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01 B 05 浙 江 DB3302 省 宁 波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2/T 182—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 2018 - 12 - 26 发布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1 - 26 实施 发 布 DB3302/T 182—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鄞州区种植业管理服务站、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宁波市海曙区农业技 术管理服务站、江北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萌、王斌、刘桂良、冯千晏、许燎原、王先挺、王笑、陈宇博、陈银宝。 I DB3302/T 182—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以及数据记载与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等水稻病虫害的测报调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稻直播 单位面积内各类害虫各个虫态的数量的总和。 2 注:二化螟通常以“头/667m ”表示,稻飞虱以“头/百丛”表示,100株水稻中所含有的稻飞虱卵量为百株卵量, 以“粒/百株”表示。 2.2 二化螟有效虫源地 上年或前一代发生二化螟的田块。 注:主要包括绿肥留种田、油菜田、小麦田、冬季蔬菜田、未翻耕冬闲田等。 2.3 二化螟发生期 成虫、卵、各龄幼虫、蛹等各虫态的数量在被调查二化螟总虫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6%、50%、84% 时,该虫态分别进入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2.4 二化螟螟害率 受二化螟为害,水稻表现出枯鞘、枯心、枯孕穗、虫伤株等症状的单株数占总调查单株数的百分比。 2.5 稻飞虱低龄若虫 稻飞虱初孵若虫至发育至3龄(含3龄)以前的若虫。 2.6 稻飞虱高龄若虫 稻飞虱3龄以后若虫。 2.7 稻飞虱灯下高峰期及高峰日 根据灯诱结果,从出现稻飞虱成虫量突增日到高峰后突减日为止,为一个峰期,峰期中虫量最多的 日期为高峰日;前一峰的突减日和后一峰的突增日之间相距3d以内(含3d)的,则计入同一个峰期。 2.8 稻飞虱若虫高峰 1 DB3302/T 182—2018 田间出现初孵若虫突增现象,为卵孵化高峰。此后若虫数量继续增加。当田间1龄~3龄若虫占总虫 量50%~80%,则定为低龄若虫高峰期;高龄若虫比例达到田间总虫量50%以上时,定为高龄若虫高峰期。 2.9 穿顶 冒穿 塌秆 当田间稻飞虱发生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受害水稻基部茎秆变软,倒秆枯死,在田间形成塌陷,或成 片倒塌枯黄的现象。 3 二化螟 3.1 成虫诱测 3.1.1 诱测时间 每年从 4 月 15 日开始,至 10 月 30 日为止。 3.1.2 诱测方法 使用专业灯诱设备,每天上午取回诱集物清点并按性别分别计数。观测结果记入表 A.1。 3.1.3 诱测灯设置 光源离地面 1.5m,上方架设防雨罩,下方装集虫漏斗、杀虫和集虫装置。 诱测灯安装应紧靠稻田,直径 300m 范围内无高度超过 6m 的建筑物和丛林,距路灯等干扰光源 300m~350m。 3.2 卵块密度调查 3.2.1 调查时间 成虫始盛期后 3d 开始,每隔 5d 查一次,共查 3 次~4 次。 3.2.2 调查方法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大田划分几种类型田,各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 2 块, 定点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 100 丛进行标定,每次调查摘取所取样点内的全部卵块,计算卵块 2 密度;秧田划定 10m 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计数全部卵块同时摘除卵块,计算卵块密度,结果记入 表 A.2。 3.3 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 3.3.1 调查时间 枯鞘率、枯心率调查结合当代二化螟残留虫量调查进行。 3.3.2 调查方法 按稻作类型、品种、移栽期、抽穗期或螟害轻、中、重分为几个类型,在每个类型田中选择有代表 性的田块 2 块。 2 DB3302/T 182—2018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 100 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齐泥剪取全部被害株,如枯鞘、枯心、 虫伤株和白穗等,剥查其中幼虫和蛹的数量,计算虫口密度。发育进度化蛹率计算时,同一被害株上剥 到的二化螟数量按实计数,并分龄统计。 调查 10 丛稻的分蘖数,调查结果记入附录表。同时统计二化螟发生实况,预测下代发生情况,结 果记入表 A.3、表 A.4、表 A.5。 3.4 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卵及各龄幼虫的历期 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卵的历期参见 B.2,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各龄幼虫的历期参见 B.3。 3.5 发生程度分级 二化螟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参见 B.1。 4 稻飞虱 4.1 世代命名 稻飞虱世代命名参见 B.4。 4.2 主要测报项目及指标 4.2.1 灯光诱测 4.2.1.1 光源与诱测灯设置 与二化螟成虫诱测一致,使用专用灯诱设备(见4.1.3)。 4.2.1.2 开灯时间 每年 4 月 15 日开始,到 10 月 30 日为止。 4.2.1.3 观测方法 逐日对诱获的成虫计数,分别统计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诱集数量。