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各省市地方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907—2010 蕨麻 青海蕨麻 1 号 文稿版次选择 2010 - 08 - 04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 - 08 - 15 实施 发 布 DB63/ 907—2010 前 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军乔、沈宁东、包锦渊、韦梅琴、李宁、马国良。 I DB63/ 907—2010 蕨麻 青海蕨麻 1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蕨麻1号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形态特征和适宜种植地区,对经济性状、栽培技 术要点和生产能力做了说明。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该品种由青海民族大学于2002年利用野生蕨麻生态居群经系统选育驯化而成。原代号为BMY-9-5, 种名为Potentill anserina L.。2009年12月10日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 通过,定名为青海蕨麻1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蕨麻第2009001号。 2.2 特征特性 2.2.1 植株性状 基株株高15.03厘米±2.07厘米;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数8.20片±1.20片,叶柄长3.20厘米±0.84 厘米;复叶的小叶数为16.60片±3.20片,小叶着生不规则,互生或对生,两小叶之间杂有不规则的小 叶瓣,小叶长椭圆形,长2.06厘米±0.54厘米,宽1.03厘米±0.33厘米,小叶片边缘中裂,小裂片大小 不规则,小叶腹面具绒毛,背面密被绒毛,绒毛灰白色;匍匐茎为深红色,一级匍匐茎8.20条±3.10条, 茎长62.40厘米±38.40厘米,一级匍匐茎分株7.80株±2.30株,平均节间距7.03厘米±1.03厘米,茎粗0.55 厘米±0.05厘米;二级匍匐茎2.30条±1.10条,茎长15.76厘米±5.32厘米,茎上有分株2.70株±0.90株, 平均节间距6.07厘米±1.73厘米,茎粗0.30厘米±0.05厘米。 2.2.2 花果性状 花单生叶腋,小花直径2.52厘米±0.51厘米,花瓣5片偶见4,黄色;花梗弯曲,长5.46厘米±2.02 厘米;雄蕊为20±2,花药黄色,雌蕊24±2;子房1室,具1个胚珠,花柱侧生,花托凸起,密被长绒毛。 瘦果,卵圆形,深褐色,平滑。 2.2.3 块根性状 块根形态分为球状、线结状和棒状,所占比例分别为:60.00%±5.18%、30.00%±4.26%、10.00%±5.01%; 表皮浅褐色,块根直径1.20厘米±0.79厘米,百粒鲜重77.50克±5.81克,百粒干重38.56克±2.87克。 2.2.4 经济性状 单株经济产量138.50克±76.81克,商品率为77.50%±7.50%。块根含总糖27.26%±4.78%,淀粉 24.11%±2.43%,粗蛋白12.21%±3.11%,粗纤维2.65%±0.62%,鞣质1.12%±0.16%,精氨酸1.47%,多糖9.62%, 总黄酮4.50%,VK3.34 毫克/千克,硒44.55微克/千克。 2.2.5 生育期 1 DB63/ 907—2010 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至出苗55天±5天;出苗至匍匐期15天±5天,期间≥0℃的积温670.10℃±7.00 ℃;匍匐期至膨大期90天±3天,期间≥0℃的积温1130.50℃±5.00℃;膨大期至秋季采收期50天±5 天,期间≥0℃的积温226.90℃±7.00℃;全生育期为205天±10天。 2.2.6 抗逆性 耐旱、耐寒、耐涝、耐盐碱。 2.2.7 栽培技术要点 不宜选择有冰草和野生蕨麻生长的地块种植,茬口不宜选择块根或块茎类作物。 结合秋翻或春翻,施有机肥45.000吨/公顷~67.500吨/公顷(3000.000千克/亩~4500.000千克/ 亩),施纯氮0.075吨/公顷~0.105吨/公顷(5.000千克/亩~7.000千克/亩),纯磷0.060吨/公顷~0.090 吨/公顷(4.000千克/亩~6.000千克/亩),纯钾0.085吨/公顷~0.127吨/公顷(5.667千克/亩~8.467 千克/亩),氮磷钾比为1:0.83:1.17。 选择整齐一致、个体较大、无霉变、无病虫害、新鲜的蕨麻块根作为种子。采用人工条播、点播或 撒播。播种深度5.00厘米~7.00厘米。低位山旱地种植,株距5.00厘米~10.00厘米,行距20.00厘米~ 25.00厘米;中、高位山旱地株距10.00厘米~15.00厘米,行距25.00厘米~30.00厘米。低位山旱地播 种量0.075吨/公顷~0.120吨/公顷(5.00千克/亩~8.00千克/亩,保苗40.05万株/公顷~100.05万株/ 公顷(2.67万株/亩~6.67万株/亩);中、高位山旱地播种量0.060吨/公顷~0.090吨/公顷(4.00千克 /亩~6.00千克/亩)保苗22.20万株/公顷~40.05万株/公顷(1.48万株/亩~2.67万株/亩)。 全生育期以利用自然降水为主,中耕除草4次~5次,秋季采挖10月底~11月初,春季采挖3月底~4 月初。 3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3.1 生产能力 高肥力条件下,产量(鲜)5.400吨/公顷~6.600吨/公顷(360.00千克/亩~440.00千克/亩); 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鲜)4.350吨/公顷~5.400吨/公顷(290.00千克/亩~360.00千克/亩); 一般肥力条件下,产量(鲜)3.600吨/公顷~4.350吨/公顷(240.00千克/亩~290.00千克/亩)。 3.2 适宜地区 适宜在我省高位、中位、低位山旱地、青南和环湖农业区种植。 2 DB63/ 907—201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尕庄村 A.2 时间 2008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高度2915.00米,年降水量450~560毫米,年平均气温3.00~4.50℃,无霜期102天。日均气温 稳定通过≥0℃初日3月28日、终日10月30日,期间积温2074.40℃;稳定通过≥5℃初日4月23日、终日 10月9日,期间积温1900.70℃。土壤类型为栗钙土,pH7.46。土壤有机质含量3.19%,全氮1.22%,全磷 0.93%,全钾7.88%,速效氮160.87毫克/千克,速效磷4.74毫克/千克,速效钾329.68毫克/千克。土壤 肥力为中等。 3 DB63/ 907—2010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在一般水肥条件下 2009年在互助县五峰乡七塔尔村种植0.027公顷(0.4亩),产量(鲜)3.996吨/公顷(266.40千克 /亩)。 B.2 在中等水肥条件下 2008年在湟源县日月乡尕庄村种植0.6公顷(9亩),平均单产(鲜)达5.136吨/公顷(342.40千克 /亩)。 B.3 在高水肥条件下 2009年在互助县边滩乡马家村种植0.04公顷(0.6亩),产量(鲜)5.601吨/公顷(373.4千克 / 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63-T 907-2010 蕨麻 青海蕨麻1号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907-2010 蕨麻 青海蕨麻1号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907-2010 蕨麻 青海蕨麻1号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907-2010 蕨麻 青海蕨麻1号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10:41:0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