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150 B 50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 9419—2015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国对虾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stock enhancement of hydrobios-Chinese shrimp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5-02-09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 941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云中、王四杰、涂忠、王熙杰、信敬福、李作朕、李战军、李伟亚。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SC/T 9419—2015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中国对虾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增殖放流的海域条件、本底调查,放流物种质 量、检验,放流时间、放流操作,放流资源保护与监测、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对虾增殖放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01.1—2008中国对虾亲虾 GB/T15101.2—2008中国对虾苗种 农业部783公告一1一2006水产品中硝基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谱一质谱法 NY/T5059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SC/T7014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SC/T7202.2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第2部分:PCR检测方法 SC/T9401--201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SN/T1151.4对虾黄头病毒(YH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 SN/T1673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中间培育intermediateculture 将小规格苗种从培育池移至它处并改用其他方式继续培育至要求规格的过程。 息服务平台 3. 2 中间培育池thepools for intermediate culture 用于中间培育的池塘,简称中培池。 3. 3 干称放流池theweighingpools 将其中间培育的苗种全部称重进行计数的中培池,简称干称池。 3. 4 开闸放流池thegate-openingpools 经过评估后直接开闸放流大规格苗种的中培池,简称开闸池。 3. 5 虾苗相对密度therelativedensityof juvenileshrimp 1 SC/T 9419—2015 中培池中苗种单位面积相对个体数量。 3. 6 含虾率the rate of shrimp 在苗种全部称重计数过程中,抽样样品中的虾苗净重与毛重(虾苗十水与杂质)的百分比。 4海域条件 4.1一般要求 符合SC/T9401—2010的规定,且满足下述条件: a)有淡水径流流人; b)底质为泥、泥沙或沙泥; c)潮流畅通,流速≤1m/s,盐度10~32。 4.2特殊要求 小规格苗种(体长10mm左右)投苗区,最低潮位时水深≥1m。 5本底调查 按SC/T9401—2010第5章的规定进行。 6放流物种质量 6.1苗种培育 6.1.1苗种培育单位资质条件 苗种培育单位应符合下述资质条件: a)持有中国对虾苗种生产许可证; b)生产水体不小于1000m²; c)放流大规格苗种(体长25mm左右)应配套中培池,有效暂养总面积不小于30hm²。 6.1.2小规格苗种培育 按NY/T5059的规定进行,并于放流前15d内投喂活饵进行野化。 6.1.3中间培育 业标 6.1.3.1中培池 6.1.3.1.1条件 中培池应符合下述条件: a)池坝(包括闸门)坚固,坝顶平整,池底以泥沙或沙泥为主; b)满水位时,平均水深≥1m; 以长方形为宜,有效暂养面积1hm²~13hm²,底部坡度≥1%,池水基本能够自然排干; c) d)距海潮头距离小于5km,进、排水渠宽阔畅通;落潮时,提开闸门后池中虾苗能随流(潮)水直 接人海。 6.1.3.1.2档案 建立中培池档案。用卫星定位设备(精度小于1m)测量绘制中培池平面位置图,图上标明增殖放 流单位名称以及中培池地点、编号、有效暂养面积等信息,并标注有能够识别中培池的明显标识物。 6.1.3.2小规格苗种入池 按照NY/T5059的规定进行。 6.1.3.3管理 6. 1.3.3. 1日常管理 2 SC/T 9419—2015 按照NY/T5059的规定进行。 6.1.3.3.2明示牌 每个中培池应在其池坝立有明示牌,牌上注明增殖放流单位名称以及中培池地点、编号、有效暂养 面积和小规格苗种人池时间、入池数量等信息。 6.2苗种质量 6.2.1苗种规格 放流苗种规格分类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放流苗种规格分类 体长 苗种规格分类 mm 小规格 ≥10 大规格 ≥25 6.2.2种质要求 亲虾来源应符合SC/T9401—2010的规定,亲虾质量应符合GB/T15101.1—2008的要求。 