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 44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082—2015 代替 DB11/T 082-1997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 Mass rearing 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Hymenoptera:Bethylidae) 2015-04-30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08-01 实施 发 布 DB11/T 082-2015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设施条件........................................................................... 2 4 繁蜂寄主选择与贮存 ................................................................. 2 5 种蜂准备........................................................................... 2 6 繁育方法........................................................................... 3 7 质量检验........................................................................... 4 8 包装、贮存、运输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管氏肿腿蜂成虫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 5 参考文献.............................................................................. 7 I DB11/T 08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 082—1997《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与DB11/T 082—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适当调节了繁蜂的设施条件; ——根据北京地区实际情况调整了繁蜂寄主种类; ——细化了种蜂准备过程; ——改进了质量检验方法; ——增加了包装运输的内容(见第 8 章)。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洪柱、陈倩、张玉博、宁少华、李洋。 II DB11/T 082-2015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人工繁育所需的基本条件、繁蜂寄 主的选择与贮存、种蜂、繁育方法、质量检验、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管氏肿腿蜂 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属膜翅目 Hymenoptera 肿腿蜂科 Bethylidae。是青杨楔天牛 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双条 杉天牛 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等多种蛀干害虫的寄生性天敌。管氏肿腿蜂成虫形态特 征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参见附录 A。 2.2 繁蜂寄主 hosts for mass rearing 用于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活体昆虫。 2.3 种蜂 seed wasps 用于人工繁育的管氏肿腿蜂无翅雌蜂。 2.4 接蜂 inoculation 把管氏肿腿蜂接入盛有繁蜂寄主的器皿并加盖棉塞的过程。 2.5 虫蜂比 host parasitoid ratio 接蜂时寄主和管氏肿腿蜂的比例。 2.6 种蜂复壮 rejuvenation of seed wasps 1 DB11/T 082-2015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人工繁育数代后发生退化的管氏肿腿蜂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过程。 3 设施条件 3.1 基础设施 繁育管氏肿腿蜂需配备面积比为 2:6:1 的接蜂室、培养室和贮存室。生产能力为每批 2000 万头的 2 2 2 单位应至少配备接蜂室、培养室和贮存室各 20m 、60m 、10m 。 接蜂室,需配备超净台和座椅。 培养室,需配备风淋室、换气扇、培养架(90cm×35cm×200cm,共 8 层)、加湿器、冷暖空调、 紫外灯和干湿温度计。 贮存室,需配备保鲜柜和冰柜。 3.2 繁蜂工具 指形管(10mm×50mm)、接蜂笔(1 号平头毛笔)、饲养筐(30cm×20cm×8cm,塑料网筐)、棉 塞等。 4 繁蜂寄主选择与贮存 4.1 繁蜂寄主选择 繁蜂寄主应选择虫体体壁完整、有弹性、有光泽、未感病的健康活体。