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7.060 A 47 四 DB51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 T 1230—2011 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第 2 部分: 草原生物要素观测规范 2011-04-20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05-01 实施 发布 DB51/T 1230—2011 目 次 目 次 .............................................................................. I 前 言 ............................................................................. II 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 第 2 部分:草原生物要素观测规范 ...................................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1 4 观测方案 ............................................................................ 2 4.1 观测目的 .......................................................................... 2 4.2 观测要素 .......................................................................... 2 4.3 观测体系 .......................................................................... 2 5 观测方法 ........................................................................... 3 5.1 区域草原生态状况................................................................... 3 5.2 草原植物群落特征 .................................................................. 5 5.3 草原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 7 结果计入附表A.7。 ..................................................................... 8 附 录 A............................................................................... 9 附 录 B .............................................................................. 14 附 录 C .............................................................................. 15 附 录 D.............................................................................. 16 附 录 E .............................................................................. 17 附 录 F .............................................................................. 19 I DB51/T 1230—2011 前 言 本标准为新起草的标准,并无其他标准被废止或替代。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磊、彭国照。 II DB51/T 1230—2011 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 第 2 部分:草原生物要素观测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对草原生物群落及其要素进行观测的目的、观测项目和技术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和科研等活动中的草原生物群落调查与观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款。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 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 17296-2000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 6436-2002 饲料中钙的测定方法 GB/T 6437-2002 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6433-2006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测定方法 GB/ T 6435-2006 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6438-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物群落 biological community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包括各物种、种群及其个体) 的总和。 3.2 生物要素 biological factors 与某种特定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中所生长的各类生物物种及群体有关的数量、组成、空间结构、生 长发育状况、生产力、生理生化特性、生态功能与生态状况等有关的具体观测项目或指标。 3.3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某一生物群落中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个体数量及分布状况。 3.4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草地群落中作用最大的植物种,即群落中其个体数量、覆盖度、生物量等均占优势,对其他种的生 存有很大影响与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其群落中有两种以上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相当时,则该两种植 物为共同优势种。 3.5 冠层高度 canopy height 1 DB51/T 1230—2011 植物在生长季末能生长到的高度。 3.6 层片结构 synusia construction 由生活型接近,并占据同一冠层高度空间的一定数量的植物,就构成了草地群落的一个层片,若干 高度不同的层片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3.7 群落调查 community survey 在拟调查的生物群落内设置样地(或样方),运用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方法,对所需调查的各类生 物要素进行观测、取样、分析的过程。 3.8 草地生态功能 grass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草地植被所发挥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收CO2、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可 持续生产力等生态效益的能力。 3.9 草地生产力 grassland productivity 单位面积的草地在生长季累计生长的牧草总收获量,一般用净初级生产力(NNP)表示。 3.10 草地退化 grassland degradation 草地在干旱、风蚀、水蚀、盐碱、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当活动的影响下,引起草 地生态环境恶化,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 3.11 植物生活型 plant life form 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植物类型。 4 观测方案 4.1 观测目的 以草原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对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等生物要素进行观测, 分析研究草原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演变规律,为保护生态环境、草原资源的合理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 4.2 观测要素 包括区域草原生态状况、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草原生产力三个方面的要素见表1。 表1 草原生物及生态观测要素 要素类别 区域草原生态状况 草原植物群落特征 草原生产力 观测要素 植被类型、地形、土壤种类、生物多样性、动物(含家畜)种类、组成、分布和生长状况、草 原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及影响 草原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种类和生活型、优势种、冠层高度及层片结构、群落分布格局、 数量 /多度、盖度、密度、发育期、生长状况 地上生物量(牧草产量)、凋落物量、优势植物主要成分 4.3 观测体系 4.3.1 观测场地 4.3.1.1 设置的原则 固定开展连续观测的地段,观测场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选择区域内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类型设置观测场,所处地段的土壤、植被分布应相对均匀一致, 观测场应远离人类活动密集区以及土壤侵蚀剧烈的地段。 2 DB51/T 1230—2011 ——草原生物要素观测场应尽量与气象观测场或小气候观测场位置相近,如果位置不同时,也应使 二者的生境、地形和小气候条件尽可能一致,以便能够开展平行观测。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满足长期连续监测的需要,观测场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一般不应小于 2 2 10000m ,最好能有 100000m 以上,以便为长期重复采样调查提供足够空间。 4.3.1.2 场地的设置 观测场位置选定后,按要求的面积设置正方形或长方形观测场,测量四个顶点的准确坐标,记录各 顶点的编号、地理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埋设永久性标志桩,桩上标注顶点编号、所在方位、 坐标(经纬度)、海拔、边界延长线方向(直角箭头)。根据当地草地利用性质(放牧或生态保护)和 观测需要决定是否设置观测场围栏。 在观测场测设之后,应开展一次较全面的观测场本底调查,全面掌握观测场所在区域的植被、生态、 土壤、水文、地形和社会、经济等背景信息,并记录存档。 4.3.
DB51-T 1230-2011 草原生态气象观测评估 第2部分 草原生物要素观测规范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2:24:2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