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891—2010 春小麦 高原 437 文稿版次选择 2010 - 08 - 04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 - 08 - 15 实施 发 布 DB63/ 891—2010 前 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国、马振朝、刘永安、赵德勇、马玉清、韩建琪、王其才。 I DB63/ 891—2010 春小麦 1 高原 437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春小麦高原437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及适宜种植地区,对其经济性状及栽培技 术要点、生产能力作了说明。 本标准可作为各级种子和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农技推广部门对该品种鉴别、繁殖、推广、检验、 收购和销售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008 青海省小麦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1991年以高原602为母本,91宁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原代号97-437-17,属普通小麦Var.lutescens AL变种。 2009年12月4日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高原437,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麦2009001。 3.2 特征特性 观察记载按DB63/T 008执行。 3.2.1 植株性状 芽鞘绿色,幼苗直立,苗绿色、无茸毛。株高101.80厘米±4.74厘米,株型紧凑,叶相中间型,叶 色浅绿,叶耳呈白色。单株分蘖数3.40个±0.97个,分蘖成穗率17.00%,主茎第一节间长4.38厘米± 1.34厘米,茎粗0.36厘米±0.04厘米;第二节间长度8.12厘米±1.72厘米,茎粗0.40厘米±0.03厘米, 穗下节间长度42.89厘米±4.15厘米,旗叶叶面光滑无毛。 3.2.2 穗部性状 穗呈长方形,顶芒,白色,小穗着生密度中等,穗长10.79厘米±1.78厘米,有效穗数19.50个±1.36 个,不孕小穗1.20±0.21,穗粒数58.90粒±9.03粒,颖壳白色,无茸毛,护颖椭圆形,颖肩无肩,颖 嘴直,颖脊中度明显。 3.2.3 种子性状 籽粒小,椭圆形、红色、角质,饱满、腹沟浅窄,冠毛较少。 1 DB63/ 891—2010 3.2.4 经济性状 千粒重40.51克±0.42克,经济系数0.43,籽粒容重760.00克/升±5.66克/升,粗蛋白含量13.58% ±0.37%,全麦粉湿面筋质31.95%±2.19%。 3.2.5 属性和生育期 属春性中早熟品种,出苗至抽穗期54天±3天,期间≥0℃积温627.20℃±34.84℃;抽穗至成熟50 天±3天,需≥0℃积温820.90℃±49.25℃;出苗至成熟104天±6天,期间≥0℃积温1448.10℃±84.09 ℃;全生育期133天±6天,期间≥0℃积温1679.10℃±84.09℃。 3.2.6 抗逆性 较抗倒伏、耐旱性中等。 3.2.7 抗病性 条锈病免疫。 3.3 栽培技术要点 在有灌溉条件地区,能够保证灌溉2水—3水(柴达木盆地5水—6水),施优质农家肥30.000吨/公 顷—45.000吨/公顷(2000.00千克/亩—3000.00千克/亩),化肥使用折合纯氮0.123吨/公顷—0.342 吨/公顷(8.20千克/亩—22.8千克/亩),五氧化二磷0.138吨/公顷—0.345吨/公顷(9.20千克/亩—23.00 千克/亩)。播种期3月上旬至4月中旬,日平均温度1.00℃-3.00℃,土壤解冻5.00厘米-6.00厘米,抢 墒早播,播种深度3.00厘米-4.00厘米。播种量0.225吨/公顷-0.300吨/公顷(15.00千克/亩-20.00千克 /亩),保苗(基本苗)375.000万株/公顷-375.000万株/公顷(25.00万株/亩-35.00万株/亩),总茎 数675.000万茎/公顷-825.000万茎/公顷(45.00万茎/亩-55.00万茎/亩);有效穗数405.000万穗/公顷 -600.000万穗/公顷(27.00万穗/亩-40.00万穗/亩)。田间管理以早为主,苗期中耕除草1次-2次,麦 黄期注意及时收获、脱粒打碾。 4 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4.1 生产能力 高水肥条件下产量 6.750 吨/公顷-9.750 吨/公顷(450.00 千克/亩—650.00 千克/亩),一般水肥 条件下产量 5.205 吨/公顷-6.000 吨/公顷(350.00 千克/亩—400.00 千克/亩),柴达木盆地高水肥条 件下产量潜力可达 10.500 吨/公顷(700.00 千克/亩)以上。 4.2 适应地区 适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川水及中、高位水地、中位山旱地和柴达木盆地灌区种植。 2 DB63/ 891—201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平安生态农业试验站试验地。 A.2 时间 2008年-2009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2160.00米,年平均降水量354.10毫米,年平均气温6.2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 为3月16日,终日为11月8日,期间积温2745.90℃;稳定通过≥5℃的初日为4月10日,终日为10月20日, 期间积温2580.80℃;无霜期为235.30天。土壤属灌淤型红粘砂土,灌淤层厚度一般50厘米-60厘米 , 田间耕层有机质含量17.00克/千克左右,pH值为8.30-8.80。全氮1.12克/千克,全磷0.58克/千克,全 钾17.82克/千克。肥力水平中等,地区类型属湟水流域灌区,有灌溉条件。 3 DB63/ 891—2010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一般肥力情况 在较低肥力条件下的产量:5.250吨/公顷-6.225吨/公顷(350.00千克/亩—415.00千克/亩)。2008 年在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乡旱地示范种植26.667公顷(400.00亩),平均产量6.225吨/公顷(415.00千克 /亩)。 B.2 高肥力情况 在较高肥力条件下的产量:6.750吨/公顷-9.750吨/公顷(450.00千克/亩—650.00千克/亩)。2008 年在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示范种植13.333公顷(200.00亩),平均产量9.900吨/公顷(650.00千克/ 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63-T 891-2010 春小麦 高原437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891-2010 春小麦 高原437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891-2010 春小麦 高原437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891-2010 春小麦 高原437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10:44:1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