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20 ICS 65.020 B 16 DB3308 浙 江 省 衢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8/T 051—2018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2018—12—07 发布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12—31 实施 发布 DB3308/T 05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衢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植物保护检疫站、常山县植保植检站、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省农 科院植微所、衢江区植物保护检疫站。 本标准起草人:徐南昌、张勇、姚晓明、贝雪芳、季卫东、颜贞龙、卢王印、徐法三、林加财、王 晓东、徐红星、吴勇军、王颖、江建锋、郑利珍。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308/T 051—2018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术语、定义和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衢州市区域内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1 稻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792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T 59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防控 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营造不利于病虫草害的 生存环境,提高农作物抗病虫能力,在必要时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草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 济阈值以下。 3.2 生态调控 基于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身对病虫草害的调控功能, 最大限度制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实现对病虫草害的有效控制,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技术措施 4.1 4.1.1 健身栽培 选用抗性品种 1 DB3308/T 051—2018 根据本地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 产、抗性好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品种合理布局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 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4.1.2 培育无病壮秧 4.1.2.1 清除侵染源 及时清除病稻草,避免用病稻草作为催芽时的覆盖物或捆秧把,撒施生石灰、草木灰或喷洒代森 铵等进行土壤消毒,减少侵染源,降低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本田翻耕灌水耙田后,在水 稻播种、移栽前,打捞浮在水面上的“浪渣”(菌核、草籽等),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降低纹枯 病和杂草的发生。 4.1.2.2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去除草籽和空秕粒,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的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预防恶苗病、 干尖线虫病、白叶枯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降低水稻苗期病虫草害的发生。 4.1.2.3 隔离育秧 采用防虫网育秧的方式,以 20~40 目防虫网或 15~20 g/m2 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阻止二化螟、稻 飞虱等在秧苗上聚集产卵为害和传毒。 4.1.3 秧苗带药下田 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种类,秧苗移栽前3~4 d,施用内吸性强的对口药剂,带药移栽,并合理掌握 种植密度,预防稻瘟病、稻蓟马、二化螟、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降低水稻前期病虫害发生,减 轻后期防治压力。 4.1.4 肥水管理 4.1.4.1 地力培肥 冬季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翌年(3月下旬~4月初) 翻耕灌水腐熟;施用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 4.1.4.2 配方施肥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化肥的使用遵循“控氮、增磷钾”原则。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目标产量 和地力水平,确定总施肥量及氮磷钾比例、用量,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结合水稻不同生育期 的需肥规律,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逆性。 4.1.4.3 灌水杀蛹 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对绿肥田、冬闲田及时统一翻耕、灌水沤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 d,杀灭老熟幼虫和蛹,降低二化螟虫源基数。 4.1.4.4 水浆管理 科学的水浆管理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抑制纹枯病、稻飞虱、杂草等病虫草的 发生。移栽返青期,实行寸水护苗、控虫、控草;分蘖期浅水勤灌,干湿交替促分蘖,够苗及时搁田, 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忌过早断水。另外,白 2 DB3308/T 051—2018 叶枯病、细条病发生区,避免漫灌、串灌,尤其是台风暴雨过后应及时排涝,严防大水淹田,减轻病 害扩散蔓延。 4.2 4.2.1 生态调控 种植诱虫植物 稻区道路、田埂和沟渠边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苏丹草,株间距3~5 m,诱集二化螟、大螟成虫 产卵,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 4.2.2 保护害虫天敌 4.2.2.1 种植显花植物 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等显花作物,确保水稻生育期有显花植物,为赤眼蜂、绒 茧蜂、缨小蜂等害虫天敌提供蜜源和栖息场所,以促进天敌种群发展和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4.2.2.2 建立天敌庇护所 有条件的区域,在田畈中划定一定面积的休闲田或小池塘作安全岛,种花留草保护稻田生态系统 的生物多样性,为蜘蛛、黑肩绿盲蝽、青蛙等害虫天敌提供栖境、替代寄主、食料和繁育场所,增加 天敌的种群数量,维持天敌种群稳定增长。 