当日诱虫总重量超过 100g 时,将诱集的成虫均匀平铺于瓷盘内,用“十字交叉法”将成虫分为 4 等份,如 1/4 虫量仍超过 100g 时,继续等分,使 1/4 虫量低于 100g 后,再分类,计数。将各类型稻飞虱数量×4n(n 为等分次数) 即为各类总诱获量。同时记录开灯时的天气状况。观测结果记入表 A.7。 结合灯下虫量变化,统计各主害代次高峰时间及各类飞虱数量,填写表 A.10、表 A.11。 4.2.2 田间虫量系统调查 4.2.2.1 调查时间 自诱测灯下出现第一次成虫高峰后开始,至水稻成熟收割前 2d~3d 结束。 4.2.2.2 调查地点 2 调查在观测区内进行,观测区面积应在 300 000m 以上。选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各类型 田 3 块~5 块,采用平行双行跳跃式取样,每点取 2 丛。 每块田的调查丛数可按根据稻飞虱发生量而定: a) 每丛低于 5 头时,每块田查 50 丛以上; 3 DB3302/T 182—2018 b) c) 每丛 5 头~10 头时 ,每块田查 30 丛~50 丛; 每丛大于 10 头时,每块田查 20 丛~30 丛。 4.2.2.3 调查方法 采用 33cm×45cm 的白搪瓷盘作为载体,用水湿润内壁。查虫时将盘轻轻插入稻行,下缘紧贴水面 稻丛基部,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连拍三下,每点计数一次,计数各类飞虱不同翅型的成虫,以及低 龄若虫和高龄若虫数量。每次拍查计数后,清洗白搪瓷盘,再进行下次拍查。结果记入表 A.8。 4.2.3 田间卵量系统调查 4.2.3.1 调查时间 主害代前一代和主害代成虫高峰后 5d~7d 分别各查一次。 4.2.3.2 调查地点 观测区不同类型田块。 4.2.3.3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点取 2 丛,齐泥剪取分蘖 1 株,主害代前一代取 50 株,主害代取 20 株。 秧田采用棋盘式取样 10 点,每点 10 株。 剥查取样稻株,记录有效卵粒数,结果记入表 A.9。 4.3 危害状况普查 于水稻黄熟期前进行,采用大面积巡视目测法,记录调查区内有“穿顶”出现的田块数和面积,折 合净“穿顶”面积,计算占调查区田块和面积的百分比。 4.4 发生程度分级 稻飞虱发生程度分级参见 B.5。 5 纹枯病 5.1 病情系统调查 5.1.1 始见期调查 从水稻分蘖开始至发现发病结束。重点选择、氮肥施用量高的田块,每 5d 调查一次。 5.1.2 病情增长情况普查 从始病期开始至水稻乳熟期。 选择早、中、迟插类型田各 2 块,直线取样,每块田调查 100 丛的发病丛数和株数,计算丛发病率 和株发病率,并从中选取 10 丛进行严重度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每 5d 调查一次,调查结果记入表 A.12。 5.2 病情普查 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各调查一次。 4 DB3302/T 182—2018 选择早、中、迟类型田 8 块~10 块,直线取样,每块田调查 100 丛,计算丛、株发病率,并从中 选取 10 丛进行严重度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调查结果记入表 A.12。 5.3 病情分级 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参见 B.6。 6 稻瘟病 6.1 叶瘟调查 6.1.1 定点调查 6.1.1.1 调查时间 自移栽后秧苗返青起,至始穗止,每 5d 调查 1 次。直播田块自 3 叶~4 叶期起,至始穗止,每 5d 调查 1 次。 6.1.1.2 调查方法 初病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插种早、中、迟三类型田的田块各一块,常年叶瘟与穗瘟显著相关的指示品 种一个,各类型选定的每块田于近田埂的第 6 行~第 7 行稻内直线定查 2 点,每点 2 丛稻,调查记载入 表 A.14。 6.1.2 普查 6.1.2.1 普查时间 分别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查 2 次。 6.1.3 调查方法 按发病程度选择轻、中、重三类型田,每类型田查 3 块田,每块田查 50 丛稻的丛发病率,5 丛稻 的绿色叶片病叶率。采用 5 点取样,每点直线隔丛取 10 丛稻,调查病丛数,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 1 丛 稻,查清绿色叶片的病叶数,调查记载入表 A.15。 6.2 穗瘟调查 6.2.1 定点调查 6.2.1.1 调查时间 从破口开始至蜡熟期初期止。 6.2.2 调查方法 可在原叶瘟定点稻丛内继续观察,病轻年份原定点的稻丛不能明显反映病情趋势,应从定点处外延 扩大到 50 丛稻进行观察,调查结果记载入表 A.16。 6.2.3 穗期普查 6.2.3.1 调查时间 5 DB3302/T 182—2018 在蜡熟初期进行。 6.2.3.2 调查数量和方法 按品种的发病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轻、中、重三类型田。 每类型田调查 3 块以上,每块田查 50 丛~100 丛(病轻多查,病重少查)。采用平行跳跃或棋盘 式取样,调查结果记载于表 A.16。 6.3 6.3.1 空中孢子动态观察 开机捕捉时间 利用空中孢子捕捉仪进行观察。 每年开机时间从晚稻抽穗前 1 个月至抽穗止。设置每天凌晨 3∶00 开机,2h 后关机。早晨收片, 同时换上涂有粘胶(粘胶由 100ml 四氯化碳加 10g 白凡士林溶化而成,装入密封瓶内;粘孢片采用有机 玻片,大小厚度同一般载玻片)的玻片。 6.3.2 镜检和记

pdf文档 DB3302-T 182-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 宁波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2-T 182-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 宁波市 第 1 页 DB3302-T 182-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 宁波市 第 2 页 DB3302-T 182-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 宁波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1:45:5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