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38 团 体 标 准 T/SAIA 00 2—2022 种畜场布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biosecurity of Brucel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ivestock breeding farm 2022-01-01发布 2022-03-01实施 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促进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AIA 002 —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 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产业化标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 控制中心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莉萍、孔雷、程国明、刁鹏飞 、盛英霞、李鑫、张海霞、薛瑞雪、李彦 芹、林伟、李鹏、王敏、郭道磊 、杨宏军、 张伟、齐鹏飞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AIA 002 —2022 种畜场布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 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种畜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规范,从种畜场 的建设、生物 安全设施、 生物安全管理、 规章制度、 人员培训和档案记录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控制布病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种畜 (种牛羊) 场布病防控的生物安全 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4143 牛冷冻精液国家标准 GB/T 54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 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1952 动物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3.1 生物安全 biosecurity 为减少或阻止病原侵入种畜场,保证种畜健康安全,同时避免病原在畜群内传播和向场外扩散 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4 生物安全设施 4.1 场区内主要道路及场地应硬化,采用混凝土或沥青铺设,道路坚硬、平坦、无积水。 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AIA 002 —2022 4.2 场区内设置绿化缓冲带,绿化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孳生虫害。 4.3 在生产区人员进出通道处,应设置 “限制进入 ”等明显标识,张贴场内生物安全分区图。 4.4 在管理区和生产区人员跨区进出通道处,应设置更衣(可设外更衣间、淋浴间、内更衣间)、 消毒通道(配备喷雾消毒设施)和物品消毒间。 4.5 在管理区和生产区车辆跨区进出通道处,应设置与门同宽且长 4 m、深 0.3 m以上的消毒池, 消毒池应有排放管道。在管理区入口处设置车辆洗消中心,配备车辆清洗消毒的设施设备,对进出 车辆进行清洁、消毒。 4.6 生产区内 各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 4.7 隔离区与生产区之间应设消毒站,配备清洗消毒和喷雾消毒设施,用于隔离区的场区消毒、人 员及治愈动物返回生产区时的卫生消毒。 4.8 无害化处理区包括粪污无害化处理区、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区,位于生产区的远侧,沿主频风向 位于种畜舍、挤奶厅等区域的下风处或平行分布,采用硬化地面,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设施,用于粪污和病死畜的集中处理。 4.9 生产区内配备消毒车和高压水枪,用于各功能区的清洗消毒。 4.10 场区内设置雨水和污水排放系统,雨水与污水分流排放,雨水系统采 用明沟排放并避免雨季 积水,污水采用暗沟排放,配备污水处理系统。 5 生物安全管理 5.1 进场管理 5.1.1 引种或冻精 a) 种畜、冻精的供应者应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附有《种畜禽合格证》、《动物 检疫合格证明》及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种畜、精液供体的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合格 报告,布病等检测结果阴性报告。由国外引进的,应具备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的审批意见和出 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报告,引进的冻精应符合 GB 4143 的相关规定。 b) 引进的种畜在隔离区进行隔离饲养,由国外引进的,在指定隔离场进行隔离。进入隔离区 前,对隔离区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及空栏,配备专门的隔离饲养人员,配备充足的饲料、兽药等物资。 c) 隔离期内,密切观察种畜的临床表现,进行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实施免疫。 d) 引进种畜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种畜在隔离舍隔离观察饲养 45 d,经当地动物 卫生监督机构逐头(只)监督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舍饲养。 5.1.2 饲料 供应商提供《大宗商品供应商声明》并确保其饲料产品符合订购标准。 5.1.3 水源 定期监测水质和供水设施, 确保水源不被野生动物和害虫污染, 水质应符合GB/T 5479的要求。 5.1.4 垫料 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AIA 002 —2022 沙土、锯末、稻糠、碎秸秆、粪渣等可作为垫料。应确保垫料内病原微生物含量符合要求,并 保存在干净、干燥和没有害虫和鸟类的地方。 5.2 出场管理 确保出场种畜的健康状况良好,经检疫合格,运输过程符合动物福利有关要求。 5.3 人员、车辆和物品管理 场内人员、车辆和物品应根据不同区域生物安全等级进行管理,遵循单向流动原则,禁止逆向 进入生物安全更高级别区域。 5.3.1 人员管理 饲养管理人员应定期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a) 饲养管理人员不宜随意离开场区。 b) 饲养管理人员应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专人专舍专岗,禁止擅自串舍串岗。 c) 种畜场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种畜场配种人员不应对外开展种畜的配种工作。 d) 新到场的饲养管理人员经消毒通道入场后,应在生活区内隔离 3d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e) 饲养管理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淋浴消毒或喷雾消毒,更换防护服。防护服应保持清洁,定 期消毒。 f) 非饲养管理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非饲养管理人员需经喷雾消毒,更 换防护服后方可入场,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 g) 饲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至少做布病抗体检测 1次,检测结果必须为阴性方可留在种 畜场。 5.3.2 车辆管理 a) 外部车辆入场前应在场外清洗消毒中心全面清洗、消毒,入场后禁止进入生产区。 b) 场内的车辆驶出本场再返回时,应彻底清洗、消毒。 c) 生产区内运输工具禁止驶出场外,使用前后应清洗消毒。 d) 运输病死畜 /粪时, 场内车辆和人员应避免与外部车辆接触, 交接地点距离场区大于 1000 m。 使用后,车辆及时清洗、消毒,并消毒车辆所经道路。 5.3.3 物品管理 a) 生产设备可以水洗的,经消毒剂浸润表面,干燥后入场。不宜水洗的,经消毒剂擦拭或紫 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后入场。 b) 生活物资集中采购,经紫外线、臭氧或熏蒸等消毒处理后入场,减少购买和入场频率。 c) 购买的草料应选择生产、流通背景清晰、可控,无病原污染。 d) 疫苗及有温度要求的药品,拆掉外层纸质包装,使用消毒剂擦拭泡沫保温箱后,转入生产 区药房储存。其它常规药品,拆掉外层包装,经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臭氧、熏蒸等方法消毒后, 转入药房储存。 3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AIA 002 —2022 e) 五金、防护用品及耗材等其它物 资,拆掉外包装后,根据不同材质经消毒剂擦拭、紫外线 或高温高压等方法消毒后,转入库房。 5.4 防疫管理 5.4.1 免疫 根据本场实际,按NY/T 1952制定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根据周边及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净 化工作效果、实验室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 5.4.2 监测 制定布病监测计划,开展布病免疫抗体和病原检测工作,适时调整疫病控制策略。 5.4.3 扑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求实施。 5.4.4 净化 制定本场布病净化方案,每年开展两次以上普检,对检出的布病阳性种畜捕杀、无害化处理, 连续两年无布病阳性种畜,方为达到净化水平。 5.4.5 污染物处理 场内污物主要包括病死种畜、粪便、污水、流产胎儿、胎衣以及医疗废弃物等。 a) 病死种畜、流产胎儿及胎衣的无害化处理 种畜场发生布病 或死因不明的种畜、流产胎儿及胎衣,按 GB 16548的规定进行无害化

pdf文档 T-SAIA 002—2022 种畜场布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SAIA 002—2022 种畜场布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第 1 页 T-SAIA 002—2022 种畜场布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第 2 页 T-SAIA 002—2022 种畜场布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3 11:51: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