4.2.3 稻鸭(鱼)共生 在水稻移栽后15 d,将15~20 d的雏鸭放入稻田,每667 m²放鸭12~15 只,待水稻齐穗时收鸭。通 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福寿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或稻田 开挖养鱼沟,一般在水稻插秧后7~10 d即秧苗返青后,投放适量鲤鱼、草鱼等鱼苗,每667 m²投放1000 尾左右,待水稻开始黄熟时即可排水捕鱼。通过鱼的取食活动,减轻稻瘟病、稻飞虱、稻叶蝉和杂草 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4.2.4 释放寄生蜂 在具备良好稻田生态环境条件下,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视虫情 放蜂2~3次,间隔3~5 d释放一次,每次释放10000头/667 m²,每667 m²均匀设置5~8个释放点,释放点 间隔约为10~12 m。蜂卡挂放的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 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 cm为 宜。 4.3 4.3.1 理化诱控 杀虫灯诱杀 按照棋盘式连片布局,每2~3 hm²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离地面1.5 m,并根据病 虫监测数据决定开灯与否。在害虫成虫盛发期,于日落后至翌日日出前开灯,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 螟、稻飞虱等害虫。当虫害发生为害在经济阈值以下时,不提倡使用该项技术,以免对害虫天敌和非 目标昆虫造成大量杀伤。 4.3.2 性诱剂诱杀 根据当地虫情况监测情况,从二化螟越冬代、稻纵卷叶螟迁入代蛾始见期开始,集中大面积连片 使用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在稻田四周田埂边放置诱捕器,平均每667 m² 安装布置1个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高于地面50~80 cm为宜。选用持效2个月以上的长效诱芯 3 DB3308/T 051—2018 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芯每隔60 d更换一次。 4.4 4.4.1 科学用药 病虫草情监测 根据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GB/T 15790、GB/T 15791、GB/T 15792、GB/T 15793、GB/T 15794 等),开展稻田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每5 d调查一次,关键时期每3 d调查一次,对不同水稻品种、 不同稻田类型进行病虫发生动态系统调查,详细记录每种病虫的发生、发育进程和为害程度,及时分 析,做出预警。对稻田杂草发生动态及抗药性进行调查监测,及时掌握杂草发生动态,合理调整杂草 防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实现精准施药。 4.4.2 防治指标 病害坚持预防为主,虫害坚持达标防治,草害坚持控前、控小、控早。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见 附录A,结合水稻生育期、天气等因素,确定是否采取药剂应急防控措施。 4.4.3 生物农药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参照防治指标,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控(附录B)。选用球 孢白僵菌等防治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选用多抗霉素、井冈•蜡芽菌等防治稻瘟病、纹枯病 和稻曲病。生物农药要按照农药标签或说明书规范使用,使用时间要比化学农药提前2~3 d。 4.4.4 化学农药防治 在非化学防治手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时,采取化学农药防治。针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 重点抓好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破口抽穗期这几个关键时期的药剂防治。针对不同类型稻田杂草, 结合农艺措施,采取“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策略,合理选择对口除草剂控制草害发生。按照GB 4285、 GB/T 8321规定,参照NY/T 5117要求,科学合理用药,严格控制施药量、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选 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附录B),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附录C),提倡合理轮换与混配使用 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后将农药瓶(袋)及时回收, 集中妥善处置,禁止随意丢弃。 4 DB3308/T 051—201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推荐表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推荐见表 A. 1 表 A. 1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推荐表 水稻生育期 防治对象 分蘖期 孕穗期 纹枯病 丛病率 15~20% 丛病率 20~30% 稻瘟病 田间初见病斑或发病中心 稻飞虱 1000 头/百丛 1000~1500 头/百丛 束尖 150 个/百丛, 束尖 60 个/百丛, 1~3 龄幼虫 150 头/百丛 1~3 龄幼虫 60 头/百丛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枯鞘丛率 8~10%, 枯鞘株率 3% 穗期 视水稻品种、天气情况而定,注意提前预防穗颈瘟 1500~2000 头/百丛 1~3 龄幼虫 20 头/百丛 丛害率 1%,株害率 0.1%;重点防治上代亩平均残留虫量 500 头以 上、当代螟卵孵盛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 5 DB330

pdf文档 DB3308-T 051-2018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8-T 051-2018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衢州市 第 1 页 DB3308-T 051-2018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衢州市 第 2 页 DB3308-T 051-2018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衢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3:34:0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