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22 DB4203 湖 北 省 十 堰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3/T 178—2020 小麦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2020 -04 -25 发布 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2020 - 04 - 30 实施 DB4203/T 178—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鸿大粮油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青松、肖能武、郭元平、王巍、张凡、龚世飞、秦光明、欧阳秀兰、张世洪、 兰玉梅、陈燕、刘俊、李文品、宋伟、王璐。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负责解释。 本 标 准 实 施 应 用 中 的 疑 问 , 可 咨 询 十 堰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联 系 电 话 0719-8465802 , 邮 箱
[email protected];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9-8465802, 邮箱
[email protected] I DB4203/T 178—2020 小麦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绿色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种子及其处理、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 防治、收获及生产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市小麦的绿色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生产 按照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节本增效、降低污染、提高质量为目标,以选用良种、合 理施肥、综合防控、科学管理等为技术手段,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一种综合措施。 4 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根据十堰市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选用鄂麦 25、绵麦 396、郑麦 9023 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无检疫对象的优良小麦品种。种子选用应 2 年~3 年更换一次。 4.2 种子处理 4.2.1 种子精选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精选, 剔除瘪粒、病粒及杂质,经机械精选后,要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中二级以上, 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4.2.2 晒种 1 DB4203/T 178—2020 播种前1周将种子摊晒2 d~3 d。 4.2.3 消毒及拌种 没有包衣的种子,要进行种子消毒和拌种。用三唑酮有效成分30 g,拌种l00 kg,随拌随播。 5 整地 深耕20 cm~25 cm,做到不漏耙、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耕层无大土垡。稻茬麦田要开沟作厢, 厢面200 cm~300 cm;厢沟宽15 cm~20 cm,深25 cm;腰沟宽25 cm,深30 cm;围沟宽30 cm,深40 cm~ 50 cm;做到沟沟相通。 6 播种 6.1 播期 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适宜在10月25日~11月10日之间播种;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适宜在10 月15日~10月25日之间播种。 6.2 播种量 每667m2播种10 kg~15 kg。 6.3 密度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栽培技术等确定。每667m2基本苗数15万株~20万 株为宜。提倡精量播种。 6.4 播种方法 6.4.1 条播 采用20 cm~30 cm等行条播,深度以2 cm~3 cm为宜。 6.4.2 撒播 分厢定量、均匀撒播。 7 肥水管理 7.1 施肥原则 符合 NY/T 496 的相关规定。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以及肥料的效应等,按照有机肥 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确定适宜的肥料配比、施肥量、施肥措施。 7.2 底肥 每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 kg~2500 kg或商品有机肥500 kg~800 kg、复合肥(总养分 ≥45%)20 kg~40 kg,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2 DB4203/T 178—2020 7.3 追肥 越冬期结合冬灌每667m2施用尿素5 kg~10 kg。 7.4 抗旱排渍 开好“三沟”,以利排渍。干旱期适时浇水,灌溉水符合GB 5084的规定。 8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8.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化学防治 为辅助,农药使用符合 GB/T 8321 的规定。 8.2 防治措施 8.2.1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虫良种、种子处理、健身栽培、合理的肥水管理等措施,创造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 病虫发生的农田环境,控制病虫害发生。 8.2.2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杀虫灯诱杀粘虫。 8.2.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赤眼蜂、瓢虫、食蚜蝇等自然天敌,以虫治虫。利用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防治病虫害。 8.2.4 化学防治 8.2.4.1 小麦锈病 返青、拔节期,当病叶率达到0.5%,应喷第一遍药,以后隔7 d~10 d再喷1次,连喷2次~3次。每 667㎡选用20%三唑酮乳油40 ml~50 ml,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g~60 g,兑水50 kg喷雾。 8.2.4.2 白粉病 返青、拔节期,田间病叶率3%~5%时,每667㎡选用20%三唑酮乳油40 ml~50 ml,或15%三唑酮 可湿性粉剂50 g~60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100 g,兑水50 kg喷雾。 8.2.4.3 赤霉病 齐穗见花~扬花初期(扬花率10%)进行防治,隔5 d用一次药,连防2次~3次。药剂选用多菌灵、 硫菌灵、噻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每667㎡有效成分用量为40 g~60 g,或选用福美双,有效成分用量为20 g~30 g,不同类型药剂应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防止抗药性。 8.2.4.4 麦蜘蛛 百株虫量达800头的防治指标时,每667㎡选用20%哒螨酮乳油50 ml~60 ml,兑水50 kg喷雾。 3 DB4203/T 178—2020 8.2.4.5 麦蚜 抽穗、灌浆期,当百株蚜量达1000头时,开始用药剂防治。每667㎡选用10%吡虫啉粉剂3000倍~ 3200倍液喷雾;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 g~60 g,兑水50 kg喷雾。 8.2.4.6 粘虫 每m2有粘虫20头时,在幼虫1龄~2龄期,每667 m2可用2.5%溴氰菊酯20 ml或用5%顺式氰戊菊酯30 ml,兑水喷雾防治。 8.2.4.7 除草 选用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阔世玛)水分散粒剂,于冬前及冬后杂草3叶~6叶期,每667 ㎡用20 g~25 g助剂80 ml~100 ml,兑水20 kg~30 kg,均匀喷施;或每667㎡用6.25%甲基碘磺隆•酰嘧 磺隆(使阔得)水分散粒剂10 g~20 g,兑水20 kg~30 kg,均匀喷施;或7.5%啶黄草胺水分散粒剂于 冬前小麦3叶~6叶期,每667㎡用10 g~12.5 g助剂70 ml~80 ml,兑水20 kg~30 kg,均匀喷施,小麦起 身拔节后不得施用。 9 收获 植株叶片、穗子及籽粒变黄时,及时收获。收获后进行晾晒,脱粒晒干,精选入库。 10 生产档案 建立小麦绿色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式、选用的药剂 和剂量。采收和包装、运输、储存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保存 2 年以上。 4
DB 4203-T 178—2020 小麦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十堰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9:13:21上传分享