可选择青杨楔天牛 Saperda populnea (L.)老熟幼虫、 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老熟幼虫、 大蜡螟 Galleria mellonella (L.)老熟幼虫、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老熟幼虫、黄粉甲 Tenebrio molitor (L.)蛹(初蛹期)或大麦虫 Zophobas morio (Fabricius)蛹(初蛹期)。 4.2 繁蜂寄主贮存 4.2.1 青杨楔天牛老熟幼虫和双条杉天牛老熟幼虫存放于-10℃的冰柜中,贮存时间不超过 180d。 4.2.2 大蜡螟老熟幼虫和玉米螟老熟幼虫存放于 3 ℃保鲜箱中,贮存时间不超过 45d。 4.2.3 黄粉甲蛹和大麦虫蛹存放于-4℃的冰柜中,贮存时间为 20d~30d。 5 种蜂准备 5.1 种蜂要求 种蜂应是健壮、交配过的无翅雌蜂,体色黑亮,体长 3.5mm 以上,反应灵敏。 5.2 种蜂来源 5.2.1 野外采集 在双条杉天牛幼虫期,剖木采集幼虫上寄生的管氏肿腿蜂幼虫或茧,然后在温度为 25 ℃、相对湿 度为 70%的培养室中饲养至成虫,选择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的成虫作为种蜂。 5.2.2 种蜂引进 2 DB11/T 082-2015 从其他单位引进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的管氏肿腿蜂种蜂。 5.3 种蜂扩繁 将野外采集饲养出的或引进的管氏肿腿蜂成虫用青杨楔天牛、双条杉天牛老熟幼虫等进行种蜂扩 繁,扩繁不超过 11 代。 5.4 种蜂贮存 种蜂于 5℃保鲜柜中低温保存,保存时间不应超过 90d。 5.5 种蜂复壮 5.5.1 复壮频次 种蜂应至少两年复壮 1 次,繁殖代数不超过 11 代。 5.5.2 复壮方法 于 6~7 月份,在野外选取被双条杉天牛幼虫危害的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或桧柏 Sabina chinensis (L.) Ant.,释放无翅雌蜂,1 个月后,解剖上述原木,采集管氏肿腿蜂的幼 虫或茧,饲养至成虫,选择无翅雌蜂做为种蜂。 6 繁育方法 6.1 消毒 玻璃指形管于烘干箱内 121℃高温消毒 1h;塑料指形管用 10% NaClO 溶液浸泡消毒 1h;接蜂笔用 75%的酒精浸泡消毒 30min;培养室用紫外灯光照消毒 30min。 6.2 接蜂 在超净台中,混合 3 支以上不同的种蜂管的种蜂,用接蜂笔将其扫入盛有繁蜂寄主的指形管。接蜂 的单管虫蜂比见表 1。 表1 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所用的单管虫蜂比 寄主 寄主虫态 单管虫蜂比 青杨楔天牛 老熟幼虫 6:6 双条杉天牛 老熟幼虫 1:4 大蜡螟 老熟幼虫 1:2 亚洲玉米螟 老熟幼虫 1:2 黄粉甲 蛹 4:4 大麦虫 蛹 1:3 注:单管虫蜂比中的数值分别代表接蜂时一支指形管中繁蜂寄主数和管氏肿腿蜂数。如以青杨楔天牛老熟幼虫为繁 蜂寄主时,应在指形管中接入6头青杨楔天牛老熟幼虫和6头管氏肿腿蜂。 6.3 培养 3 DB11/T 082-2015 每 300 支接蜂后的指形管放入 1 个饲养筐中,并置于消毒过的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 24℃~28℃、相对湿度为 60%~75%。每日检查并及时清除发霉的寄主。培养过程中每日早、午、晚各 强制通风 30min。培养 35d~45d 后,管氏肿腿蜂开始羽化。 7 质量检验 7.1 检验指标 繁育出的管氏肿腿蜂中,健康管氏肿腿蜂的数量达 90%以上、有翅雌蜂的比例小于 5%者方为合格。 健康管氏肿腿蜂应具备以下特征:体色黑亮、体长 3.5 mm 以上、反应灵敏。 7.2 检验方法 产量小于每批 1 万管时,随机抽取 1%的指形管;产量大于每批 1 万管时,随机抽取的指形管数不 少于 100 管。将随机抽取的指形管中的管氏肿腿蜂倒在桌面上,目测其体色、体长;用手指敲击桌面, 观察管氏肿腿蜂反应是否灵敏。 8 包装、贮存、运输 8.1 包装 直接采用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指形管为基本包装,选择规格为 240mm×270 mm×180 mm 的瓦楞纸箱为 外包装。每个纸箱内无规则盛放 1 000 支指形管。包装内附有管氏肿腿蜂的使用说明书。包装外应标有 防雨、易碎及低温图标,并标明管氏肿腿蜂数量、出蜂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等信息。 8.2 贮存 管氏肿腿蜂宜在 4℃~8℃低温保存,时间不超过 180d。 8.3 运输 可在 4℃~25℃下进行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 7d。 4 DB11/T 082-2015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管氏肿腿蜂成虫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A.1 成虫形态特征 无翅雌蜂:体长约3.0mm~4.0mm。头部褐色,复眼黑褐色,上颚除端部外红褐色,唇基褐色;前胸 背板褐色略带红褐色,中胸及后胸褐色至深褐色,并胸腹节深黄褐色至红褐色;腹部黑褐色,背板6~8 节之间颜色
DB11-T 082-2015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7:06:0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