 虫害种类及防治药剂表 害虫种类 防治药剂 蚜虫 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等 斑潜蝇 灭蝇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白粉虱 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等 蓟马 乙基多杀菌素、吡虫啉、多杀霉素等 7 采收 叶球紧实时,留 3 片~4 片外叶,安全间隔期外及时采收。采收工具应无污染、清洁卫生,单收、 单放。 8 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资料使用记录、生产管理记录、收获记录、产品检测记录及其他相关质量追溯记录。 5 DB53/T 1035—2021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清单 A.1 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均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清单 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均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清单见表A.1。 表A.1 类别 AA 级和 A 级绿色食品生产均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清单 组分名称 备注 楝素(苦楝、印楝等提取物,如印楝素等) 杀虫 天然除虫菊素(除虫菊科植物提取液) 杀虫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苦参等提取物) 杀虫 蛇床子素(蛇床子提取物) 杀虫、杀菌 小檗碱(黄连、黄柏等提取物) 杀菌 大黄素甲醚(大黄、虎杖等提取物) 杀菌 乙蒜素(大蒜提取物) 杀菌 苦皮藤素(苦皮藤提取物) 杀虫 藜芦碱(百合科藜芦属和喷嚏草属植物提取物) 杀虫 桉油精(桉树叶提取物) 杀虫 植物油(如薄荷油、松树油、香菜油、八角茴香油) 杀虫、杀螨、杀真菌、抑制发芽 寡聚糖(甲壳素) 杀菌、植物生长调节 天然诱集和杀线虫剂(如万寿菊、孔雀草、芥子油) 杀线虫 天然酸(如食醋、木醋和竹醋等) 杀菌 菇类蛋白多糖(菇类提取物) 杀菌 水解蛋白质 引诱 蜂蜡 保护嫁接和修剪伤口 明胶 杀虫 具有驱避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大蒜、薄荷、辣椒、花椒、 薰衣草、柴胡、艾草的提取物) 害虫天敌(如寄生蜂、瓢虫、草蛉等) 真菌及真菌提取物(白僵菌、轮枝菌、木霉菌、耳霉菌、 淡紫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寡雄腐霉菌等) 驱避 控制虫害 杀虫、杀菌、杀线虫 细菌及细菌提取物(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 微 生 物 来 源 质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 病毒及病毒提取物(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 颗粒体病毒等) 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 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宁 南霉素、申嗪霉素和中生菌素 6 杀虫、杀菌 胞杆菌、短稳杆菌等) 杀虫 杀虫 杀菌 S-诱抗素 植物生长调节 生物 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香菇多糖 防病 化学 几丁聚糖 防病、植物生长调节 DB53/T 1035—2021 续表 A.1 类别 产物 组分名称 备注 苄氨基嘌呤、超敏蛋白、赤霉酸、羟烯腺嘌呤

pdf文档 DB53-T1035-2021 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1035-2021 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1035-2021 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1035-2021 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4:00:5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