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207140.2
(22)申请日 2022.05.16
(73)专利权人 武汉联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地址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吴
大道16号 (8)
(72)发明人 杨向荣 王云吉
(74)专利代理 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专利代理师 李炳阳
(51)Int.Cl.
B29C 45/26(2006.01)
B29C 45/4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腔槽 外角模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 具技术领域, 更具体
地, 涉及一种多腔槽外角模具。 该模具包括定模
和动模, 所述定模、 动模设有相配合的定模镶件、
动模镶件, 所述定模镶件、 动模镶件设有至少四
个相匹配的成型腔, 所述 成型腔以圆周排布的形
式设置。 同时, 动模设有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顶
出机构, 其中包括第一顶板、 第二顶板、 翘板、 压
块等部件, 顶出过程如下: 注塑机的顶出杆在底
部推动第二顶板, 并使第二顶板推动第一顶板,
所以第一顶板、 第二顶板同时进行第一阶段顶
出, 使产品初步顶出。 翘板随第二顶板运动, 当翘
板翘起端运动到与压块相接触时, 根据杠杆原
理, 翘板另 一端顶起第一顶板, 使第一顶板进行
第二阶段顶出, 使产品完全顶出, 完成脱 模。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17752513 U
2022.11.08
CN 217752513 U
1.一种多腔槽外角模具, 包括定模和动模, 所述定模、 动模设有相配合的定模镶件(1)、
动模镶件(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模镶件(1)、 动模镶件(2)设有至少四个相匹配的成型腔
(3), 所述成型腔(3)以圆周排布的形式设置;
所述动模设有顶出机构,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顶板(4)和第二顶板(5),
所述第一顶板(4)设有若干个竖直贯穿动模板(15)、 动模镶件(2)的第一顶出件(6), 所述第
二顶板(5)设有 若干个竖直 贯穿第一顶板(4)、 动模板(15)、 动模 镶件(2)的第二顶出件(7);
所述第二顶板(5)还设有用于二次顶起第一顶板(4)的翘板(8), 所述动模板(15)底面
设有压块(9), 所述第一顶板(4)设有可容纳压块(9)的翘孔(10); 所述翘板(8)转动固定于
第二顶板(5), 翘板(8)一端顶在第一顶板(4)底 面, 另一端翘起在翘孔(10)中; 所述压块(9)
底部与翘 板(8)翘起端之间留有间距;
所述第一顶出件(6)的顶出端镶嵌在动模镶件(2)的成型腔(3), 所述第二顶出件(7)的
顶出端设有斜顶头(1 1), 所述斜顶头(1 1)也镶嵌在动模 镶件(2)的成型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模镶件(2)设有配合镶件
(12), 各配合镶件(12)与各斜顶头(11)相配, 所述配合镶件(12)与斜顶头(11)贴合的一面
设有导向斜 面(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顶出件(6)、 第二顶出件
(7)、 翘板(8)、 压块(9)均以模具的几何中心所在轴线为中心, 呈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块(9)锁紧在动模板(15)
底面, 所述压块(9)底部与翘 板(8)翘起端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 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顶板(5)设有安装位
(13), 所述翘板(8)装于安装位(13)中; 所述安装位(13)设有用于转动固定翘板(8)的转轴
(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顶板(4) 包括第一面板
(41)和第一底板(42), 所述第一顶出件(6)卡接在第一 面板(41), 并由第一底板(42)压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顶板(5)包括第二面板
(51)和第二底板(52), 所述第二顶出件(7)锁紧在第二面板(51); 所述转轴(14)夹于第二面
板(51)和第二底板(5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顶出件(6)、 第二顶
出件(7)均为顶针杆, 所述第二顶出件(7)的顶出端与斜顶头(1 1)的连接方式为 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腔(3)的数量为八个, 相
邻成型腔(3)之间夹角相等。
10.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多腔槽外角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模镶件(1)、 动模镶件(2)
均设有冷却水路, 所述动模 镶件(2)的冷却水路与顶出机构互不干涉。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52513 U
2一种多腔槽外角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注塑模具技 术领域, 更 具体地, 涉及一种多腔槽 外角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线槽槽外角类的注塑模具是生产槽外角的主要设备, 目前的槽外角模具基本采用
传统四方排位一模出四腔的结构, 模腔数量少, 生产效率较低。 由于槽外角产品为L型结构,
型腔排布时存在高低位的落差, 因此在 模具顶出时通常需要采用顶出加长或者二次顶出的
方式, 使产品能够完全脱模。
[0003]现有的二次顶出形式的模具较多, 但是未发现有适用槽外角产品的二次顶出形
式, 而且, 现有的二次顶出模具主要是用顶针作为顶出件, 对于槽外角产品来说, 产品壁厚
较薄, 单单用传统的顶针进行顶出, 容易导致产品变形或损坏。 所以, 需要设计更符合槽外
角产品生产需求的二次顶出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提高槽外角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提供一种多腔槽外角模
具, 合理增加模腔数量, 较之前其模架大小和生产机型不做太大的变化, 有效提高生产效
率。 同时, 采用二次顶出的形式, 更适 合槽外角产品的成型顶出, 保证生产质量。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 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多腔槽外角模具, 包括定模和动模, 所述定模、 动模设有相配合的定模镶件、
动模镶件。 其中, 所述定模镶件、 动模镶件设有至少四个相匹配的成型腔, 所述成型腔以圆
周排布的形式设置; 所述动模设有顶出机构,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顶板和第
二顶板, 所述第一顶板 设有若干个竖直贯穿动模板、 动模镶件的第一顶出件, 所述第二顶板
设有若干个竖直贯穿第一顶板、 动模板、 动模镶件的第二顶出件; 所述第二顶板还设有用于
二次顶起第一顶板的翘板, 所述动模板底面设有压块, 所述第一顶板设有可容纳压块的翘
孔; 所述翘板转动固定于第二顶板, 翘板一端顶在第一顶板底面, 另一端翘起在翘孔中; 所
述压块底部与翘板翘起端之间留有间距。 同时, 所述第一顶出件的顶出端镶嵌在动模镶件
的成型腔, 所述第二顶出件的顶出端设有斜顶头, 所述 斜顶头也镶嵌在动模 镶件的成型腔。
[0007]该模具为注塑模, 模内成型部分包括了四个以上的成型腔, 通常可以为六个或者
八个成型腔。 槽外角产品为L型结构, 通常是呈直角形式放置设立成型腔, 每个成型腔均与
顶出机构配合, 而且各斜顶头和第一顶出件 镶嵌在成型腔的面 为成型面。
[0008]该顶出机构为二次顶出的结构, 主要通过翘板实现。 顶出过程如下: 注塑机的顶出
杆在底部推动第二顶板, 并使第二顶板推动第一顶板, 所以第一顶板、 第二顶板同时进行第
一阶段顶出, 使产品初步顶出。 翘板随第二顶板运动, 当翘板翘起端运动到与压块相接触
时, 根据杠杆原理, 翘板另一端顶起第一顶板, 使第一顶板进行第二阶段顶出, 使产品完全
顶出, 完成脱模。 在第一阶段顶出中, 第一顶板、 第二顶板同时运动, 此时第一顶出件和第二
顶出件同时作用,而在第二阶段顶出中, 主要由第一顶板进 行顶出, 因此是第一顶出件起作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752513 U
3
专利 一种多腔槽外角模具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4-02-07 20:34:1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