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65.020 B 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818-2015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红棕象甲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pest of tropical crop- Red palm weevil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5-10-09发布 201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818—2015 前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伟权、阎伟、刘丽、黄山春、李朝绪。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2818—2015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红棕象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ferrugineus)监测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基本信息及监测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棕榈科植物种植区红棕象甲的发生和种群动态监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监测 monitoring 长期固定连续不断监督测试工作,具体表现为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而摸清某种有害生物的发生区 域、发生时期及发生数量等。 2. 2 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pheromone 由昆虫释放或人工合成的,能引起同种其他个体聚集的信息化学物质。 2. 3 诱芯lure 含有昆虫聚集信息素的载体。 2. 4 诱捕器trap 用来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 3基本信息 红棕象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及为害特点参见附录A。 4监测方法 4.1监测原理 根据昆虫对聚集信息素具有趋性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合成对红棕象甲成虫具有特异吸引的聚集信 息素,并置于诱芯中。将诱芯置于诱捕器中,吸引成虫进人诱捕器。根据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即可了解 不同时间、空间的红棕象甲种群数量。 4.2诱捕器构造 诱捕器由遮雨盖、集虫桶、漏斗等构成,与诱芯配合使用。诱捕器由耐用的聚乙烯制成,结构图见附 录B。 4.3聚集信息素活性成分 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4-甲基-5-王醇、4-甲基-5-王酮和乙酸乙酯,能有效吸引成 虫。聚集信息素由具有缓释功能的微胶囊和PVC微管组成的诱芯包裹密封,以控制聚集信息素的释放 速率,正常情况下,释放速率为2mg/d。 4.4诱捕器放置 1 NY/T 2818—2015 在棕榈园边缘或园内空旷地带的地面放置诱捕器,每667m²放置1个。在集虫桶中加人清水,水 面高度以集虫桶高度的2/3为宜。 4.5诱捕器管理和数据记录 注意检查诱捕器集虫桶水面高度,清除其中杂物。诱芯每90d更换一次。每7d收集一次诱捕到 的红棕象甲,记录虫口数量,记录表格见表1。 表1红棕象甲诱捕结果记录表 监测地点: 调查人: 寄主植物: 诱捕器编号/诱集数量(头) 检查日期 5 合计 1 2 3 4 注:此表将作为监测的原始记录,请妥善保管 4.6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红棕象甲的发生程度用诱虫数划分,分级标准见表2,当发生程度达到中度时应采取防治措施。 表2红棕象甲发生为害程度分级标准 级别 指标 轻 中 重 每月诱虫量 <5 5~20 >20 头/诱捕器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 NY/T2818—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红棕象甲的形态特征、发生及为害特点 A.1红棕象甲形态特征 见图A.1。 卵:乳白色,具光泽,长卵圆形,光滑无刻点,两端略窄。卵期3d~4d。 幼虫:幼虫体表柔软,皱褶,无足,气门椭圆形,8对。头部发达,突出,具刚毛。腹部末端扁平略凹 陷,周缘具刚毛。初孵幼虫体乳白色,比卵略细长。老熟幼虫体黄白至黄褐色,略透明,可见体内一条黑 色线位于背中线位置。头部坚硬,蜕裂线“Y”字形,两边分别具黄色斜纹。体大于头部,纺锤形,体长约 50mm。 :蛹为离,长20mm~38mm(有多处类似表述不规范),宽9mm~16mm,长椭圆形,初为乳白 色,后呈褐色。前胸背板中央具一条乳白色纵线,周缘具小刻点,粗糙。喙长达前足腔节,触角长达前足 腿节,翅长达后足腔节。触角及复眼突出,小盾片明显。蛹外被一束寄主植物纤维构成的长椭圆形革。 成虫:体长19mm~34mm,宽8mm~15mm,胸厚5mm~10mm,喙长6mm~13mm。身体红褐 色,光亮或暗。体壁坚硬。喙和头部的长度约为体长的1/3。口器咀嚼式,着生于喙前端。前胸前缘 小,向后逐渐扩大,略呈椭圆形,前胸背板具两排黑斑,前排2个~7个,中间一个较大,两侧较小,后排3 个均较大,或无斑点。鞘翅短,边缘(尤其侧缘和基缘)和接缝黑色,有时鞘翅全部暗黑褐色。身体腹面 黑红相间,腹部末端外露:各足腿节末端和腔节末端黑色,各足踏节黑褐色。触角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 节红褐色。成虫前胸前缘小向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具两排黑斑,前排3个或5个,中间一个较 大,两侧的较小,后排3个,均较大,有极少数虫体没有两排黑斑。 a)卵 b)幼虫 d茧 e)成虫 图A.1红棕象甲各虫态 A.2红棕象甲发生为害特点 红棕象甲成虫和幼虫都能危害,尤以幼虫造成的损失最大。成虫一般产卵于棕榈植物的伤口或裂 缝,卵孵化后,幼虫钻进树干内取食茎秆疏导组织,为害初期很难被发现,为害后期,心叶干枯,被害寄主 叶片减少,被害叶的基部枯死,倒披下来;移开枯死的叶柄,能看到红棕象甲的茧,剥开表皮可看到幼虫 钻蛀的坑道。受害严重的植株,心叶枯萎,生长点死亡,只剩下数片老叶,树干被蛀食中空,只剩下空壳。 红棕象甲在华南地区1年发生2代~3代,时代重叠严重。第1代时间最短,100.5d,第3代时间 最长,127.8d。幼虫7龄~9龄,历期平均55d,期平均17d~33d,成虫寿命变化较大,雌虫平均 59.5d,雄虫平均83.6d。全年有两个成虫高峰期,分别为4月~5月和7月~8月。 3 NY/T2818—201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红棕象甲诱捕器结构图 红棕象甲诱捕器结构图见图B.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红棕象甲诱捕器结构图 图B.1 NY/T2818—201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红棕象甲诱捕器结构图 红棕象甲诱捕器结构图见图B.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红棕象甲诱捕器结构图 图B.1
NY-T 2818-2015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红棕象甲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50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728.0 KB)
分享
友情链接
DB52-T 1124-2016 政府数据资源目录 第1部分:元数据描述规范 贵州省.pdf
GB-T 35508-2017 场站内区域性阴极保护.pdf
GB-T 18312-2015 双筒望远镜检验规则.pdf
20230129-中信建投-人工智能行业从CHAT_GPT到生成式AI(Generative AI):人工智能新范式,重新定义生产力.pdf
NIST SP 800-210 云系统通用访问控制指南 .pdf
希赛 2022中级信息安全工程师知识点集锦.pdf
GB-T 42731-2023 微电网技术要求.pdf
CCSP AIO 考试指南 中文-第2版 .pdf
GB-T 13560-2017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pdf
GB-T 3880.3-201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3部分:尺寸偏差.pdf
GB-T 6420-2017 货运挂车系列型谱.pdf
GB-T 42467.4-2023 中医临床名词术语 第4部分:肛肠科学.pdf
GB-T 29241-2012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PKI互操作性评估准则.pdf
GB-T 30271-201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服务能力评估准则.pdf
GB-T 39256-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pdf
DB23-T 3558—2023 黑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pdf
T-AIIA 003—2022 平行电动夹爪技术规范.pdf
GB-T 8733-2016 铸造铝合金锭.pdf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应急管理指南 2022版 .pdf
360 新一代XDR-面向未来的数字安全防御架构.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728.0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