6.2.3质量要求 6.2.3.1感官质量 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感官质量要求 项目 要求 规格 整齐 体色 半透明、鲜艳或浅黄色,色素点明显 体表及附肢 体表光洁,无黏脏 摄食 胃肠饱满,摄食活跃 活力 虾体活泼,弹跳有力,逆水游动能力强 6.2.3.2可数指标 符合表3要求。 表3可数指标要求 单位为百分率 项目 要求 规格合格率 ≥85 念服务平台 伤残率与死亡率之和 6.2. 3.3 病害 下列任一细菌病、纤毛虫病或病毒不得检出: a)严重传染性弧菌病; 寄生纤毛虫病;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c) 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TSV);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 ( 对虾黄头杆状病毒(YBV); g)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6.2.3.4药物残留 3 SC/T9419—2015 氯霉素、已烯雌酚、硝基类代谢物不得检出。 7检验 7.1检验资质 由具备资质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 7.2检验内容与方法 检验内容与方法按表4的规定进行。 表4检验内容与方法 检验内容 检验方法 常规质量 执行GB/T15101.2—2008的规定 严重传染性弧菌病 按照SC/T7014的方法进行 寄生纤毛虫病 按照SC/T7014的方法进行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按照GB/T15101.1—2008附录B的方法进行 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 按照GB/T15101.2—2008附录A的方法进行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按照SC/T7202.2的方法进行 对虾黄头杆状病毒 按照SN/T1151.4的方法进行 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按照SN/T1673的方法进行 氯霉素 按照农业部958号公告—14—2007的方法进行 已烯雌酚 按照农业部1163号公告—9—2009的方法进行 硝基呋响类代谢物 按照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的方法进行 7.3检验规则 7.3.1抽样规则 随机多池多点取样。常规质量检验取样按照GB/T15101.2—2008的规定进行;病害检验取样量 不少于150尾,药物残留检验取样量不少于75g(取100尾以上苗种的相同部位)。 7.3.2时效规则 常规质量和病害须在增殖放流前7d内检验有效;药物残留须在增殖放流前15d内检验有效。 7.3.3组批规则 以一个增殖放流批次作为一个检验组批。 7.3.4判定规则 7.3.4.1任一项目检验不合格,则判定本批苗种不合格。其中,规格合格率以放流时现场测算为准。 7.3.4.2若对判定结果有异议,可复检一次,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81 放流时间 8. 1 # 投苗区海域底层水温回升至14℃以上。 8.3若放流前后3d内有中到大雨,应改期放流。 9放流操作 9.1小规格苗种放流 9.1.1苗种质量确认 现场查验放流苗种检验报告,按SC/T9401一2010中6.6的方法测算规格合格率,确认苗种质量 达标后,方可出库放流。 4 SC/T 9419—2015 9.1.2包装 9.1.2.1包装要求 按SC/T9401一2010第8章的规定进行。装苗密度宜控制在20000尾/袋~25000尾/袋。 9.1.2.2包装方法 9.1.2.2.1将苗种装进已注入约5L海水的容积为20L的双层无毒塑料袋中,充氧扎口后装人相同规 格的包装箱,箱口用胶带密封。 9.1.2.2.2将已装苗种包装箱遮阴、整齐排列,等待随机抽样计数。 9. 1. 3 计数 每计数批次按装苗总袋数的0.5%随机抽样(最低不少于3袋),先将所有样品袋中的苗种混合在 一起并沥水(呈滴水状)后称重,计算出每袋虾苗(含杂质)的平均重量,再从已混合并沥水的样品中按不 低于样品总重量的0.003%(最低不少于5g)随机抽取虾苗(含杂质)并逐尾计数,计算出单位重量苗种 尾数,进而求出平均每袋苗种数量,根据装苗总袋数,最终求得本计数批次苗种数量。每一计数批次不 得超过600箱。放流现场数据等按SC/T9401一2010附录B的要求进行记录。 9.1.4运输 苗种计数后应立即运输。运输途中,采取遮光和防雨措施,减少剧烈颠簸。运输成活率不低于 90%。 9.1.5投放 按SC/T9401--2010中1

pdf文档 SC-T 9419-2015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国对虾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C-T 9419-2015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国对虾 第 1 页 SC-T 9419-2015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国对虾 第 2 页 SC-T 9419-2015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国对虾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2: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