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4068—2014 食品接触材料 再生纤维素薄膜材料 涂层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Food contact materials-Regenerated cellulose film- Determination of solvent residue in coating- 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4-11-19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406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丹、许志钦、卓锦雪、王云玉、周明辉、刘莹峰、肖前、翟翠萍、郑建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 SN/T 4068—2014 食品接触材料再生纤维素薄膜材料 涂层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纤维素薄膜材料涂层中溶剂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与食品接触的再生纤维素薄膜材料的涂层中18种溶剂残留量的测定。18种溶剂的 英文名称和化学文摘编号见附录A 2原理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根据各目标物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图定性,外标法 定量。 3试剂 3.1三乙酸甘油酯:分析纯,纯度≥99.5% 3.2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2-丁醇、 纯度≥99%。 3.3标准贮备液:分别准确称取标准品1g(精确至0.1mg),置于25mL容量瓶内,用三乙酸甘油酯稀 释至刻度,充分摇匀。该贮备液中各组分浓度为40000mg/L。 3.4标准工作溶液:将标准贮备液用三乙酸甘油酯分别稀释2倍、5倍、10倍、20倍,与标准贮备液一 起,构成一组浓度分别为2000mg/L,4000mg/L、8000mg/L、20000mg/L、40000mg/L的标准工 准信息服务平台 作溶液系列。 4 仪器和设备 4.1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带电子轰击电离源(EI) 4.2顶空自动进样器,带20mL顶空进样瓶。 4.3天平:感量0.1mg。 5分析步骤 5.1制样 取100cm²有代表性的样品作为试料,剪成1cm×2cm大小的条形碎片,放人顶空进样瓶内(尽量 与瓶底呈垂直状态,使纸条立于瓶内)。用微量进样器向瓶内壁加人10μL三乙酸甘油酯(避免与样品 1 SN/T4068—2014 接触),立即用压盖器封好瓶口,待测定。 5.2空白试验 除不加样品外,其他步骤同5.1。 5.3测定 5.3.1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参考条件 参见附录B。 5.3.2标准工作曲线 将标准工作溶液各取10μL,分别加人5个顶空进样瓶的底部,立即用压盖器密封好瓶口。按浓度 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进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以顶空瓶内各组分的质量(20μg、40ug、80ug、 200μg、400ug)为横坐标,相对应的响应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 5.3.3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及阳性结果确证 用标准工作曲线对样品中的各组分进行校准,样品中各组分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 围内。 确证。如果试料与标准工作溶液的选择离子色谱图中,在相同保留时间有色谱峰出现,则根据选择离子 的种类和丰度比对其进行确证。 6结果计算 6.1单种溶剂残留量的计算 按式(1)计算样品中单种溶剂残留量: mi-mio X, = (1) 10S 式中: X: 样品中单种溶剂残留量,单位为毫克每平方分米(mg/dm²); 从校准曲线计算得出的样品中单种残留溶剂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 mil mio 从校准曲线计算得出的空白样中单种残留溶剂的质量,单位为微克(ug); 服务平台 10 单位由微克每平方厘米换算为毫克每平方分米的系数: s 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 6.2涂层中总溶剂残留量的计算 按式(2)计算样品中总溶剂残留量: X =EX: .......( 2 ) 式中: X—样品中总溶剂残留量,单位为毫克每平方分米(mg/dm²); X,一一样品中单种溶剂残留量,单位为毫克每平方分米(mg/dm)。 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 SN/T4068—2014 7 测定低限 18种溶剂残留量的测定低限见表1。 表118种溶剂残留量的测定低限 序号 组分名称 测定低限/(mg/dm²) 1 环已烷 0.01 2 丙酮 0.01 3 四氢呋喃 0.02 4 乙酸乙酯 0.01 5 乙酸异丙酯 0.01 6 丁酮 0.01 7 异丙醇 0.01 8 0.02 9 乙酸丙酯 0.01 10 甲基异丁基酮 0.01 11 乙酸异丁酯 0.01 12 2-丁醇 0.01 13 正丙醇 0.02 14 甲苯 0.005 15 乙酸丁酯 0.01 16 正丁醇 0.02 17 乙二醇丁醚 0.02 18 M 乙二醇丁醚醋酸酯 0.02 标准信 8 精密度 服务平台 3 SN/T4068—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18种溶剂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化学文摘编号 18种溶剂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化学文摘编号(CAS编号)见表A.1。 表A.118种溶剂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化学文摘编号 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编号 1 环已烷 cyclohexane 110-82-7 2 丙酮 acetone 67-64-1 3 四氢呋喃 tetrahydrofuran 109-99-9 4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141-78-6 乙酸异丙酯 isopropyl acetate 108-21-4 6 丁酮 methyl ethyl ketone 78-93-3 7 2-propanol 67-63-0 8 乙醇 ethanol 64-17-5 乙酸丙酯 propyl acetate 109-60-4 10 甲基异丁基酮 methyl isobutyl ketone 108-10-1 11 乙酸异丁酯 isobutyl acetate 110-19-0 12 2-丁醇 2-butanol 78-92-2 13 正丙醇 l-propanol 71-23-8 14 甲苯 toluene 108-88-3 15 乙酸丁酯 butyl acetate 123-86-4 16 正丁醇 1-butanol 71-36-3 17 乙二醇丁醚 ethyleneglycolmonobutylether 111-76-2 18 乙二醇丁醚醋酸酯 ethyleneglycol monobutyl ether acetate 112-07-2 信息服务平台 4 SN/T 4068—201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测定参考条件 B.1 顶空条件 B.1.1 平衡温度:120℃。 B.1.2 平衡时间:45min。 B.1.3 传输线温度:160℃。 B.1.4 定量环温度:170℃。 B.2 GC/MS参考条件 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HS-GC/MS分析的通用参数。设定的参数应 保证色谱测定时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下列给出的参数证明是可行的: 色谱柱:固定相聚乙二醇,60m(柱长)X0.25mm(内径)X0.25μm(膜厚)。 a) b) 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5:1。 c) 载气:氮气,纯度≥99.999%;控制方式:恒流;流量:1.0mL/min。 d) 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60℃。 e) 柱温:初始温度40℃,保持5min;以10℃/min速率升至250℃,保持5min。 f) 离子源温度:230℃。 g) 四级杆温度:150℃。 h) 溶剂延迟:为保护质谱仪灯丝,在19min后关闭质谱仪灯丝。 i) 质量扫描方式:全扫描(SCAN模式)和离子监测(SIM模式)。 j) SIM模式下质量采集参数:见表B.1。 表 B.1 SIM模式下质量采集参数 序号 组分名称 监测离子(m/) 离子丰度比 1 环已烷 41,56,69,84* 7:10:2:7 2. 丙酮 43*,58 3 : 2 3 四氢呋喃 41,42*,71,72 4:10:3:4 4 乙酸乙酯 43*,61,70,88 10 : 2: 1 : 1 5 乙酸异丙酯 43*,61,87 10: 2: 1 6 丁酮 43,57,72 101:3 7 异丙醇 45*,59 30:1 8 乙醇 31*,45 2:1 9 乙酸丙酯 43*,61.73 10:3:2 10 甲基异丁基酮 43*,58,85,100 10:3:1:1 11 乙酸异丁酯 43*,56.73 10:2:1 5
SN-T 4068-2014 食品接触材料 再生纤维素薄膜材料 涂层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2:5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